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五一小長假的來臨,不少人選擇到西藏旅遊,現在又有鐵路又有飛機交通非常方便,然而在20年前,人們要是想去西藏,就只得乘坐汽車,從四川到西藏至少都得五天五夜,一路上人擠人,路況又非常不好,人們還得自己帶足乾糧才行。

這其中不乏前往珠峰大本營的登山者,雖然現在珠峰大本營已經關閉,當年的珠峰大本營依然是一個國際化的“小鎮”,幾根一週短路四五天的電線就是當時的“最高科技”了。
南來北往的登山者都在這裡安營紮寨,不少當地人揹著糌粑、酥油茶、牛糞、火柴到這裡做起了生意,牛糞是當時人們的主要燃料。
當時珠峰大本營規模並不大,全靠當地人在此做些販賣補給品德小本生意,這裡才成了登山者德聚居地。
條件固然艱苦,但人們不分國籍不分種族在這裡互相幫忙,倒也像是一個“小鎮”了。
如今雖然不能去大本營,但去往大本營路上的古格王朝遺址反而因為大本營的關閉變得具有人氣起來。
20年前的古格王朝遺址還沒有完全進行翻修,除了大門,其餘地方看上去全是被風化的土坡。
翻修也只是加固了一些危牆,殘垣斷壁的風化依然在繼續。
古格王朝是吐蕃覆滅後一位亡國的王子在公元9世紀建立的,最後整個王朝的10萬人民因為戰亂在歷史上神秘消失,沒有留下任何記載。
上千年來曾經輝煌一時與布達拉宮齊名的古格王城早已風化得認不出痕跡。
但遺蹟內部的壁畫、佛像,一部分得以保存,非常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