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縣:堅持黨建引領 築牢戰“疫”堡壘

疫魔無情,決戰有力。

庚子冬春跨年,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荊楚大地,迅速向全國各地蔓延。

葉縣地處河南中部偏西南,轄18個鄉(鎮、街道),554個行政村,89萬人,是人口大縣,也是勞務輸出大縣。春節前後,共有2000餘人自湖北省返葉,近80人自境外返葉,疫情來襲,形勢嚴峻。

敵來犯,必戰之。葉縣上下全面動員,各部門、各行業、各企業聞令而動、衝鋒在前,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積極響應、砥礪實幹,打出政策保障“組合拳”,按下經濟發展“重啟鍵”,匯聚“堅持兩手抓、奪取雙勝利”的磅礴力量,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經濟發展保衛戰中。

戰歌英勇悲壯,戰報提振士氣。

眾志成城戰癘魔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疫情發生後,葉縣縣委、縣政府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第一時間部署、第一時間儲備、第一時間排查、第一時間嚴守、第一時間穩控,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全方位打響了疫情防控阻擊戰。

葉縣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研究制訂防控救治應急預案,明確部門職責、細化工作任務、完善應急機制,同時,堅持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統籌協調,日例會調度、戰令式推進制度,縣委常委會定期聽取疫情防控彙報,分析形勢、研判問題。

越是疫情嚴峻,越是彰顯擔當。平頂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縣縣委書記古松和縣長徐延傑等多次深入村居、社區、機關、醫院等地調研指導,鼓勵大家高度警惕、嚴防死守、科學防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為了抓好“外防輸入”,葉縣嚴格落實“十個堅決到位”,在各高速口、主幹道等區域設立監測點11個,守好域外人員入縣第一道關卡,並實行分包責任制,縣級幹部包鄉、鄉鎮幹部包村、村組幹部包戶,鄉鎮、街道落實屬地責任,行業部門落實部門管理,對疫情高風險地區返葉、來葉人員逐一登記。

為降低人員集聚風險,葉縣暫停春節期間集體文化活動,文娛市場、網吧、KTV、電影院、酒吧等人員密集場所一律暫停營業,中小學、幼兒園開學時間全部推遲。此外,該縣還號召全縣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節日期間不走親訪友,並積極利用大喇叭、小廣播,高頻率向群眾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危難時刻顯黨員本色。在戰“疫”中,全縣黨員幹部義無反顧地衝鋒在前、勇挑重擔,築起了一座座堅強堡壘,讓黨旗高高飄揚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一組組鏡頭,令心靈震撼;一幕幕場景,讓人淚眼模糊——

葉邑鎮黨委書記任會閣得知萬渡口村出現疑似病例後,14個小時間未曾離開村子,疑似排除時,眼淚奪眶而出;洪莊楊鎮黨委副書記顧許峰負責5個村的防疫工作,在高速卡點值守時,接到父親病逝的電話,未能見父親最後一面……

黨旗一揮,一呼百應。89萬昆陽兒女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在黨員先鋒的示範下,聞令而動、全城皆兵,在村莊、小區等人口密集區協助篩查管控,對疑似人員或密切接觸者監督舉報。

於是,1387平方公里的縣域內,形成了縣鄉村三級防控網絡,確保責任壓得緊、人員管得住、防控做得實,截至4月28日,已實現85天無新增確診病例。

搶抓農時忙春耕

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時不等人。

眼下正是春耕備耕的季節,葉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組織春耕備耕、田農作物管理、農產品生產保供等重點工作,做到防疫工作與春耕生產兩不誤、兩推進。

在位於龍泉鄉的綠瑞千畝菜心生產基地內,放眼望去,綠油油的菜心鋪滿田地。村民們正忙著犁地、澆水、剔苗……一片繁忙景象。

“各級黨委、政府積極幫助我們復耕復產,不斷協調化肥、種子、農藥等生產物資,辦理蔬菜銷售通行證,專門開闢了銷售‘綠色通道’,同時還發布招工信息,組織種植基地與群眾務工地頭對接。現在我們每天用工在40人左右,對工人進行分區、分片作業。”該基地負責人張躍傑感慨地說。

為紮實推進春耕備耕工作,該縣不斷引導用糧企業與產地開展購銷合作,開展訂單生產,推進產銷銜接。抓好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完善產業鏈條,讓農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縣農業農村局充分發揮農業專家的作用,創新服務方式方法,通過“三農”熱線、微信短信等信息化手段,開展在線諮詢、在線服務,提高麥田春季管理關鍵技術的知曉率和到位率。

該縣還做好春耕物資供銷儲備工作,在協調本地企業做好農資生產的同時,葉縣積極引導各農資經營戶及時儲備、調運各項農資,確保生產各環節農資供應。截至目前,該縣花生種儲備量70萬斤,玉米種儲備量80萬斤,蔬菜種儲備量6000公斤,農藥儲備量72噸,化肥儲備量5000噸,保障了農業農村生產秩序平穩有序發展。

“面對疫情,我們及早著手,全力抓好農資儲備,加強農業生產技術指導,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千方百計保障農資和農產品流通、供應、銷售。”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蘭世慶說,“下一步,我們將針對畜禽養殖企業恢復生產、春耕春種、農業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繼續加強宣傳引導,加強監管,保證春播工作順利進行。”

截至目前,該縣麥播面積為96萬畝,花生、蔬菜、中草藥等作物備播面積6萬畝,開展田間技術指導500次,電話諮詢3000人次,累計追肥56萬畝,化除72萬畝,分別佔麥播面積的58.3%和75%。

千方百計促生產

田間地頭,犁鏵不歇;生產一線,機器聲響。

在平煤神馬集團聯合鹽化有限公司,工人們佩戴口罩,正在生產線上緊張作業。“我們公司的工人基本都是本地人,如果長期不開工,職工沒有收入,也將影響公司運營。我們儘早逐步復工復產,就能給職工減輕負擔,也給社會減輕負擔。”該公司董事長付襄葉說。

戰“疫”定有勝時,發展不能停步。葉縣積極出臺一系列“硬核”政策,為全縣復工復產提供保障——

為支持中小微企業共渡難關,出臺《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二十條政策意見》,對2020年度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中小微企業一律免收2個月房租,共減免租金200萬元。

該縣鼓勵金融機構主動降低貸款利率等融資成本,對中小微企業在疫情防控一級響應期間獲得的融資,縣財政對基準利率以上部分給予貼息。

縣政府出資20萬元為參與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免費辦理2000份保險,全力為工作人員保駕護航。

疫情期間,同等條件下,財政部門在政府採購時,優先採購本地企業產品,鼓勵引導本地企業和居民採購本地原材料和產品。

…………

復工復產是一場硬仗,需全員參戰,一個都不能少。

常村鎮租賃專用大巴,輾轉寧洛高速、滬蓉高速,長途跋涉19個小時,將82名返崑山市農民工安全順利護送至850多公里外的目的地;辛店鎮統一組織車輛,安排專人負責,將100餘名外出農民工專車送達至鄭州、上海、深圳等方向返崗。

縣人社、交通、招商、衛健等部門協作聯動,全力配合,由該縣財政拿出100萬元包車補貼,積極開展“出家門上車、下車門進廠”的“點對點、門對門”一站式送達服務,全力幫助企業員工儘快返崗。

縣行政服務中心倡導實行“網上辦事”“不見面審批”,開闢採購招標“綠色通道”,提高項目審批效率,為工程實施創造條件。

縣財政局通過調整支出結構,積極籌措調度資金,研究出臺綜合措施,統籌各級各類資金,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縣人社局搭建線上平臺,舉辦網絡招聘會,引導企業和就業群體有序招聘、求職,累計為83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78個、招聘3680人。

隨著500千伏平頂山東(墨公)輸變電站工程開工儀式的舉行,越來越多的企業鼓舞了生產幹勁、堅定了發展信心。截至目前,葉縣已實現91家規上工業企業、91個標準化廠房全部復工復產,11.19萬農民工順利返崗就業。

春風吹散陰霾,萬物迎來複蘇。昆陽大地,復工復產步履鏗鏘。一個欣欣向榮的春天,已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