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講一講三十年前的農村和現在的農村有哪些方面不一樣了呢?

農村大莊


30年前住的草房現在住的樓房,30年前我們農村人交了工糧工款,現在種地政府補貼了,30年前我們扒河打堆,現在用挖掘機不用人工了,30年前河水渴了可以喝,現在很難找到能喝的河水了,30年前手頭困難向親戚朋友能借錢週轉,現在有困難有的人在看你笑話了,——變化很大。


瞭然94384146


答:翻天覆地變化!

1、過去,麥浪滾滾閃閃亮,金黃稻穗迎風搖,雪白棉花分外妖嬈,油菜花裡舞鐮刀,打穀場上歌聲高。

2、如今,樓房平地起,交通便利橋美麗,村裡只有老和小,中流砥柱在外拼,一年才回一次家🏠


綏格格


我是個農民,是北京市的一個農民。問答一下這個問題吧。(我在這裡先聲明一點,如果我說的是事實,請不要隱匿不發或刪除。我說的話我負責)。

遠的就不說了。就拿1976年時的農村的狀況和今天的比較一下吧。

1976年,文革已接進尾聲,社會已大體趨於平穩。

在農村,政治上,貧下中農和中農同地富反壞右五類分子的對立,還人為地“尖銳的"存在。大批的五類分子的"可以改造好的”男性青年,都還在打光棍(本人就是其中之一〉。

各種名目(當時好象是批林批孔或是批查)的運動從未間斷。每年冬天,人們幹了一天活,晚上便要聚到一起學習討論。這是硬性規定,不允許不參加。村裡長期駐紮著上面派來的工作隊或工作組。

生產方面。當時的人不許出外打工,不許經商,也沒什麼副業。冬天,就是學大寨,平整土地,起豬圈,往地裡送糞這些活兒。天天如此。老年人也是一樣。

生活方面。一個勞動日10工分,合6一8、9角錢(這是我村六個生產隊的平均數)。年終結算,勞力多孩子少的可以分到一些錢;勞力少孩子多的便要欠錢。

吃飯方面,有的人家已基本上能經常吃上淨面的玉米餅子。有的人家(比如我家)由於孩子多勞力少,還有時會欠點兒糧食,需要向生產隊借。白麵和肉很少吃到,只在年節時買一點兒。穿衣方面,那時農村穿帶補丁的衣服是常事,見慣不怪,沒有誰笑話誰這一說。

文化生活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只偶爾演上一場電演。到春節,有時村裡會組織人演幾場戲。

當時,天下都一樣,有工人或當官的家庭稍微好一點兒,但也不富足。所以那時的人們的心情,大抵上是平靜的。田野上也時常飄蕩著說笑聲。

今天,就我的村而言,已經沒有了階級隔閡,大家都是平等的自由人。種田的已經很少,絕大部分青年和壯年都有工作。家家都有汽車、電視、空調、冰箱;人人都有手機。路是柏油路或水泥樓,房子都是新蓋的高大寬暢的房子。米、面和肉類早已是家常便飯。大街上再也看不到一個穿補丁衣服的人,只看到許多老年人在曬太陽、聊家常、安度晚年……

今天的農村,與三十年前的農村相比,確實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說一點兒也不誇張。

但是也應該看到,沒有昨天便沒有今天。沒有前三十年的基礎,也就沒有今天的繁榮。我們應該正視昨天的現實。但絕不能以今天否定昨天。一這就是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