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象力的幻彩,助你為王

一個家庭主婦能夠成為暢銷書作家?千真萬確,她就是《寫作課》的作者美國女作家艾麗斯·瑪蒂森。生了大兒子後,她忙得連洗衣服的時間都沒有了,僱了女保姆後,每週可以有4小時的洗衣服時間——她便用這4小時一邊洗衣服一邊來寫作的,發表了一首詩,拿過35美元的稿費;小兒子出生後不久,她開始寫短篇小說,作品完全是在廚房餐桌上敲出來的。

誰不想當個成功的作家啊?我想這是每一個熱愛讀書的人都曾經有過的夢想吧,他們中的某些人至今還懷揣著它,哪怕從來都不敢讓別人知曉。


有想象力的幻彩,助你為王


《寫作課》告訴讀者們 :寫作,不僅要動筆寫字,還要有另闢蹊徑、嘗試新方法的勇氣。假如不論成功與否的話,寫作,每個人都會,但是應用另闢蹊徑,嘗試新方法的勇氣來寫作,卻不是人人都具備的能力,艾麗斯·馬蒂森在她的這本專門教人們如何寫作的書裡,旗幟鮮明地提出來1個主張,總共3個字,它就是——想象力。

寫實,是寫作新手的通病。想象力,正是療愈寫實的對症良藥。

艾麗斯·瑪蒂森用個人的寫作經驗及她的寫作班上的學員的表現總結和形成了一套理論,明確地告知大眾——真正的寫作該是怎樣的模式?也就是《寫作課》一書的副標題——“何為好,為何寫不好,如何能寫好”。

艾麗斯·瑪蒂森在書中,是用例證法來給讀者們闡明她的最佳寫作觀點的, 她舉的例子有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漫遊仙境》、E.M.福斯特的《霍德華莊園》和伊麗莎白·泰勒的《捉迷藏》,包括後面的內容裡她又列出了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和《李爾王》,狄更斯的《遠大前程》等等。我非常欣賞作者對想象力的這個寫作倡議,但是又因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我對書中所舉的例子始終無法完全透徹理解了。於是我就突發奇想,用我剛剛讀完的《遇見未知的自己》來展開《寫作課》裡最亮眼睛的“想象力”和“巧合”的奇特功用。

有想象力的幻彩,助你為王


何為好。

作為普通的讀者,我們讀一本書,判斷這本書的好與不好,全在於它能否帶給我們的啟發和感動。

好書的內容,就是能帶給我們啟迪和感同身受的故事。讀完了一本書,我們可以有更大的力量和激情,去完成我們一直想做卻沒敢付諸行動的那一件事情。

為何寫不好。

每一個剛開始嘗試寫作的人,他都會毫不猶豫地寫自己的故事,為什麼?因為這是他最熟悉的素材呀。

然而寫作,不是紀實,實話實說,就連那些名人自傳,它們也不完全是主人公一生全部真實的記錄。這一點特別容易理解,只要我們稍微靜下心來想一想,同樣一件事情,a和b都是親歷者,幾乎沒有可能,a、b兩個人對事情的描述是一模一樣的,總是各有側重,嚴重的時候極有可能會各執一詞了。

寫作,為何寫不好?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地應用起想象力和巧合來。

如何能寫好。

如何才能寫出好作品?這無疑是一個大問題。

答案如下:合理的應用想象力,從來不忽略常識性,最好把巧合放在開篇,這幾乎是能寫好故事的萬能公式了。


有想象力的幻彩,助你為王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暢銷書“都市身心修行課”《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如何運用精妙的想象力和恰如其分的巧合,來一步步地緊緊抓住讀者的好奇心,從而成為“華語世界第1部暢銷過百萬的身心靈必讀經典”的吧,分析它的內容結構,對我而言也是一次奇幻的精神之旅啊。

巧合,開篇便是一次吸睛之筆。

冬天的雨夜,若菱與老公吵架,憤然開車出門,沒有任何目的地朝前方疾馳,直到車在山路上因汽油燃氣熄火,手機又沒帶,不得已,她向路邊不遠處亮著燈光的小屋走去。

小屋裡住著的是一位老人,是一位生活的智者。

若菱剛才上山時,還期望對面也疾馳來一輛汽車,把自己撞死也算解脫了,可是跟老人的一番交流下來,想法卻悄悄地發生了轉變,她第一次認識到了真我和真我所包含的愛、喜悅與和平。

“不會生孩子,總會做飯吧!”是那天老公跟她吵架的原話,按照慣例,她一定會冷戰多日的,但這一次例外,第2天居然正常相處了。

“真我、愛、喜悅與和平”,到底是什麼神奇東西?怎麼會讓一個偏激的女人首次聽說了它們,便會在性情上主動做出改變呢?

讀者的好奇心,徹底被勾起來了。

有想象力的幻彩,助你為王


想象力,就是作者要主動給主角製造麻煩。

艾麗斯·瑪蒂森說:

麻煩和衝突才是故事的靈魂。

若菱為了完成老人佈置的作業去圖書館查資料,偶遇了大學同學李建新,海歸,修過不少心理學的理工男。

讀者會本能地心疼若菱,自然會暗暗為她慶幸,好!終於知道去追尋內在的喜悅了!別那麼不開心了,可是新的巧合也立刻隨之而來了。

若菱本來是公司銷售業績第一的人,結果卻被辦公室好友剽竊了本該屬於她的獎勵 ,傷心失望之餘,想早一點回家休息,卻何曾想到在自家門口親眼目睹了老公對自己的背叛。禍哪有單行的?

接著公司裁員,若菱亦中招了。

令若菱萬分意外的是:老公誠心誠意地要回歸婚姻。

破鏡重圓後不久,若菱竟然“有外遇”了,她走向了自己的精神伴侶,這個人就是李建新。

讀完《遇見未知的自己》整本書,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故事的主線,就是一個都市女子,在工作和生活的內外交困之中,歷經艱難,逐步接近和到達自我的一個過程。其間,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於把這個過程寫的一波三折,也就是說,作者給若菱的解脫之旅製造了讓她應接不暇的麻煩。而這些麻煩又是合乎常理的,假如我們把情節設定為:若菱老是跟老公吵架,為了尋求心理的安慰,她靠近了已向她無數次示好的大學同學李建新,要是像這樣來謀篇佈局的話,那若菱的形象肯定會在讀者心目當中大打折扣了。

有想象力的幻彩,助你為王


若菱本身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由姥姥撫養長大,她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家庭生活的,她的小家庭,她的婚姻是真正能夠給她安全感的地方,可她卻遭遇了丈夫的背叛。假設丈夫的背叛是出現在她認識老人之前,她一定會是“一哭二鬧三上吊”不肯輕易罷休,只是這樣的若菱,讀者也是不會打心眼裡喜歡上她的,書中作者的高明之處又在於,把丈夫出軌的情節安排在了若菱與老人的第8次會面之後,這個時候的她,已經慢慢地由外到裡地從身份認同、穿過思想,匯合了情緒,她正在接近自己的身體,下一步她該抵達真我了,所以在丈夫要離婚的事情上,若菱是異乎尋常的平靜的,雖然她也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渴望著老公能夠給她安撫,那份失望令她哭溼過枕頭。

作者的想象力可真是收張自如呀。不得不佩服。

若菱已經差不多做好了要接受老公離婚的請求時,老公卻出人意料地回心轉意了,回心轉意的緣由正是若菱一段時間以來對他的冷靜。

若菱覺得,自己不那麼用力的做事以後,效果反而更好,更重要的是,自己覺得輕鬆愉快,也因此更能享受事情做好之後的成果。


欲擒故縱。

有想象力的幻彩,助你為王


讀者第2次開始慶幸,若菱心中所在意的安全感,還是可以繼續存在下去的,跟隨著她那天早晨眼中的淚水,祝福也晶瑩剔透地紛紛揚揚地飛去了她的時空裡了。

破鏡,其實是無法重圓的,裂痕,像越來越巨大的傷疤,呲牙咧嘴般地蜿蜒曲折在鏡面之上,看起來的是圓,實際上是拼接起來的。於是老公從外遇迴歸家庭,已然不可能是故事的最終結局;這一次是若菱在一直看重的家庭以外,有了自己的外遇,關鍵是這一次,她居然沒有一點自責,意識到這一點的珍貴,她勇敢地走向了自己的精神伴侶李建新,兩個人幸福地擁抱在一起了。

在這個情節點上,其實是意味著若菱終於找到了真我,在她的生命裡已經有了愛、喜悅與和平了。她再也沒有必要活在自己給自己設定的牢籠裡了,她是自由的,因為她是充滿喜悅的。

每一個人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都希望有一個智慧無邊的長者,一直在前方為她指引路的正確方向,讓她不僅可以 路走得順當了,同時還可以異常地心安和坦然。

書中的老人是一位智者,他通過12次面對面交流,把若菱從一個偏激的小女子,一步一步地引領著深入自己的內心領域,並且在時時刻刻的自我審視當中感受愛,喜悅與和平。他們應該是忘年交,他們之間的感情應該是像老師與學生,長輩跟晚輩,或者若菱會去為老人養老送終,這才應該是大眾認定的最好結局。

然而,在書的最後,老人只是給若菱在門縫裡夾了一封信,告訴她,他去雲遊四方了。因為現在的若靈該展翅高飛 了,她可以獨立照顧好自己的人生了。

讀著老人的信,讀者的眼圈也發熱了,可是作者再一次運用起了她非凡的想象力,來了一陣狂風,把信捲走了。氣定神閒的真我,及其包含著的愛、喜悅與和平感受,不需要附著在任何外物之上。真我,是超強獨立的。

信,消失在了天際,而我們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若菱,終於把 命運的主動權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了。

這是何其幸運的一個女子!

有想象力的幻彩,助你為王


舊版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是在一個怯生生女孩出現在若菱家的門口結束的。

在2012年新版的書中又 增加 了3章新內容,若菱主動與老公離了婚,與李建新走到一起,就是新增加的3章內容裡的第1章。作者用她的想象力把志同道合的有緣人的情分牽連在了一起,若菱一如夢境中那樣放棄了舊自行車,因為她上班有汽車開了。

如果說,舊版當中,老人的信被風吹走了,是最具有想象力的情節的話,那麼在新版當中安排若菱與李建新成為人生伴侶,將是最富有玄機的策劃了。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本小說,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被它深深地吸引、感染和喚醒了呢?毫無疑問,這本書開頭的精妙巧合和書中時時處處彰顯著的想象力,為書中的情節和人物插上了優雅飛翔的翅膀,看起來馬上要落下來的驚險瞬間,她卻又一次振翅高飛了起來,可喜的當是,整本書的想象力又都是有常識性做可靠鋪陳和依託的,作者的每一次想象力的應用都是那麼地契合常理。

每一次故事情節的展開都是在雲淡風輕、波瀾不驚地陳述著事實。


有想象力的幻彩,助你為王


艾麗斯·瑪蒂森說:想成為作家,不僅要靜下心來創作,更要創造出好作品。怎麼才能創作出好作品來呢?那就是巧妙地利用巧合和想象力。此外她還提醒作者們要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態,對每一個場景充滿信心。細活,當然是慢工做出來的。

其實艾麗斯·瑪蒂森也在《寫作課》裡自己發問:

寫作能全憑想象力杜撰嗎?

一個好作品當中所運用的想象力,一定是合乎常識的。

也就是說,全憑想象力是無法杜撰一部好作品的,好作品離不開想象力,有想象力才能誕生出來好作品,但一定不可否認:好作品當中的想象力是符合常理的。

好作品為什麼離不開想象力呢?《寫作課》是這樣解釋的——

1,不確定性是故事得以扣人心絃的重要因素。

2,寫作就是作者不斷以身犯險,人們關心的重點永遠在即將面臨的遭遇中 。

3,陳述事實,而不是描述感受。

有想象力的幻彩,助你為王


2011年康校第1次推薦我讀《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完以後,我也第1次感受到了真我帶來的愛,喜悅與和平,平時也會把這本書推薦給身邊的朋友讀。2020年年初,第1次讀《寫作課》,開始嘗試在自己的文字裡放入想象力和巧合,當然一切都需在常識範圍之內。

圖書館借回來的《寫作課》,已經在我家裡待了快4個月了。想在還書之前再重溫一遍,特意放慢了速度地品味,不止一次地感受到作者舉的那些例子,看起來是信手拈來的,而對於中國的讀者來說,要完全的理解透,卻是一件非常費力氣的事情,作者舉了好多的文學作品的例子,其中我最熟悉的是《簡•愛》,而她對《簡•愛》是一筆帶過的,那些她費了大量的筆墨描述的的作品,大部分是我完全沒有聽說過的,或者是僅僅知道書名而已。

無巧不成書,正好前兩天重讀了一遍《未遇見未知的自己》,便突發奇想,拿《遇見未知的自己》 一書中所應用的巧合和想象力來現身說法地解讀《寫作課》裡面講的精華——如何才能把作品寫好。

成為別人,就是作者張開了想象力的翅膀。

很顯然,一個作者只寫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故事是遠遠不夠做寫作素材的,一個人,只有一種人生經歷,即使是換著角度寫,也是難以推陳出新的,所以去寫虛構故事是寫作的必經之路,就在今天,提筆嘗試著寫一篇充滿想象力之作如何?萬事開頭難,勇於嘗試,自身已是超越了。

讀完此文,讓我們一起成為別人吧!時間是海綿裡的水,擠一點出來寫作挺不錯的。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