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中為什麼要擺放那麼多大缸?

遊人遊覽故宮時,會看到許多大殿前、庭院中,都擺放著一些收口大腹、兩耳加獸面銅環的大缸。據《大清會典》記載,當時故宮共有大缸308口,隨著歷史的變遷與世事滄桑,如今只剩下231口了。大缸有鐵的、銅的、鎏金的三種,都是明、清兩代鑄造的。

故宮裡為什麼要擺放那麼多的大缸?大缸主要是盛水用來防火的。皇宮裡每天都有雜役從井裡打水倒在缸裡,春夏秋如此,入冬以後,宮殿前大銅鐵缸安設缸蓋,蓋中置鐵屜,熾炭火融冰,驚蟄撤去。

據史料記載,故宮從明朝永樂年間建成,到清朝宣統退位400多年裡,共發生火災四、五十次。明代的火災,嘉靖朝最多,火災的災情最重。到了清朝,故宮發生火災的事情比起明朝就少多了。尤其是康熙皇帝時對防火非常重視,宮內失火的次數最少。

故宮中為什麼要擺放那麼多大缸?


大缸,古稱“門海”,亦稱“吉祥缸”。在所有大缸中,“等級”最高的要算鎏金缸了,目前共有18口,均為乾隆年間鑄造。據乾隆年間內務府《奏銷檔》記載,每口重量為:口徑5尺的重約3392斤;口徑4尺的重約2166斤。鑄造費用,5尺口徑的每口約含白銀500多兩,加上100兩鎏金,至少需要白銀1500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