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邊塞詞為何能在宋代詞壇上異軍突起

北宋一朝,先後處在與遼、西夏、金三個少數民族政權的對峙局面中,戰事時有發生,其中,宋與西夏戰爭貫穿北宋王朝的始終。北宋邊塞詞也伴隨著邊境戰事,在宋代的詞壇上異軍突起。

北宋邊塞詞為何能在宋代詞壇上異軍突起

北宋疆域圖

與唐代邊塞詩相比,北宋的邊塞詞在宋詞中所佔的數量卻很少,未能出現專門的邊塞詞人,更未形成邊塞詞派,但是,它仍不失為宋詞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且在宋詞發展上的突破不該因數量少而被輕視。

北宋邊塞詞為何能在宋代詞壇上異軍突起

北宋邊塞的景象

北宋邊塞詞的思想內容

北宋邊塞詞作為宋詞發展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從其思想內容看 , 主要有以下兩類:

01.反映當時將士戍守邊境和久戍思鄉的心情。 北宋邊塞詞首推范仲淹的名作《漁家傲·秋思》詞: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關於這首詞, 大家都很熟悉。從《漁家傲》詞看一代名臣范仲淹憂國憂民的情懷

這裡只想著重指出: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是全詞的中心。“濁酒一杯”是“舉杯消愁”的意思。 那麼,愁在何處呢? 因為將士戍邊生活艱苦,家鄉又遠隔萬里,他們沒能像漢朝竇憲那樣破敵立功,至今邊患未平,何以還家?

守衛邊地,必當克敵制勝 , 保土安民,這理當是將士的職責所在。詞人並沒有因鄉愁而陷入消極頹廢,而是在悲壯情感的起伏跌宕中 , 堅毅地忠於自己的職守, 以國事為重。 讀罷催人奮厲,也感能人淚下。

北宋邊塞詞為何能在宋代詞壇上異軍突起

電視劇《清平樂》中范仲淹的劇照

還有北宋文臣時彥的《青門飲》詞:

胡馬嘶風,漢旗翻雪,彤雲又吐,一竿殘照。古木連空, 亂山無數, 行盡暮沙衰草。星斗橫幽館,夜無眠、燈花空老。霧濃香鴨 , 冰凝淚燭,霜天難曉。


長記小妝才了 , 一杯未盡, 離懷多少 , 醉裡秋波 , 夢中朝雨 , 都是醒時煩惱。料有牽情處,忍思量、耳邊曾道。甚時躍馬歸來, 認得迎門輕笑。

這是一首抒寫徵人戍邊懷人之作。上片寫詞人親赴邊塞之所見, 展現了亂山古木、黃沙衰草、晴雪無常的一片荒寒景象。下片則展開回憶,描寫他與戀人醉酒依依、耳邊私語的情景。詞中用大量的語句描繪邊塞景色和刻畫臨別的情景,看來用墨如潑, 但實際上只是為了渲染和襯托。

因為全詞真正點睛之筆在結尾這兩句:“甚時躍馬歸來, 認得迎門輕笑。” 為國立功,躍馬凱旋而歸, 是他們臨別時的共同心願,為了這個心願 , 艱苦的邊塞生活可以忍受, 親人離別之苦也可以忍受,渴望邊塞立功的真摯情感溢於言表。

北宋邊塞詞為何能在宋代詞壇上異軍突起

殺敵立功,躍馬凱旋而歸的將帥

02.反映閨中少婦對戍邊徵人的思念與關切。

宋王朝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 為加強中央集權,防止藩鎮割據再度出現 , 對內採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國策。宋太祖以“杯酒釋兵權”的手段,解除了禁兵統帥石守信等人的兵權,從而根除了將領擁兵自重的可能性。同時宋王朝還推行“更戍法”,使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軍隊缺乏戰鬥力,從而導致北宋邊境時常受遼、 西夏等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侵擾, 邊事連年發生。

北宋邊塞詞為何能在宋代詞壇上異軍突起

北宋邊境戰事連年發生

並且軍中將士的待遇較低,他們既時刻面臨征戰的苦境和死亡的威脅,又得不到朝廷的撫卹,於是家鄉親人對戍邊徵人的思念與牽掛,就成為當時普遍的社會現象。北宋詞人賀鑄的《古搗練子》(五首),便是這種社會現象的真實反映:

《夜搗衣》

收錦字,下鴛機, 淨拂床砧夜搗衣。

馬上少年今健否,過瓜時節雁南歸。

《杵聲齊》

砧面瑩,杵聲齊, 搗就征衣淚墨題。

寄到玉關應萬里,戍人猶在玉關西。

《夜如年》

斜月下, 北風前, 萬杵千砧搗欲穿。

不為搗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剪徵袍》

拋練杵,停窗紗,巧剪徵袍鬥出花。

想見隴頭長戍客,授衣時節也思家。

《望書歸》

邊堠遠,置郵稀,附與征衣襯鐵衣。

連夜不妨頻夢見,過年惟望得書歸。

這五首詞雖各自成篇, 但都是以搗衣為中心,寫閨中少婦思念遠戍邊地的親人。主題一致,內容前後連貫。因此,也可作為組詞來理解。每首詞的前三句敘寫人物的具體活動,抒寫思婦對徵人的思念與牽掛, 後兩句通過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直接抒情,點明主題。

北宋邊塞詞為何能在宋代詞壇上異軍突起

宋代女子搗衣圖

《夜如年》中前三句寫思婦在“斜月下, 北風前”徹夜地搗衣的情況。後兩句揭示閨中思婦的心理活動,她想借搗衣來消磨這漫漫長夜, 消除那度日如年的痛苦。全詞在清冷的夜景中, 通過陣陣的搗衣聲, 表現了女主人公悽切的思念之情。讀後不禁對徵人思婦的不幸遭遇寄以深切的同情。

北宋邊塞詞在宋詞發展上的突破

北宋邊塞詞在宋詞發展上的突破,主要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看:

一方面,突破“詞為豔科”的柔媚詞風。

北宋立國至仁宗朝,社會經濟發展、都市商業繁榮。 晏殊 、歐陽修等北宋文臣大多過著高官厚祿的優裕生活,他們倚聲填詞都承襲花間、南唐以來“詞為豔科”的柔媚詞風,詞作的題材內容相對狹窄,不外乎相思、閒愁、飲宴、傷春。

北宋邊塞詞為何能在宋代詞壇上異軍突起

《清平樂》劇照:北宋仁宗時期,社會經濟發展、都市商業繁榮

“宰相詞人”晏殊的《珠玉詞》,一部分反映士大夫文人以飲宴詩酒為樂的閒適生活;另一部分詞則摹寫時光流逝和離愁別緒, 他們的詞以從容自在為基調 , 追求富貴氣派和雅人風度。參看我之前的文章:

譽為“北宋倚聲家初祖”的晏殊,他的詞作有哪些藝術表現手法

值得一提的是, 以范仲淹《漁家傲》詞為典範的北宋邊塞詞作卻從題材內容上突破了士大夫文人閒適生活的情趣, 把反映邊塞生活的內容引入詞中, 把反映征夫思婦的疾苦寫入詞內,形成蒼涼悲壯的詞風,突破“詞為豔科”的柔媚詞風,也當得起“一洗綺羅香澤之態, 擺脫綢繆宛轉之度”的讚譽。

另一方面,北宋邊塞詞成為宋代豪放詞派的先聲。

世人論詞, 多以宋詞的開拓與革新歸於蘇軾,並有“蘇辛”豪放詞派的統稱。特別是宋人胡寅在《酒邊詞序》中說:“眉山蘇氏, 一洗綺羅香澤之態, 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 舉手高歌, 而逸懷浩氣超乎塵垢之外。”

這段話點出蘇軾在填詞方面開拓新境之功,是很中肯的。但是范仲淹已經在這條道路上先走了一步,成為後者追求的風範。

宋人魏泰《東軒筆錄》中記載:

范文正公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闕,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

而繼范仲淹《漁家傲》詞之後,又有蔡挺於仁宗朝知渭州(1067年)時所作《喜遷鶯》(上片)詞:

霜天秋曉,正紫塞故壘,黃雲衰草。漢馬嘶風,邊鴻叫月,隴上鐵衣寒早。


劍歌騎曲悲壯,盡道君恩須報。塞垣樂,盡櫜鞬錦領,山西年少。

詞作以邊塞生活為主體,顯示了昂揚向上的主調,邊塞秋曉,霜空無際,冷氣襲人。緊守邊關,保護邊境無事,雖然環境艱苦,邊事緊張, 但將士們鬥志昂揚,忠勇報國。

北宋詞人吳則禮的《紅樓慢·贈太守楊太尉》(下片)詞:

霜髯飛將曾百戰,欲擄名王朝帝。錦帶吳鉤未解,誰知憑欄深意。

空沙場,牧馬蕭蕭晚天際。

西夏少數民族政權威脅邊境安危,民族多難,身為將士,卻請纓無路,衛國壯志蹉跎成空,詞人流露出渴望殺敵報國,卻壯志難酬的無盡惆悵。

賀鑄的一組五首《搗練子》反映閨中少婦懷念邊地徵人的詞, 用閨情寫徵戎之苦,語淡情深,感情真摯。 他還有《六州歌頭》詞(下片)詞:

笳鼓動,漁陽弄,思悲翁。不請長纓,系取天驕種,劍吼西風。

恨登山臨水,手寄七絃桐,目送歸鴻。

詞中以悲壯激越的情懷,表現出英雄豪俠不為世用,邊塞面臨異族入侵的威脅卻無路請纓的悲憤。還有蘇軾在《密州出獵》詞中寫道:“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北宋邊塞詞為何能在宋代詞壇上異軍突起

“西北望,射天狼”詞意圖

北宋邊塞詞數量甚少的原因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五代、北宋之詩,佳作絕少,而詞則為其極盛時代”。至北宋,詞開始繁盛,而在宋詞中邊塞詞僅佔較小的數量,其創作並未出現類似唐代邊塞詩那種繁榮興盛的局面,沒有出 現專門創作邊塞詞的詞人,也沒有出現邊塞詞派。究其緣由,大致包括以下兩個因素:

第一,宋王朝崇文抑武政策在文學上的反映。宋朝立國,朝中重用文臣,“不但宰相需用讀書人,而且主兵的樞密使等職也多由讀書人擔任。”文臣由科舉考試進入仕途。

北宋邊塞詞為何能在宋代詞壇上異軍突起

《清平樂》劇照:文臣由科舉考試進入仕途

比之文人, 宋代武官的地位要低多。 宋代文官有優厚的俸給,即便在離職時也可以領宮觀使的名義支取半俸, 武官就不能這樣。據《宋人軼事彙編》記載:

神宗開穎邸, 英宗命韓魏公(琦)擇官僚, 用王陶、 韓維……皆名孺厚德之士。 王陶、韓維 , 進止有法 。 一日侍神宗坐 , 近侍以弓樣靴進, 維曰:“王安用武靴?”神宗有愧色,亟令毀去。

可見,當時重文輕武的觀念已滲透到宋代文臣的生活準則與細節之中了。

唐王朝國力強盛,統治者熱衷開疆擴邊,士大夫文人都有投筆從戎,建功邊塞的熱情。唐代邊塞詩之所以繁榮,主要原因在於唐代文人從戎邊塞、渴望建功立業,有邊塞生活的歷練。像高適、岑參為代表的盛唐邊塞詩派就是這樣產生的。然而,宋代由於崇文抑武的國策, 文人多是“學而優則仕”經科舉而步入仕途,由此,宋代文人學士較為缺乏邊塞生活的經歷, 當然也就很少寫反映邊塞生活的詩詞作品。

第二,“詩莊詞媚”的文體分工論, 又限制了邊塞詞的創作。

“詩莊詞媚,其體元別”雖是清代詞學家關於文體分工的詞論, 而實際上,北宋時期文人詩詞創作就體現了這一文體分工的侷限。

現以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的文體創作為例,在不同文體的文學作品中, 呈現出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與文風。他在政論文《與高司諫書》中, 表現的是一個“諍臣”形象,針砭時弊,言辭鋒利;而在《送張生》詩中,又是一個“江湖我再為遷客”遭逢貶謫的詩人形象,以詩酒為樂,豪爽曠達。

至於歐陽修的《玉樓春》詞: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詞人歐陽修則是一個“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的“痴情公子”的形象,深情繾綣。

這說明就連當時作為北宋文壇領袖人物的歐陽修, 尚且有“詩莊詞媚”文體分工的創作侷限,不能充分地認識邊塞詞在宋詞中的突破。並且北宋士大夫文人多是缺乏邊塞生活的歷練,也確實無法充分利用詞體來表現邊塞生活與征夫思婦的疾苦。

以上原因,阻礙邊塞詞的發展,導致北宋未能出現專門的邊塞詞人,更未形成邊塞詞派。

寫在最後:

北宋邊塞詞伴隨著邊境戰事,在宋代的詞壇上異軍突起,可惜它在宋詞中所佔的數量甚少,並且與唐代邊塞詩相比,北宋邊塞詞未能出現專門的邊塞詞人,未形成邊塞詞派。然而,它仍不失為宋詞發展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

北宋詞壇,雖有晏殊、歐陽修等詞家名家的出現,但是詞作的題材內容不外乎相思、閒愁、飲宴,傷春,未能擺脫“詞為豔科”的藩籬。邊塞詞以范仲淹《漁家傲》詞為典範,繼其之後還有時彥、蔡挺、吳則禮、賀鑄等其他詞人的詞作,在題材內容上反映戍邊將士的邊塞生活和征夫思婦的民間疾苦,形成豪壯蒼涼的風格,突破“詩莊詞媚”的文體分工侷限,成為宋代豪放詞派的先聲。

北宋邊塞詞拓寬了宋詞的題材範圍,提高了宋詞的境界,它在宋詞發展上的突破不應該因數量少而被輕視,它也當得起“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胡寅《酒邊詞序》)的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