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从景泰帝的结局来看岳飞之死。

中国历史上有两次特殊的皇帝被俘事件,一次是靖康之变,另一次是土木堡之变。这两次事件特殊之处在于:皇帝虽然被俘,但政权并未因此覆灭。今天我们要讨论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岳飞之死。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从景泰帝的结局来看岳飞之死。


混乱的宋金拉锯战

公元1127年,已经推翻辽国统治的大金政权第二次南下,并包围都城开封。自此之后,北宋宣告灭亡。

开封被围之前,当时的康王赵构奉命出使金营和谈,在河北磁州被主战派将领宗泽劝阻留下,最终也因此免于被俘。开封被破城之后,徽钦二帝被俘,赵构在宗泽等将领支持下即位,即后世的宋高宗。

北宋虽然被灭,但新生的大金政权无力组织有效的统治,先后扶持大楚(张邦昌)、大齐(刘豫)政权,治理黄河流域的汉地。这期间金宋双方主要在淮河、长江一带拉锯(至1134年金太宗重病,金兵北还),南宋在长期的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将领,最著名的便是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南宋政权逐渐稳定下来,并迁都临安(今杭州)。

1136年,岳飞北伐伪齐政权,收复陕西、河南地,宋金议和。1140年,完颜宗弼率军南侵,被击败。岳飞趁机北伐,并联络河北等地义军大败金军,推进到离开封20公里的朱仙镇。此时收复中原等北宋旧地大有希望。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从景泰帝的结局来看岳飞之死。


但随后赵构用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飞班师,和谈过程中,一心主和的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岳飞。此后南宋再也无力北伐,沦为偏安政权。

岳飞得罪了谁?

从后人的角度看,岳飞无疑称得上是民族英雄,但权力斗争里从来不考虑民族大义。

  • 防范武将的立国传统

宋朝自建国便有防范武将的传统,这既是吸收了唐朝的教训,也是为了防止再次发生“黄袍加身”。如果不是金兵入侵,岳飞等将领根本就不可能有领兵出头的机会,更不可能创建“岳家军”这样的私军。

从破坏性讲,武将的确要远远高于文臣。赵构在即位的第三年就遭遇了“苗刘兵变”,这使他受到了剧烈的惊吓。赵构曾经也颇有胆识,出使金营时坦然自若,让金军一度以为他并非宗室王爷。但经历这次兵变之后,赵构对武将的防备大大增加。

  • 二圣回朝如何自处?

如果真的让岳飞达成战略目标,不仅收复了中原,更洗刷了靖康之耻,迎回了徽钦二帝,那赵构该如何自处?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即便徽钦二帝自己没有复位的想法,也必定会有图拥立之功的投机分子。

土木堡之变

1449年,建立81年的明朝同样发生皇帝被俘事件,史称土木堡之变。与靖康之变不同的是,土木堡之变的原因并不是游牧民族南侵,而纯粹是皇帝朱祁镇自己“作死”,贸然亲征并胡乱用兵所致。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从景泰帝的结局来看岳飞之死。


但当时的明政权比北宋政权要好很多。其一,从国力上说,此时的明朝历经四(五)代帝皇治理,仍处于上升期,国力上对瓦剌有绝对优势。其二,明朝建立了高效的极权制度,各地方被中央牢牢控制,保持一心。其三,明朝在思想上奉程朱理学为绝对思想核心,造就了一批信念坚定的文官集体。

所以土木堡之变后,明朝果断另立新君,并取得北京防卫战的胜利,打破了瓦剌的攻势。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从景泰帝的结局来看岳飞之死。


景泰帝结局

景泰帝朱祁钰本是英宗朱祁镇的弟弟,与赵构的身份相似。朱祁镇被俘之后,他在大臣于谦的拥立下即位,迅速安定了军心,维护了明王朝的政权。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与赵构一样有拯救社稷之功。

但不同的地方在于朱祁钰迎回了被俘的太上皇,最终也落得了一个不好的结局。

在皇权斗争里,从来都是不讲亲情的。不仅兄弟之间没有情义可讲,有时父子之间都会刀兵相接。朱祁钰迎回哥哥朱祁镇之后,一直严加防范,最后顺利地废掉侄儿,立自己儿子为太子。但可惜他的儿子早夭,而他也卧病在床。在他卧病期间,投机分子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重新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复位。朱祁镇复位一个月后,朱祁钰不明不白地死在病榻之上,死后也不能入葬皇陵。

高宗之忧

宋高宗赵构与景泰帝朱祁钰的登基经历如出一辙,也同样都有中兴之功。但在对待太上皇的事情上,二者的担忧是一致的。朱祁钰没有谋害兄长,也就是给后者留下了机会。而朱祁镇复位之后,拒不承认朱祁钰的帝位。从朱祁钰的结局来看,赵构防止迎回二圣而诛杀岳飞,也算得上是自保之举。

当然,岳飞也好,于谦也罢,裹挟到皇权斗争中并非他们所愿,只是可惜了他们拳拳爱国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