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四小”電力集團的新能源變局

幾天前,光伏行業龍頭公司隆基股份對外公佈了一份靚麗的財報,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29億,同比增長49.6%,實現歸母淨利潤52.8億,同比增長106.4%;2020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86億,同比增長50.6%;歸母淨利潤18.6億,同比增長204.9%。

通過財報可以看出,2019年隆基股份毛利率為28.9%,2020年第一單季度提升至31.87%。不得不說,對一個製造業來說,這是一個過高的毛利率,這也意味著光伏系統成本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光伏從業者預計,2020年光伏組件可能降低至1.3元/W以下,光伏平價上網可能比預期來得更快,更猛烈。

2020開始,各大發電集團開始了新一輪的“跑馬圈地”,爭相“牽手”地方政府,傳統西部資源富集省區以及中東部具有海上優質資源的地方均成為各大集團爭相“結盟”的對象。至今,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等公司累計簽署的風光儲項目達到數千億元。

發電集團“由黑轉綠”加快

2019年發電集團整體經營業績明顯好轉,在營收、利潤雙豐收的情況下,由煤向“綠”的轉型也在逐步加快。

2019年國家能源集團全年營業收入5556億元,同比增長3.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3%;華能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7%,為2991億元;國家電投集團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725億元,同比增長20.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9.2%;華電集團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347億元,同比增長9.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7.1%。

2020年作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五大集團實現清潔能源轉型的關鍵之年,五大集團又有哪些新動向?

“五大四小”電力集團的新能源變局

國家能源集團連續多年風電裝機全球第一,近日在年度工作會議上提出,加快實現發展方式向“清潔化”的轉變,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力度,新能源產業要抓實優質項目,降低成本造價,突出重點區域和重點項目,推進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項目落地。

華能集團2019年新能源新增裝機502萬千瓦,是上年的四倍,新能源發展創歷史最好水平。2018年底舒印彪掌舵華能後,華能將戰略重心向新能源轉向的大幕拉開,提出“兩線”、“兩化”戰略,“兩線”中的“北線”主要指“三北”地區,佈局一批距離市場近、輸送距離短、市場競爭力強的優質風光煤電輸用一體化基地;“東線”主要圍繞東部沿海省份,打造基地型規模化、投資建設運維一體化的海上風電發展帶。

華電集團按照基地式、規模化開發思路,加快新能源項目決策進程和發展步伐,2019年新能源項目投產容量完成年度計劃的117%,同比增長203%。目前正在集中力量編制“十四五”規劃,初步考慮提出2025年清潔能源裝機佔比力爭達到50%的目標,而2019年,這一比例已經達到40.5%,位居“新五大”第二。

“五大四小”電力集團的新能源變局

作為五大中體量最小的國家電投,在能源轉型中走得最為堅決,當下正迎來高光時刻。2019年國家電投清潔能源裝機佔比超過50%,利潤貢獻率超過120%。國家電投2020年底的目標是電力裝機達1.71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佔比不低於54%。根據相關規劃,到2025年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到60%,2035年達到75%。

大唐集團2019年新能源新增裝機超過500萬千瓦,在2020年工作會議上確定2020年為中國大唐“高質量發展年”。大唐集團新能源開發的總體思路是,著力提升陸上風電發展速度質量,補齊光伏發展短板,加強海上風電資源儲備,密切關注並試點並推進儲能等新興領域開發。

“四小豪門”中的中廣核與三峽,近年來在新能源佈局上堪稱凌厲,三峽集團旗下三峽新能源2019年底新能源裝機突破1000萬千瓦,從零到千萬,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中國廣核集團除了在國內完成近2000萬風電光伏裝機外,其在國外的新能源裝機也突破千萬千瓦。

如何消納成關鍵

隨著平價時代來臨,發電央企再度“開足馬力”,華能先後與甘肅、內蒙古、江蘇、吉林等省區簽訂能源基地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或以風、光、煤、電、儲一體化為目標,或爭取海上風電優質資源。

華電也已經和內蒙、甘肅、西藏、青海等10個省(區、市)簽訂了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協議,2020年特別指出要加大風光電資源獲取力度,積極通過競爭性配置、廣泛合作獲取資源。

各大電力集團正在向新能源發起猛烈的攻勢,對資源的爭奪更加激烈。國家能源集團預判,“十四五”期間,新能源優質資源獲取難度加大,要保持在全國增量中的佔比,必須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

“五大四小”電力集團的新能源變局

“十四五”期間,增量新能源將全面實現擺脫國家財政補貼依賴,保障新能源消納將成為新能源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國家對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的考核及其他差別化政策支持成為各地開發消納新能源的重要動力。

可以預期的是,新能源發電的自身度電成本將低於燃煤標杆電價,但從終端用戶來說,平價上網的新能源傳導至用戶需額外增加其他利用成本,平價上網不等於平價利用。換言之,平價利用不但包含自身發電成本,還需要考量帶來的利用成本,包括接入送出產生的輸配電成本,以及為保障系統安全增加的系統成本。

國網能源研究院的研究認為,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不斷增長,部分地區省間和省內消納仍存在困難。預計到2025年,“三北”地區新能源裝機將超過3.5億千瓦,但目前國家電網跨省跨區輸電能力僅為2.1億千瓦,還要承擔煤電基地外送任務,外送能力嚴重不足。

“2019年消納形勢好,不代表2020年或以後消納沒有問題。要建立網源協調機制,提升電源靈活性,發揮靈活性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電網協調能力。”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在年初的線上研討會上說。

關於新能源在“十四五”電力規劃中的比重,目前能源主管部門已經在進行相關研究。李瓊慧表示,從過往歷史看,存在對新能源裝機預估不足、超額完成的情況,因此不排除後續只提供新能源裝機總規模、不再細分的可能,但肯定不是越多越好,應該考慮電力系統平衡。

在2019年中電聯第一次理事會議上,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曾呼籲,要進一步加強網源協調發展,加大全國範圍內電力互聯互通,構建統一配置、多能互補、靈活高效的能源互聯網,減少棄風棄水棄光現象。同時,加快“西電東送”建設,國家層面要督促市場消納地堅持無歧視性原則和節能環保調度,確保清潔能源同網同價。

在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快速發展過程中,傳統電網體系面臨重構。很普遍的一個觀點是,光伏即便是當前實現所謂的平價上網,也是需要火電做調節、做平衡,否則光伏是無法穩定支撐用戶端需求的。火電參與調峰、儲能技術、電力負荷參與系統調節的有效價格激勵機制尚沒有形成,在終端電價不能上漲的情況下,如何讓各種電源都獲得合理的收益,面臨巨大的挑戰。

來源:儲能10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