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校園中的利瑪竇之墓

在北京行政學院院內,有一處幽靜之所。茂密的樹木掩映之下,是最早來中國傳教的利瑪竇和其他傳教士的墓地。

隱於校園中的利瑪竇之墓

隱於校園中的利瑪竇之墓

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

不大的墓地分為東、西兩個部分,西面的部分是利瑪竇墓,在利瑪竇墓的左右兩側又葬了清代的兩位最重要的傳教士湯若望和南懷仁,形成了三墓一園的一個單獨組合。墓地四周被矮牆圍著,前有石牌坊大門一座。 利瑪竇墓的正中是一尊大理石墓碑,用方磚砌護。上刻“耶穌會士利公之墓”八個大字,右側的小字是:“利先生瑪竇,號西泰,大西洋意大利亞國人。自幼入會真修。明萬曆壬午年,航海首入中華衍教,萬曆庚子年來都,萬曆庚戍年卒,在世五十九年,在會四十二年。”左側是內容大體相同的拉丁文。墓碑周圍環繞著有著宗教意味的玫瑰花,墓碑頂部卻是一條中國龍纏繞著西方的十字架。石碑後面是灰身黑頂圓拱式的長方形磚砌墳墓,墓高1.5米、長2.4米、寬1.3米。這就是“利瑪竇墓地”。湯若望和南懷仁的墓碑文字內容大體與“利公”之墓類似。

隱於校園中的利瑪竇之墓

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

隱於校園中的利瑪竇之墓

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

利瑪竇墓的東側是明清時期其他西洋傳教士墓園,如今共保留有63名傳教士的墓碑。他們來自葡萄牙、意大利、德國、法國、比利時等歐洲各國。這些墓碑的形制都是按照中國的墓葬習俗與西方的習俗相結合建造的,墓碑的頂部大多是石雕的中國蟠龍,蟠龍懷抱著基督教的十字架。傳教士墓園前蹲著的不是獅子等中國的鎮墓之獸,而是一隻羊。 在基督教看來,教徒都是迷途的羔羊,神職人員就是牧羊人,他們的工作就是把迷途的羔羊引上正途,因此,神甫又叫做“牧師”。

隱於校園中的利瑪竇之墓

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

隱於校園中的利瑪竇之墓

利瑪竇墓碑

在明清兩代的外國傳教士中,利瑪竇、湯若望和南懷仁無疑是最傑出的人物,他們不僅在傳教事業上獲得顯著成功,更重要的是在傳播西方現代科學技術方面以及向世界介紹中華文明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利瑪竇製作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張世界地圖,在中國先後被十二次刻印。 然而,他們在傳教初期,並不敢大張旗鼓地宣傳國外的宗教,而是披著佛教的外衣,依託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新鮮的哲學思想,運用他們的智慧,最終獲得過中國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並擔任過重要的宮廷官職,使基督教在中國大地上生根。 利瑪竇在寫給耶穌會的報告中解釋了在南昌傳教成功的原因:一是因為當地從沒有見過外國人;二是利瑪竇的記憶力非常好,以至於許多中國人都想學習,他也因此用漢語寫了一本《西國記法》的書來介紹他的記憶方法;三是它能夠運用四書五經來宣講基督教的教義;四是他的自然科學知識;五是傳說他會鍊金術;六是有人向他求教基督教。

隱於校園中的利瑪竇之墓

利瑪竇像

隱於校園中的利瑪竇之墓

北京行政學院院內景觀

1610年(萬曆三十八年)5月11日利瑪竇病逝於北京,萬曆帝將其賜葬於平則門外的二里溝滕公柵欄,教會無需付款便可擁有這份產業。至19世紀末,安葬於“滕公柵欄”的歐洲傳教士已逾百名。然而,利瑪竇的墓地並非一直平靜,“文革”時為了“讓帝國主義永遠不得翻身,再踏上一萬隻腳”,這裡的墓碑全部被砸下來埋到地下,1979年後墓地得到了修復,並列入了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隱於校園中的利瑪竇之墓

北京行政學院、北京市委黨校大門

隱於校園中的利瑪竇之墓

學校內的觀園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