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教師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家長逼問,學生不交作業怎麼辦?

網上有這麼一個段子。

目前世界上有三大職業是最危險的職業:  

第一:礦上的井下作業; 

第二:建築工人的高空作業;   

第三:現在的學生不交作業。 

不交作業似乎是老師與學生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由於疫情原因,課堂也是轉戰網絡,學生不交作業的現象,也比在學校時更加嚴重。最近在微博上有這麼一篇報道令人大跌眼鏡。

在寒假高三化學網課上,學生用方言對老師破口大罵。起因只是因為學生遲到、不交作業,被老師教訓了幾句。

都說教師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家長逼問,學生不交作業怎麼辦?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學校集約式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尚不敢對老師如此猖狂,如今,在線上教學,老師的權威也隨之一落千丈。

但不管學生和家長找什麼樣的藉口,不交作業就是不對。

不過,孩子不交作業,也不可能希望他能夠自覺改正,改變孩子不交作業的習慣,需要老師、家長和孩子的三方努力。

01 老師:解決措施多

學習是提高孩子素養的唯一路徑,而做作業是修整這條路的必經階段。

可是,學生天生就有一種不交作業的夢想。

在《冰糖燉雪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橋段。

老師:“你之前的理想是什麼?”

棠雪:“我希望不上課不交作業不考試就能順利畢業。”

老師:“我還想不上課就拿工資呢?”

交作業就相當於在工作中給老闆拿出業績一樣,沒有侵潤式的汗水,就不會可能會有丹桂的飄香。

因此,孩子在學生時代就應該養成按時交作業的習慣。

可是,很多孩子在完成作業上存在困難。面對學生花樣百出的不交作業,老師需要練就“降妖伏魔”必殺技。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專家希米·康運用心理學激勵理論提出了“海豚育兒”。即一種“權威而不獨裁,尊重但不失管教”的育兒理念。其“海豚精髓”就是溝通。

溝通是瞭解的一種最快捷的方式。學生不交作業,總是存在著各種理由。細細追究很多時候,這些理由是不成立的。

有這麼一個故事:

小寶是班裡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


這天晚上,小寶把做好的作業放在書包裡,並告訴媽媽:“老師說,作業這周交就行,不必著急”。可是,小寶來到學校告訴老師自己作業忘帶了。


其實,小寶只是因為害怕自己作文寫得不好,被老師批評。

羅傑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係,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

誠如小寶,很多時候,學生不交作業並不是他們不想寫,而是一些心理因素和外界因素干擾著孩子。

究其表面原因,無外乎是:

  • 作業量大,不會做;
  • 對老師的不認可;
  • 認為作業作用不大。

很理解,孩子在學校累了一天,回家又要做作業,難免會有些叛逆的情緒。因此,這也就要求,我們老師多理解,多鼓勵,多教育。

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聽的,學生也不例外,苦口婆心的說教和鼓勵總是會見成效的。

人類行為學家約翰杜威曾說:“人類本質裡最深遠的驅動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讚美。”

鼓勵固然能夠令一些學生自覺交作業,可是要維持一項工作的長久運行也需要剛正的獎懲措施,成為學生心頭上的那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02 家長:孩子需要耐心的陪伴

網課期間,面對老師對孩子不交作業的追問,很多家長這樣對老師說:

老師呀,我平時上班忙,沒時間管他。

老師呀,我沒上過學,大字也不識幾個,沒辦法輔導作業呀!

……

其實,這只是簡單的推卸責任罷了。

交作業不僅需要老師的督促,更需要家長的真情陪伴與監督,共同跑完孩子童年時代學習的“馬拉松”。

很多家長不願陪伴孩子學習,似乎是因為:輔導監督孩子寫作業似乎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情。

有一種崩潰,叫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漸崩式崩潰。尤其是在網課期間,各路家長不同層次的陷入這種崩潰當中。

  • 楊雲在輔導兒子楊陽寫作業時氣的”“腦仁疼”;
  • 沙溢輔導兒子寫作業,要一直提醒孩子是親生的;
  • 劉濤檢查孩子作業時,跪求學校快開學。
都說教師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家長逼問,學生不交作業怎麼辦?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過,越是貪玩的孩子,越需要家長們的介入,直到孩子能夠學會自律。所以,老師在這裡還要和家長們嘮叨幾句:

  • 陪伴孩子寫作業需要耐心

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違背自然,沉下心完成這種“枯燥式”的學習,難免需要家長費心。

關於作業這事兒,真的含糊不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太行,不完成作業又跟早起一樣令人煩躁。

“海豚育兒”中提出:父母的撫養是孩子和世界的第一個聯結通道。敏感的親情能迅速接收和正確解讀孩子的需求信號並予以及時適當的回應。

  • 觀察到孩子不想寫作業的理由,及時進行糾正與引導

在電視劇《虎媽貓爸》中有這樣一個鏡頭。

一天晚上,畢勝男下班回家,發現茜茜沒有做完作業,不顧家人的勸阻,直接將睡下的茜茜趕下床,去寫作業。

其實,茜茜就是想偷懶,搶在媽媽沒有回家之前早點睡覺。當家長遇見這種情況,就應該像畢勝男那樣,打消孩子這種僥倖心理。

  • 家長應該以身作則

督促孩子寫作業不僅需要細緻入微的觀察,還需家長的以身作則,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兒童社會行為的習得主要是通過觀察、模仿現實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來完成的。

正如顧明遠所言: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最大的區別,是家庭教育沒有教材,沒有課堂,它的教育力量就在於父母的榜樣作用。

孩子的天性是模仿,從咿呀學語開始,就模仿父母的語言和動作。以後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深刻地印入孩子的腦海裡。

這也就要求我們家長在教育孩子寫作業時不僅要耐心的觀察,更需要耐心的做好表率。

都說教師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家長逼問,學生不交作業怎麼辦?

03 學生:人要有契約精神

學校老師留作業主要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深化在學校學習到的知識,通過作業的方式進行鞏固,從而能夠達到內化於心。

可是,學生卻總是想著挑戰權威。

歸結學生不交作業的深層原因主要是:

  • 忘記了老師佈置作業的內容;
  • 回家貪玩忘記了寫作業;
  • 自己不願意寫作業。

從客觀角度來說,不管什麼原因不交作業就是不對。

交作業其實真的不只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複習功課,按時交作業也是對孩子契約精神的培養。

所謂契約精神就是指雙方能夠相互遵守約定。這是孩子以後走上社會,需要遵守的社會底線。

交作業就是學生和老師約定的事件,及時完成,就是對契約精神履行的最好見證。

契約精神是構築現代文明的基本準則,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

  • 考了高分,得到學校的獎學金是按學校規章辦事的契約精神;
  • 付費買商品是履行商業規則的契約精神;
  • 為學生授業解惑是履行老師職業操守的契約精神。
  • 一個文明的社會需要有基本的規則,而規則的遵守需要契約精神的束縛。

交作業一開始是一個很難的工作,是對一個學生的考驗,也是對一個家庭的考驗,更是對孩子走上社會的一個考驗。

但當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交作業將變成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並且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幫助,比如:

  • 及時交作業能夠讓孩子戰勝懶惰,養成終生學習,崇尚契約精神;
  • 能夠令一個家庭更具凝聚力,家長更具耐心,孩子更加細心;
  • 能夠讓人生更具契約精神,生活更加美滿,社會更加和諧。

交作業不只是學生和老師的事,更是身邊所有人的事,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所有人的一顰一笑都會印記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無論什麼藉口,不交作業就是不對的。

所以,我的學生,明天要好好交作業呀。

願每個學生都能好好交作業!

本文由“一起考教師”、“教師枕邊書”特約作者朱小強所寫。

“一起考教師”不僅志在為您的教師資格證和教師招聘考試提供最靠譜的產品和服務,也願為您其他方面的困惑提供最真誠的建議和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