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教師點蠟燭上網課卻被嘲作秀?

你以為的作秀,是教師真實的日常

近日,56歲女教師王靈霞因晚上家中臨時停電,點蠟燭給學生直播上網課。

一時間,昏暗的房間裡,微弱的燭光下,五旬女教師拿著手電筒,戴著老花鏡,對著試卷,堅持上網課的照片走紅網絡。

大部分網友看到這則新聞,紛紛為教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精神點贊。

但是,總是那麼一部分鍵盤俠,站著說話不腰疼:

“停電了還有網絡嗎?”

“56歲還不退休嗎?”

“晚上還要上網課嗎?”

在一些人的認知觀念中,教師就是拿著工資,享受著寒暑假,一週就幾節課,上完課啥事沒有,輕鬆舒適無壓力的職業。

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教師群體存在仇視心理,他們喜歡給老師扣高帽子,擅長道德綁架:

“教師是靈魂工程師,就是不能這樣,也不能那樣!”

“現在的老師,就是家長給慣的,孩子作業還得家長輔導!”

“學校不復課,教師在家真是清閒!”

你們一定是不曾瞭解教師的真實工作情況。其實,網課期間,教師的工作量比起平時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大增加。

備課時,教師不僅要考慮知識點的講解,更要考慮PPT的呈現方式如何讓學生既不累眼又能高效接受;

授課時,既要關注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又要用連麥、視頻等多種方式監控學生的學習,並做好記錄;

批改作業時,需要一份一份對照電子照片批改,一個一個同學進行反饋跟進;

家校溝通方面,教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處理和家長的聊天、通話。

除此之外,還有無數的學科會議、教研會議、年級會議、培訓會議要隨時隨地在網絡上展開。

晚上夜深人靜,多數人已經休息,而多少教師還在批改作業、認真備課、記錄總結。

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教好每一位學生,教師一直都在默默付出,沒有任何怨言,不圖任何回報。

因為,這本來就是教師的職責和本分。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教師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教師不求流芳百世,但求無愧於心。

王靈霞老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是很平常的一件小事,沒有啥。”

確實,我想每一位教師面對這樣的突發情況,都會選擇這樣做!這是為人師者的本能,這是人民教師的責任!

教師工作的日常,沒有波瀾壯闊,沒有驚天動地,有的只是平凡中對教育的堅守,點滴中對學生的熱忱。

師者大愛,種桃種李種春風

在雲南大理巍山縣,當地13名教師翻山越嶺,走遍25個村子,來到學生家門口送教上門,送教入戶。

於是,田間、地頭、火塘邊、村活動室……隨處可見教師們輔導學生的身影。

他們當中,有揹著自己不到2歲的小孩來上課的年輕教師,有五十多歲臨近退休的老教師,有90後代課教師……

只為讓村裡的孩子正常學習,一群教育人迎難而上、在所不辭,成為山村裡一道最亮麗的風景。

56歲教師點蠟燭上網課卻被嘲作秀?

在浙江省常山縣山區,58歲的鄉村教師王金良每天步行約30公里,到35名學生家中收發、輔導作業。

途中遭遇大雨,王老師寧願自己淋溼,也要保護好作業,回家趕緊批改。

王老師說:“孩子們期待走出山村,不能虧待他們。”

“還有兩年我就要退休了,我會站好最後一班崗,再苦也不能虧待這些期待走出大山的孩子。”

字字真情,句句感人,這是一位鄉村老教師對教育的執著堅守。

56歲教師點蠟燭上網課卻被嘲作秀?

在我所任教的山東某中學,為了減輕學生上網課的用眼壓力,教師們每週都會到學校分發試卷。

3000多名學生,每個學生的每沓試卷裡要放10多頁卷子,教師們像流水線的工人,幾萬份試卷一張一張數,一份一份分。

北方的春天,乍暖還寒,小區門口、馬路邊上、路燈下,教師們頂著寒冷一站幾個小時,直到把試卷、教輔材料送到每個學生手中。

56歲教師點蠟燭上網課卻被嘲作秀?

56歲教師點蠟燭上網課卻被嘲作秀?

特殊時期,變化的是教學方式,不變的是始終如一的師者擔當。種桃種李種春風,送教送書送關懷,他們是最美教育者!

教育為誰?答案來自教師的良心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是教育最美麗的傳承。

我還記得我的課代表誠懇地對我說:“老師,長大後我也想做一名語文教師,和您一樣。”

我現在任教的學校裡,有4位曾經教過我的老師。他們年近五十,依然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他們,讓我懂得了師者的不忘初心、始終如一。

曾經的我們,也是校園裡自在灑脫的孩子。

哪有什麼靈魂工程師,不過是一群孩子學著前輩的樣子,教書育人,勤懇奉獻罷了。

當我們右手握拳宣誓的時候,當我們成為人民教師的那一刻,身上的責任就不覺重了。

都說教師這份職業是一份良心活。我身邊的每一位教師都在盡職盡責不負良心地做教育,都稱得上“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因為我們面對的不僅是這一班的學生,更是這麼多學生背後的無數個家庭,以及他們對孩子的殷切期盼。這份期盼,教師不能辜負!

我想起臺灣作家張曉風在《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中寫到:今天早晨,我,一個母親,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男孩,多年以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

字裡行間流露出一位母親對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和期待。

我也常常思考:教育到底為了什麼?

為了獲得相應的報酬來養家餬口?亦或是為了獲得他人的尊敬?為了學生能取得更高的分數?亦或是為了自己的學年考核?

回首自己走過的這不長不短的漫漫教學路,有付出也有收穫。

每逢節日,學生們紛至沓來的短信問候;有了優異表現,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報喜求表揚;畢業後,孩子們回學校看看老師……這就是教師最大的幸福。

教育為誰?我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答案: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為了每一個生命的盡情綻放,為了自己對教育的一顆赤誠初心。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人民教師的真實寫照。

選擇了三尺講臺,也就選擇了無悔的付出;選擇了教師,也就選擇了清貧;選擇了教育,也就選擇了奉獻。

漫漫三尺講臺路,白筆黑板寫春秋,教育路上,我們一直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