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崇慶寺,位於山西省長子縣東南20公里處的紫雲山山腰,寺廟東、西、北三面環山,寺前青松翠柏簇擁,寺後山峰環聳如屏,山巔立有明代中州範志完所書“紫雲山“石碑。寺院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明清兩代曾多次修葺。寺坐北向南,是一個完整的四合院佈局。千佛殿居其北,臥佛殿居其東,三大士及十八羅漢殿居其西,天王殿居其南,東南立門,門之東建關帝殿,西北建十帝閻君殿,西南立給孤長者殿,東小院為禪房。山門與天王殿為一殿兩用,是該寺院的正門。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千佛殿

千佛殿是寺內主殿,為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興建,原構依舊,殿內塑像亦是同時塑造。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六架椽屋,單簷九脊殿式屋頂(歇山頂),平面呈正方形。明間設板門,次間安破子欞窗,四周簷柱向內傾斜,形成側腳,角柱增高,造成升起,使屋頂荷重向當心聚集,以增強建築的穩固力。簷下柱頭間闌額、普拍枋俱全,柱上僅施柱頭斗栱,無補間鋪作,簡潔疏朗,古樸大方。斗栱栱頭卷瓣顯著,鬥䫜較深,製作手法尚襲唐代遺風。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千佛殿樑架為徹上露明造,六架椽屋,四椽栿對後乳栿用三柱,樑架絕大多數構件為宋代原構,結架合理,製作規範。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千佛殿樑架,既無虛設構件,亦無重複配置,技巧嫻熟,手法洗練,負重均衡適度,結構合理有力,是我國宋代小型殿宇中具有代表性的遺作。殿頂琉璃色彩豔麗,造型生動,窗欞式樣蒼古,仍為宋人舊作。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殿內佛壇束腰須彌式,束腰剔地突起雕花草紋,間柱上雕獸面,乃宋制無疑。壇上一佛二菩薩及背面側座觀音像,雖經後人重裝,面相、衣飾、手法以及華麗無比的泥塑背光為明代雕塑,但彩塑的佈列位置,軀體造型,頭上髮髻等,仍保留了宋代風格。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佛壇前沿磚雕束腰處,留有兩方刻字,銘記著造像年代及佈施者姓名,證實了塑像製作的確切年代,歷經九百多年,保存完好,這在我國佛教文化發展史和雕塑史上,確為難得的珍品。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 ■■■■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大士殿

三大士殿,俗稱西配殿,也叫羅漢殿,面闊三間,懸山式頂,雖經後人修葺,外觀已為清式風格,而殿內梁、枋、柱、額幾乎全是宋代原物。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殿內佛臺較低,上塑觀音、文殊、普賢三尊菩薩,菩薩像兩側為十八羅漢,大小比例與真人略同,肌肉豐潤,骨骼健壯,衣褶婉轉流暢,神態生動自然,與俊秀而清逸的菩薩聚集一堂,剛柔相濟,風格迥異。佛壇前沿磚雕束腰處,留有兩方刻字,銘記著造像年代及佈施者姓名,證實了塑像製作的確切年代,歷經九百多年,保存完好,這在我國佛教文化發展史和雕塑史上,確為難得的珍品。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三大士像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觀音菩薩與普賢菩薩

相較於主殿佛像的威嚴,三尊菩薩的面容神韻縹緲,帶著月光一般的光澤,在凜然之中透出一種柔和。她們高坐於獸背豎起的仰蓮平臺寶座上,端莊富麗的姿態極富感染力,具有典型的“洛可可式的優雅”(梁思成)。身下的坐騎青獅、白象、金毛犼皆匍匐於地,似乎受到了佛法的感召,十分地溫順乖巧。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羅漢像

正壁和側壁圍擁著十八尊泥塑羅漢,藝術價值極高。諸羅漢造型生動,色調深沉,具有一種樸素蒼勁、不帶矯飾的藝術氣息。工匠們以形傳神,運用洗練簡括的手法,通過表情、體態、衣飾等細部的微妙變化,透射出人物豐富的內心活動和精神世界,頗有幾分禪宗“直指人心”的意趣。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諸羅漢姿態無一雷同,但都具有真實生動、神情活現的特點,服飾線條婉轉自如,疏密有致,起伏流暢,富有韻律感和節奏感,人物神態栩栩如生,體格肌肉合情合理,具有渾厚質樸、洗練明快、形神俱妙的宋塑特徵。


地藏殿


崇慶寺千佛殿西側的地藏殿是另一座彩塑的寶庫,此殿為面闊三開間懸山頂的小殿,正面也是兩窗夾一門,為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所建,裡面滿堂的彩塑保存完好,是以地藏菩薩為中心,兩廂列坐有十殿閻君和六位判官,取十殿閻君朝地藏之意,這裡的十位閻王爺據說是按照歷史上十位著名的帝王形象所塑造,因此這座地藏殿也叫做十帝殿。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地藏菩薩像

正中央的地藏菩薩結跏趺坐與須彌座上的蓮臺之中,面容飽滿華貴,雙目俯視,頭頂梳髮髻,唇邊繪有鬍鬚,是一位男子形象,這與晉北遼金時期遺留下來的男相菩薩形象一脈相承,身披袈裟,袒露胸懷,左手平放於腿上,右手舉在胸前,雙手呈說法印狀,如在講經說法闡述禪機普渡地獄內眾生的意境。背後巨大的背光上有二龍盤繞,花卉妝點,騰騰烈焰直衝殿頂。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十殿閻王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 ■■■■

殿頂脊剎背面龕內題字:“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五月十五日本寺僧人明鍾燒琉璃一堂。”殿內脊板下墨書題字:“大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丙辰月癸卯日崇慶寺建立十王殿僧……”兩處題記,為研究該殿建築與彩塑確切的年代記錄。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雲深不知處,古剎山中藏——崇慶寺

縱覽崇慶寺,明宋彩塑藝術流變清晰可辨,整個寺院,彩塑華貴而莊重,建築古雅而幽靜,院內正殿階前甬道兩旁,各有一叢千年牡丹花。如果初夏時節到此遊覽,還會欣賞到鮮豔盛開、芳香四溢的宋代牡丹。

山西省古建築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