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連降疫情趨緩,日本抗疫“也精緻”

來源:縱相新聞

東南大學國際戰略智庫首席研究員:思琪

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和亞洲經濟大國之一,日本與亞洲和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技術和人員往來非常密切。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勢下,日本的疫情備受關注。

病例連降疫情趨緩,日本抗疫“也精緻”

視頻截圖:安倍晉三宣佈日本7個都府縣進入“緊急事態”。(來源於央視)

日本韓國新加坡抗疫各有特色

從全球最新疫情通報看,日本的病例總數排在第29位。截至今日凌晨,日本確診病例13,614例,死亡385人,病例總數少於新加坡(14,951例),多於韓國(10,752例),但死亡病例多於新加坡(14例)和韓國(244例)。不過,日本的人口位居全球第11位,人口將近1.3億,遠遠高於韓國和新加坡。因此,也可以說日本的疫情並不如韓國和新加坡嚴重。

國際輿論認為,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的抗疫既有共性,又各自有特色,這三個國家雖然都採取了積極的防疫措施,但均沒有實行封城隔離等嚴控措施,經濟貿易受到較大影響,但並未停止,只是出入境關閉,旅遊業基本停擺了。日本今年一季度的旅遊業,約損失75%左右。二季度可能會更差。

日本在3月底國際奧委會決定今夏的東京奧運會推遲一年舉行之前,官方公佈的病例數很少,安倍晉三政府因此被日本國內外輿論指責為故意隱瞞和壓低疫情。但近日日本官員和親政府的媒體分別出面澄清,稱當時安倍政府並沒有瞞報和壓低疫情,病例很少主要是因為當時日本的病毒檢測少,因此發現病例也就很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相當多的日本國民比較“自肅”,在發現周邊國家和世界上的疫情加劇後,儘可能採取了“社交疏遠”和“工作疏遠”自保措施,見面儘量遠距離,不握手不寒暄。

從數據看,在東京奧運會被推遲後,日本的病例大量增加,死亡病例也不斷增多,安倍政府面臨的社會輿論壓力很大。安倍首相再三猶豫和權衡利弊之後,終於在4月7日宣佈了“緊急事態”,先從東京都等7個都府縣開始實行,之後又擴大到日本全境。4月以來日本的病例大幅增加,讓民眾慌了神。但安倍政府一直在努力採取各種抗疫措施,呼籲遵守當局要求。最近一週多來,日本的疫情出現緩和,每日新增病例開始減少。

日本疫情三地最嚴重

目前日本的病例主要是在東京、大阪和神奈川三地。東京將近4000例,大阪1400多例,神奈川有將近1000例。其它地方普遍都有病例,但並不多。4月27日,日本全國的新確診病例為172例,這是4月每日新確診病例首次降至200例以下,不少地區未報告新確診病例。尤其東京的新確診病例僅40例,表明東京的疫情在趨緩。北海道35例、大阪府30例和京都府15例的統計數表明這些地區的疫情也有好轉。

儘管有些報道稱,這與檢測跟不上、檢測報告未及時發佈和上個週末日本大多數醫院按慣例週末不營業,因此週一的報告病例較少有關,但日本官方和媒體大多還是認為從上述最新數據看,日本的疫情已趨緩。特別是名古屋等地,已經連續3天沒有發現新確診病例,愛知縣等地自3月15日以來沒再有新確診病例。

安倍政府雖然提醒日本國民要繼續堅持抗疫,不能盲目樂觀,但日本疫情的壓力至少在眼下不再那麼大。日本輿論建議安倍政府在4月底至5月6日的黃金假日之後解除“緊急事態”,讓日本國民經濟全面重啟,讓民眾生活轉入正常。但安倍首相三緘其口,暗示要在節後才會有宣佈。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作為地方行政長官很擔心疫情復發,因此一再告誡當地居民要保持冷靜耐心,稱“現在不是樂觀的時候”。

日本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了疫情,獲得了輿論較為普遍的好評。一些評論指出,日本人做事謹慎、精細、認真,“即使抗疫也精緻”。對於日本疫情趨緩,日本國內外媒體紛紛報道,眾多日本網民也跟帖叫好。日本抗疫主要有三大做法。

日本抗疫的三大做法

首先是基於“集聚性甄別隔離法”。在2月3日“鑽石公主”號郵輪疫情大暴發事件發生後,日本防疫專家們進行了仔細檢查,發現儘管船上乘客很多與受感染者有過密切接觸,但仍有大部分乘客沒有感染病毒。感染人數的大幅增長是由於某些受感染者的高傳染性造成的,而這種高感染性並非每個乘客都有。

病例連降疫情趨緩,日本抗疫“也精緻”

視頻截圖:日本政府遲遲不願宣佈“緊急事態”。(來源於央視)

防疫專家們將高感染者經過甄別,劃定了一個“高感染集聚群”。在基於“集聚性甄別隔離法”下,對每一個集聚群進行了嚴密的追蹤和跟蹤,直至發現原始感染源。在發現感染源之前和之後,對所有的“高傳染性人群進行堅決、徹底的隔離,以防止感染的傳播”。

之後,日本防疫當局將這種“集聚性甄別隔離法”應用到日本多地,對當地的流動人員進行“精確定位測試”,而不是對當地所有人都進行廣泛的病毒測試。日本防疫專家們認為,這種“集聚性甄別隔離法”至少在一些疫情不很嚴重和疫情早發地區是很有效的,其最大好處是既免去了大範圍的病毒檢測和封城隔離,又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對當地經濟社會和民眾生活的嚴重影響。

其次是日式“3Cs”社交距離法。所謂的3Cs,就是指通風不良的封閉空間、附近有很多人的擁擠場所,以及近距離交談等親密接觸空間。由於受日本憲法的限制,政府無法直接宣佈全面封城和封國等硬性抗疫措施,只能要求人們更多地採取日式“3Cs”社交距離法,並儘可能自覺做到位。實際上,就是要求人們少出門、不出門,少接觸、不接觸。

北海道市長鈴木直美2月28日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宣佈當地進入緊急狀態,為防止有人引發嚴重違憲問題並取得防疫的實際效果,這位市長親自打電話給當地很多居民和家庭,呼籲人們不要外出。而當地居民也大多認真地對待市長呼籲,自覺遵守“集聚性甄別隔離法”。北海道的做法,很快又推廣到了日本其它地方。

病例連降疫情趨緩,日本抗疫“也精緻”

圖片說明:日本人自己製作口罩。(來源於社交媒體)

第三是基於日本國民的自覺、自律和自肅態度。日本官方和媒體都承認,如果缺少居民的配合,“集聚性甄別隔離法”不可能取得成功。日本這種抗疫模式的基礎是人們紛紛自覺戴上口罩。戴口罩的習慣在日本本來就很普遍。握手、擁抱和接吻以及其他形式的身體接觸,也不是日本傳統問候的一部分。在日本每天擁擠的通勤公交車上,如有人在那裡進行密切的身體接觸和交談等,都被認為是不禮貌的。這種習慣和禮儀,也被認為有助於限制日本人通過飛沫等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日本疫情暴發以來,很多日本人自己動手製作了各種口罩。

北海道大學公共政策學院國際政治學教授鈴木和夫認為,日本的“集聚性甄別隔離法”和“3Cs”社交距離法等防疫方式,“在那些採取嚴格封鎖措施的國家的人們看來可能有些奇怪,似乎是一場危險的賭博,但它們迄今為止在遏制(日本)疫情蔓延方面確實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

但鈴木和夫指出,日本這種抗疫模式是“基於本國的地理和社會條件而採取的,並不適用於其他國家,至於這一模式能否繼續取得成功,也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韓國和新加坡也在採取類似的措施,但它們使用了更為複雜的個人跟蹤系統,而“這在日本會引發隱私問題”。日本正在研發自己的病例追蹤系統,但其“隱私入侵性將相對較小”。

病例連降疫情趨緩,日本抗疫“也精緻”

視頻截圖:疫情下的東京街頭。(來源於央視)

日本雖是經濟發達國家,但面對新冠病毒和疫情,其實日本也相當脆弱,尤其對日本政府而言是一種“特殊的挑戰”。路透社報道說,“在日本,當局不能像其他國家那樣行事,因為它在法律上沒有權力執行嚴格的封鎖措施,也不能因不遵守隔離原則而對企業或個人進行處罰”。同時,儘管安倍政府在4月內兩次宣佈了“全國性的緊急狀態”,但它無法迫使大多數醫院收治病人,因為政府也沒有這個權利。而另一方面,日本又與世界多國一樣在爭奪防護裝備和醫療設備。

由於過去幾週中日本重症患者的數量增加了一倍,日本醫院不堪重負,許多醫院不得不拒收病人。日本與德國、意大利等國家相比,每10萬人的重症監護室床位更少,只能臨時將一些醫院的病床改為重症患者的病床,但是這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和設備增添都跟不上。醫院收治感染者,在經費上是虧本的。

為了響應醫護人員的關注,日本厚生省已在政府緊急追加的預算中撥款1490億日元,支持日本各地醫院的醫療設施以及與向醫院派遣醫生和護士有關的費用。目前,日本的醫院在醫用口罩和防護服方面的缺口仍然很大,據報道僅防護服就至少缺少300萬套。

日本加緊研發疫苗藥物

日本政府把遏制病毒的希望主要寄託於疫苗和藥物。安倍晉三4月27日在日本下議院全體會議上表示,日本“有望很快獲得藥品批准”。日本、美國和韓國正在聯合對400名患者進行“雷德西韋”(Remdesivir)的臨床試驗。據報道,具有預防病毒複製性的“雷德西韋”最初是作為埃博拉病毒患者的治療方法而開發的,據稱該藥也可以有效治療嚴重的肺炎。東京新宿區的全球健康與醫學國家中心參與了“雷德西韋”藥物的研究。

病例連降疫情趨緩,日本抗疫“也精緻”

視頻截圖:安倍呼籲人們戴起口罩,加強防範。(來源於央視)

日本衛生部門高級官員4月27日表示,日本將對“雷德西韋”抗病毒藥予以“特別批准”,但前提是其在國外也被批准用於醫治新冠肺炎患者。在日本經特別批准的藥物所需申請文件較少,從而該藥物可以更早地送達患者。在下議院會議上,安倍晉三還談到了抗流感藥阿維甘,他反覆將其描述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一種可能的治療方法。安倍說,“我已經收到有關該藥物已應用於2000多名患者的報告,該藥物的有效性改善了他們的症狀。我正在盡最大努力盡早獲得藥品批准”。

日本的武田製藥公司近日表示,正在開發一種藥物來治療新冠肺炎。該公司稱正在研究一種血漿衍生療法,以治療感染新冠狀病毒的高危人群,並將與美國國會議員分享其研發計劃。武田疫苗業務總裁·文卡亞表示,“我們將竭盡所能,以解決新型冠狀病毒的威脅……並希望我們能夠擴大治療選擇範圍”。武田製藥透露,正在與美國、亞洲和歐洲的各種健康和監管機構,以及醫療保健合作伙伴進行談判,以推進其對該藥物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