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藥,同時服用兩個以上的方子有啥後果?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臨床藥學室主任、主任藥師 梁智明□ 中醫師 禤影妍

隨著中醫科普文化的傳播,人們對中醫保健知識越來越感興趣。尤其是一些中醫愛好者, 既想治未病,又要治已病,面對歷代經典名方、民間驗方、中醫專家的效驗方以及食療方等,總想根據自己體質或症狀“按圖索驥”,活學活用地按方子下單。但應注意,自我用藥通常會出現幾個問題,導致藥效抵消或副作用增多等:


喝中藥,同時服用兩個以上的方子有啥後果?

一是“一方到底”,有人覺得某個方子描述的症狀和自己的如出一轍,於是就長年累月地服用同一個方子;二是“隨意換方”,有人一個方子沒吃兩天,看到另一個方子的適應證似乎更適合自己,便頻繁地“更弦易幟”,走馬燈般換方子;三是“數方並用”,有的人自覺症狀較多,保健要求也高,於是同時或交替使用幾個方子,實施多方並舉的“包圍”戰術。

中醫藥素有“用藥如用兵”的說法,每張中藥方子實際上相當於一場戰役部署,不適時地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戰術,或頻繁地更換戰術,或多場戰役同時打響,都難以取得最終的戰略勝利。在服用中藥方子的過程,應注意以下兩個使用原則:

第一,根據病情的緩急選擇服藥時間。一般外感、外傷等急性病,因病情變化迅速,方子的服用時間多為2~3天,以便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調整用藥;病情較穩定的慢性病、治未病保健等,可連續服用1~2周,最長不超過1個月,然後根據病情需要,停藥、調整用藥或效不更方(繼續使用原來的方子)。

第二,同時或交替服用的方子不宜超過2張。中醫的靈魂是整體觀和辨證論治。整體觀是指人體內部的五臟六腑以及人體與自然界之間都是一個有機整體,在這個整體內部,生理和病理變化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所謂辨證論治,是指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手段所收集的資料,經過綜合分析,辨清疾病的根本性質後處方用藥。每張方子的配伍如同作戰上的調兵遣將,是按照中藥的君臣佐使以及七情、歸經等原則來考慮組方的,而中藥之間有相惡、相反、相畏、相殺,多個方子同時或交替服用,違反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原則,還可能出現重複用藥、配伍禁忌等因素導致的藥效抵消或副作用增多的情況。

譬如說,一位女性患者因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噯氣腹脹就診,醫生四診後發現,其臉色晦暗、臉有斑點,還伴有痛經、月經不調、經前乳房脹痛、鬱悶不適、脈象弦緊。看上去像脾胃和婦科出了問題,但經過辨證卻是肝氣鬱結不舒,橫逆犯脾克土引起的。中藥名方逍遙丸疏肝健脾,一個方子就能從整體上標本兼治解決肝鬱引起的系列症狀,無需同時服用多個方子來治療。再如,有人因表虛不固容易反覆感冒,日常服用玉屏風散調理,不慎遇風寒感冒後,又加服麻黃湯發汗解表,這兩個方子的作用互為衝抵,後者發汗使氣隨汗洩,抵消了前者的益氣固表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