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心理學:想要受大家歡迎嗎?那就請他們幫個忙吧

能否受歡迎,這對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

民意調查組織調查了美國公眾對1960年以來的美國總統候選人的看法,調查重點集中在候選人的政策影響、政黨屬性和討人喜愛程度三個方面。

在所有三個因素中,只有討人喜愛的程度持續、準確地預測了誰會當選。

類似的,多倫多大學的菲利浦·諾爾的研究表明了受歡迎的人離婚可能性大約比一般人低50%。

實際上,受歡迎甚至還會救你的命,有研究表明:醫生願意與受歡迎的病人保持聯繫,並且會更頻繁地為他們進行檢查。

人際心理學:想要受大家歡迎嗎?那就請他們幫個忙吧

那麼,有什麼好辦法讓你受歡迎呢?

請別人幫你一個忙,更容易被他人喜歡

勵志大師戴爾·卡耐基早已正確地指出,讓自己變得更受歡迎的不二法門就是真誠地表達自己對他人的興趣。實際上,卡耐基還說明:與其花兩年時間讓周圍的人對自己感興趣,還不如培養自己對他人的真誠興趣,這可以讓你在兩個月內贏得更多的朋友。

還有研究者提供了其他一些簡便易行的方法,比如對別人發出真誠的讚美,配合其他人的身體語言和講話風格,表現謙虛,慷慨地與人分享你的時間、資源和技能,等等。

毫無疑問,這些技巧都是奏效的。


人際心理學:想要受大家歡迎嗎?那就請他們幫個忙吧

然而,科學研究表明,還有其他一些更為微妙的辦法可以幫助你贏得朋友並影響他人:本傑明·富蘭克林的一個小小建議:偶爾犯一兩個小錯誤;善用閒談的力量。

18世紀的美國博學者和政治家本傑明·富蘭克林有一次很想獲得賓夕法尼亞州立法院一個議員的合作,但這個議員是個難纏的鐵石心腸的人物。

那麼,富蘭克林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是向他鞠躬,還是找他打一架?

都不是,富蘭克林用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

富蘭克林知道這個議員的私人藏書中有一本絕版的稀世圖書,於是就詢問議員是否能把那本書借給他看兩天。

議員同意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正如富蘭克林所描寫的,“當我們再次見面時,他對我說話了(他以前從來沒有這麼做過),而且很有禮貌。後來,他還向我表明他隨時願意為我效勞。”

富蘭克林把他借書所帶來的成功歸結為一條簡單的原則:“曾經幫過你一次忙的人會比那些你幫助過的人更願意再幫你一次忙。”

換句話說,要使某個人喜歡你,那就請他幫你一個忙。

人際心理學:想要受大家歡迎嗎?那就請他們幫個忙吧

用私人理由去尋求幫助,更容易被他人喜歡

一個世紀以後,俄國小說家列夫·托爾斯泰對這一原則深表贊同,他寫道:“我們並不因為別人對我們的好而愛他們,而是因為自己對他們的好而愛他們。”

1960年代,心理學家瓊·傑克和戴維·蘭迪決定看一看這個有200年曆史的古老技巧在20世紀是否仍然管用。

在一個實驗中,他們安排參與者在實驗中贏了一些錢,等參與者們離開實驗室之後,一個研究者追上其中幾個參與者,請他們幫一個忙。

研究者解釋說他是用自己的錢來做這個實驗的,現在他沒錢了,能否請那些參與者把錢退還給他。

第二組參與者則被另一個研究者追上搭話,這個研究者是心理學系的秘書,他向參與者們提出了同樣的要求,只不過這一次他的說法是,這是由心理學系贊助進行的實驗,用的不是私人的錢,現在系裡資金短缺,所以能否請他們把錢退還出來。

過後,所有參與者都被要求給兩個研究者打分,表明對他們的喜愛程度。

結果和富蘭克林預言的一樣,參與者們對獲得私人幫助的研究者的喜歡勝過了對以心理學系名義接受幫助的研究者的喜歡。

儘管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這個奇怪的現象(現在被稱為“富蘭克林效應”)卻是有理論依據的(至少在請人幫小忙的時候是如此,如果請別人幫大忙的話情況就可能就相反了,人們要麼給予吝嗇的回應,要麼乾脆拒絕)。

人際心理學:想要受大家歡迎嗎?那就請他們幫個忙吧

最後說兩句

大部分時候,人們的行為都跟從他們的想法和感覺。

如果他們覺得快樂,他們就會微笑,如果他們覺得對方很有魅力,他們就會充滿渴望地直視對方的雙眼。

然而,反過來也是一樣。

讓人們微笑,就會讓他們感覺快樂,讓他們直視對話者的雙眼,他們就會發現對方更加迷人。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幫忙的情況,的確,人們會因為喜歡你而幫你忙,但反過來,為了鼓勵別人喜歡你,你也完全可以請他們幫你一個忙。


美心說,提供專業的線上線下心理測量。

關注我們,瞭解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