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教授小課堂 | 3分鐘讀懂網貸平臺備案政策進程

F教授小課堂 | 3分鐘讀懂網貸平臺備案政策進程

從2017年開始,關於網貸行業“備案”的話題層出不窮,可受機構數量、業務存量、市場環境等限制,備案進展並沒有我們想象的迅速。今年初,有關監管“試點”方案在網絡流傳,2019年備案工作進展如何?近兩年監管層下發的文件中,有哪些對備案工作的開展起到了關鍵作用?F教授為你梳理了近年來關於備案的政策進程概覽——

F教授小課堂 | 3分鐘讀懂網貸平臺備案政策進程

Q:P2P備案的概念在中國是何時產生的?有哪些政策文件指引?

F教授解讀:備案的概念最早要追溯到2016年,當時的網貸行業經過了近十年的發展,平臺經營質量良莠不齊,暴雷事件頻出。於是中國銀監會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工商總局辦公廳在2016年11月聯合印發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管理登記指引》,要求各省市按照實際發展情況制定相應備案管理辦法。

也就是說,2016年以國家層面發佈了P2P平臺備案指引要求,具體的執行由各省市金融局自行負責,以北京地區為例,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根據指引規定結合實際發展情況,於2017年7月發佈了《北京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辦法》。

Q:各地備案管理辦法下發後,進程卻為何一直處於延期狀態?

F教授解讀:

雖然沒有公開政策發文,但2018年4月中旬起,陸續有媒體報道已有省級金融辦接到通知,P2P網貸驗收或備案有可能延期,延期的原因是備案工作要“嚴控標準、把握節奏、步調一致”。

2018年6月14日,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在“2018陸家嘴論壇”上也被問及了“備案工作是否有望在年內完成”的問題,他回答道“我們繼續進一步做工作,年內還不行,還得繼續加把力。”至此,“備案延期”的傳言得到了官方證實。

Q:“備案延期”的原因是什麼?監管層後續下發了哪些政策?

F教授解讀:眾所周知,在過去十年間P2P呈現野蠻生長趨勢,2016年8月底,全國平臺數量兩千餘家,借貸餘額、出借人數、市場風險穩定性等等都是監管層需要考慮的因素。因此,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備案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立即實行全國備案制度的金融風險比較大。

在備案工作延期的同時,互金整治辦於2018年8月17日發佈了《關於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

(俗稱108條問題清單);8月29日發佈了《P2P網絡借貸會員機構自查自糾問題清單》(俗稱119條自查清單),要求各平臺在2018年10月底前對照問題清單逐一整改並提交自查報告。同時,北京等地的監管部門在要求平臺提交自查報告、進行“合規三查”的同時,另發佈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退出指引》,對網貸機構提出硬性指標,倒逼部分無望達標的平臺良性退出。

正是上述監管政策的落地,健康有序地減少了網貸平臺數量,更讓資質健全、運營穩健的網貸平臺找到了前進方向,為備案前的合規檢查明確了統一的標準。自此,網貸行業的整改驗收工作正式實質性啟動。

F教授小課堂 | 3分鐘讀懂網貸平臺備案政策進程

Q:2019年備案工作進展如何? 今年有望實現備案嗎?

F教授解讀:今年4月,據多方媒體報道,網絡流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有條件備案試點工作方案》,文件對現有網貸平臺實繳註冊資金、風險準備金繳納額度、企業盈利情況等資質做出了詳細規定。同時,互金專項整治工作小組也表明,2019年第四季度要在合規檢查、接入系統、數據核驗等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礎上,按照“成熟一家、納入一家”的原則,將整改基本合格機構納入監管試點

截至今年6月底,完成合規檢查的網貸平臺數量僅四百餘家,從目前綜合信息來看,備案工作正在穩中有序推進。據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10月17日報道,從接近監管部門人士處獲悉,北京、廈門等6個地方已經啟動監管試點工作,正為試點進行前期調研。F教授認為,今年第四季度網貸行業或在利好消息中繼續前行,即使2019年備案不能最終落定,但“監管試點”階段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

F教授課堂總結

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在2019年的很多新聞報道和政策文件中,“備案”被替換為“監管試點”,從字面意思理解,“試點”是正式備案工作的前期準備,那麼二者究竟有何異同?什麼樣的網貸平臺能夠有機會納入“試點”?被納入試點的平臺距離備案還有多遠?F教授為大家準備了一期講解視頻,歡迎鎖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