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自巴西,口感不輸夏威夷果,在國內卻不好賣,很少有人吃過

近些年來,進口堅果在我國市場上一直賣得很好,從最早的開心果、大杏仁,再到夏威夷果、碧根果、腰果,它們都深受消費者喜愛。

從品質和口感來說,國內消費者對進口堅果無疑是非常買賬的,但也有慘遭“滑鐵盧”的進口堅果,例如原產自巴西的“鮑魚果”,國內賣得不好,不僅很少有人吃過,而且很多人連聽都沒聽過這個名字。同樣是進口堅果,為何差距會如此之大呢?

原產自巴西,口感不輸夏威夷果,在國內卻不好賣,很少有人吃過

(帶殼的鮑魚果)

鮑魚果原名巴西堅果、巴西慄,鮑魚果這個名字是為了迎合國內市場重新取的名。這個套路是不是很熟悉呢?開心果、碧根果都是這個套路來的,開心果原名阿月渾子,碧根果原名美國山核桃,顯然它們的原名都沒什麼記憶點,改名之後一下子就變洋氣了。

鮑魚果同樣也是走的這個路線,畢竟屢試不爽。在沒有剝殼之前,鮑魚果的外形和鮑魚殼有幾分相似,取名鮑魚果也算十分新穎。但是,名字並沒有拯救鮑魚果的市場,有進口商從國外進口分裝之後,在國內市場卻沒有像之前進口開心果、碧根果一樣大獲成功。

原產自巴西,口感不輸夏威夷果,在國內卻不好賣,很少有人吃過

(帶殼的鮑魚果)

為何鮑魚果沒有收穫國內消費者的青睞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鮑魚果在國內的知名度不高,它是產自巴西熱帶雨林的堅果,進入國際市場也就是近一二十年的事,出口貿易起步晚,估計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

其次,鮑魚果的產量很低,因為它主要是野生為主,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下才能結果,別的國家很少引進栽培,全球的總產量加起來也不超過10萬噸,相較於其他堅果,這點產量確實太少了,所以也難以引起收購商的興趣。

原產自巴西,口感不輸夏威夷果,在國內卻不好賣,很少有人吃過

(超市裡的鮑魚果)

第三點,鮑魚果比較嬌貴,從採摘、去殼到貯藏,這幾個步驟如果處理不當的話,非常容易變質,這也就說明包裝和運輸成本會大大提高。

何況巴西離咱們國家還真的挺遠的,同屬於南美洲的智利,出口車釐子一般都是選擇海運,預計鮑魚果運輸的話也會選擇海運,雖然節約了成本,但增加了黴變的風險。

原產自巴西,口感不輸夏威夷果,在國內卻不好賣,很少有人吃過

(去了殼的鮑魚果)

最後一點,鮑魚果並非不可替代。有一說一,鮑魚果的口感確實不錯,入口微甜,不輸夏威夷果。但是它的油脂含量十分高,每天吃兩顆就夠了,當然,其他堅果也是這樣,這是堅果的通病。不能隨時敞開肚子吃,熱量又高,售價又不菲,的確不是消費者的第一選擇。所以,歸根結底,鮑魚果為何在國內市場不好賣,與它自身的產量、知名度、可替代性息息相關。

或許再過幾十年之後,鮑魚果會逐漸成為人人皆知的進口堅果,萬一科學家們攻克了種植難關,說不定還會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

讀者朋友們,你們吃過鮑魚果嗎?歡迎留言說出你的看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