“五一”國際勞動節,向美麗蘇州的平安守護者致敬

美麗的蘇州,離不開千千萬萬的勞動者、建設者,在公安機關,全市民警立足工作崗位,他們打擊涉企案件,做好安全監管,傾心走訪宣傳,加強聯勤聯防,深化放管服舉措,為轄區企業排憂解難,助推開放再出發的蘇州全

面“復甦”。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專刊邀請幾位來自一線的警務勞動者,講訴他們在服務復工復產,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過程中的愛民故事。

“經偵神探”為企業挽回損失逾億元

“王警官僅僅通過交談,就判斷出公司倉管員職務侵佔,不僅破了案,還幫企業挽回了損失。”近日,在江蘇省張家港市公安局經偵大隊組織的重點企業走訪活動中,冶金園(錦豐鎮)一物流公司負責人提到民警王盛男,忍不住誇讚。

年前,王盛男在走訪這家企業時,無意中聽負責人說起發貨量與庫存對不上。他敏銳地意識到這當中可能有問題。順著這條線索,王盛男展開了調查,最後證實倉庫管理員職務侵佔,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200餘萬元。

今年37歲的王盛男於2006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11年,他從派出所轉崗至經偵大隊,成為一名“經偵新兵”。“要多學習才行。”憑著一股韌勁和鑽勁,王盛男一頭鑽進了學海。辦公桌上厚厚的幾沓工具書,隨便翻開哪本都有他用紅筆標過的重點。他的專業知識突飛猛進,迅速成長為一名業精技強的“經偵尖兵”。

“語音筆錄60條”“工商查詢100條……”在王盛男的筆記本里,密密麻麻記錄的全是和辦案有關的點點滴滴。幾年下來,他的筆記本已經摞成了一米多高。他總說“事成於細,不能放過任何一條蛛絲馬跡。”不久前,在某專項行動中,王盛男從數萬條銀行交易流水中找到可疑資金,迅速鎖定嫌疑人身份及落腳點,成功搗毀2個窩點,為企業追回損失上億元,得到了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國家外匯管理局等三部委的聯合通報表揚。

一般一個大案辦完,總會稍作休息。可王盛男偏不。在他的櫃子裡有一隻揹包,裡面裝了換洗的衣物,一有任務拎上包就走。今年4月份,在辦理一起合同詐騙案中,為了取證,他連續兩週沒有回家,為企業追回損失250餘萬。

“只要專注了、用心了,眼裡就有活、心裡就有招、腿上就有勁。”正是憑著這種執著和較真,在經偵大隊工作以來,王盛男共破獲百餘起涉企經濟犯罪案件,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上億元。

“化學課代表”護航企業安全生產“零”事故

“企業復工了,但現在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不久前,在摸底企業復工需求時,吳中公安分局郭巷派出所社區民警楊文彬看到某企業負責人在工作群裡發送了一條求助信息,他隨即上門瞭解情況。通過與相關部門的聯繫協調,僅用一天時間,就幫助企業及物流運輸車輛辦理了通行證,解決了企業難題。

楊文彬是郭巷戈灣社區民警,在他的轄區裡,有大大小小近300家實有單位,聚集了吳中區近一半的危化品單位。憑藉自己的勤學苦練,他掌握了紮實的危化品管理業務技能,常常在工作中給轄區企業給予專業的指導和亟需的服務,被轄區企業親切地稱為“化學課代表”。

疫情爆發後,楊文彬幾乎天天蹲守在轄區,通過組建企業疫情防控工作聯絡群,全方位掌握企業復產復工情況,優先服務涉疫物資生產企業和民生企業及時恢復生產,保障物資生產運輸。

“一般來說,復產復工初期往往是事故的高發時段,尤其受疫情影響,企業停工時間久,無論是員工還是機械設備,都沒有達到最佳狀態,必須要做到防患於未然。”楊文彬說,他重點對轄區50餘家危化品單位進行安全隱患大排查。前幾天,他檢查到一家電子企業時,發現該企業在使用易制爆化學品雙氧水時,存在安全隱患。在楊文彬的指導下,該企業馬上進行整改,並對所有員工進行安全教育,規範操作流程,杜絕復產復工中任何安全事故的發生。

如今,楊文彬依然堅持每日走訪三家企業,車輪式隱患排查不鬆懈。據統計,戈灣社區近300家企業已全部復工,並保持著安全生產“零”事故的記錄。

“五心五勤”工作法構築警企聯防聯控“防火牆”

不久前,高新區某建設項目負責人張先生來到高新區公安分局橫塘派出所,向民警王黔送來感謝信和一面書有“傾心服務為企業社會和諧共發展”的錦旗,感謝王黔為項目復工所作的貢獻。

據瞭解,為保障該大型建設項目順利復工,王黔跑前跑後,發動工地負責人、網格員、項目保安等力量共同對工地進行拉網式排查,消除防控隱患,還指導項目管理方運用“蘇城碼”,精確掌握返崗員工健康情況。“在王警官的幫助下,我們的項目很快就復工了,讓我們的項目有望如期交付。”張先生說。

王黔是一名紮根社區已有10年的社區民警,轄區內有7家大型市場、2000餘家門店。為做好社區工作,他精心鑽研,總結出對待群眾要“細心、熱心、誠心、連心、真心”,做好社區工作要“腿勤、眼勤、腦勤、嘴勤、手勤”的“五心五勤”工作法,並將市場保安員、平安志願者組織起來,充分發揮群眾優勢,共同做好內防外控工作,構築起警企聯防聯控的“防火牆”和安全生產“防護籬”,由於工作出色,他於2019年獲得“蘇州市五一勞動獎章”,也被轄區的群眾親切地稱為“王大哥”。

“王大哥一直指導我們怎麼加強安全巡邏,怎麼快速處置糾紛。”橫塘某家居市場保安季順說。一個月前,季順在核驗“蘇城碼”時,發現顧客張女士的“蘇城碼”為黃色,在阻止其進入市場時,張女士十分激動,一再聲稱系統搞錯了。季順一邊緩和張女士的情緒,一邊通知派出所。王黔趕到現場後,發現系張女士申報時的信息填寫有誤,通過指導更新,幫其獲得了“綠碼”,順利進入市場採購。

“市場保安具有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這支力量既能當好矛盾糾紛先期處置的‘調解員’,也能成為安全防範的‘宣傳員’。”王黔說,復工後,企業、商戶對防疫物資的需求加大,王黔專門整理了涉疫物資詐騙案件防騙要點,發放給保安人員,讓他們在工作中予以發現,及時阻騙。自2月以來,王黔成功在市場內阻騙5起,挽回群眾財產損失7萬餘元。

拿起電喇叭邁開鐵腳板

為企業群眾念好安全防範“緊箍咒”

數日前,崑山市公安局張浦派出所轄區某企業會計趙女士接到詐騙電話,對方盜用該公司老闆的QQ號,要求趙女士立即轉款2萬元到指定賬戶。因為接受過社區民警沈平的反詐宣傳培訓,她並沒有立即匯款給對方,而是第一時間與公司老闆進行電話溝通,避免了被騙。

企業復工後,沈平幾乎每天都會拿著精心製作的反詐宣傳材料,來到轄區企業開展宣傳,讓員工認清通訊網絡詐騙的新、老套路。

近期,看到企業外賣量和門衛室的快遞比較多,沈平推出“平安快遞”“外賣小分隊”等宣傳模式,他積極對接廣告公司、快遞公司和外賣公司,特製防詐騙宣傳單貼在寄遞行業包裹和外賣小哥的車廂上,希望企業員工在收包裹時和訂餐時能夠看到相關防詐騙宣傳的知識。同時,他深入轄區寄遞行業、外賣行業,吸納快遞員、外賣員為“義警”,為他們帶去防詐騙宣傳單並提供督促指導,使他們在為客戶送快遞的同時向客戶進行簡單的防詐騙宣傳。

在反詐宣傳的同時,沈平積極開展公安公共安全監管工作相關的檢查和宣傳。近日中午,在轄區企業,人們經常能聽到消防安全語音播報,原來是沈平與網格員一起駕駛微型消防站的電動四輪消防車在企業內進行巡邏,藉助車上的語音播報功能,開展宣傳。

“每次見到沈警官,他都是在忙碌,前段時間我加了他的微信,發現他的步數都在我朋友圈裡一直名列前茅。”某企業保安隊長朱興林說。

雖然每天工作都會到很晚,但沈平說,如果能幫助轄區企業和群眾避免損失和事故,他說再多的話、做再多的事也值得。

主動送教上門細緻答疑解難

架起便民惠企服務“連心橋”

4月16日,姑蘇區律師協會將一面寫著“放管服改革惠民生、不見面審批顯效率”的錦旗送到了姑蘇公安分局行政許可服務大隊。

不久前,姑蘇行政許可服務大隊主動與區司法局、區律師協會會商,通過在蘇州公安一體化平臺上開通新的服務模塊,推出姑蘇區“律師查詢不見面辦理”這項便民惠企舉措,與以往必須帶齊材料到窗口辦理查詢公安戶籍信息等方式不同的是,這一舉措可節約查詢律師至少80%的時間,提高了訴訟效率。

行政許可服務大隊民警陳瑤正是這項業務的“保障員”。技術平臺開發之初,陳瑤就奔波於大隊、支隊、各個律所之間,與工程師溝通功能設計,指導律師學習平臺操作流程。“律師查詢不見面辦理”正式上線後,陳瑤繼續承擔著後臺服務、技術保障及流程審批、溝通對接等工作。此外,陳瑤還主動“送教上門”,現場為律師答疑解難,幫助解決操作難題近60次。

“遇到操作問題,我們第一反應就是找陳瑤警官。”姑蘇區律師協會工作人員曹瑜說,“她耐心又細緻,認真又可靠,有她在就覺得放心。”在陳瑤的幫助下,全區61家律師事務所、800餘名律師熟悉掌握了這項新業務。

此外,作為公安窗口民警,還負責人才引進、戶籍准入、大型活動申請、特種行業許可等十餘項行政許可服務業務,每一項都和群眾、企業的切身利益相關。“看似在做重複工作,其實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幫助群眾理解政策、規範申報,考驗的是我的業務能力和溝通技巧。”陳瑤說,“天天都在‘磨嘴皮’,但是我樂在其中,群眾滿意而歸的笑容,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