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第一路”迎來智慧出行新時代

“安徽第一路”迎來智慧出行新時代

○高清攝像頭能提供遠距離的交通車流狀況

素有“安徽第一路”之稱的長江路又迎來智慧轉身。

這一次,她的智慧改變需要車主用心感受。相比以往的停車排隊,有車主發現自己竟然“幸運”地連過了4個路口,忍不住暗自竊喜。

其實,這份幸運並不是從天而降,而是長江中路有了“硬核”科技的加持。長江中路作為合肥“交通超腦”助力打造的示範路段之一,在初期已經有了不俗的表現。通過信號燈的優化配時,車主遇到綠波帶時,可連過4個信號燈,大大提升了路口的通行效率。

長江中路僅僅是個開始,交通超腦已為405個路口“量身”制定了優化方案,由點及面,智慧出行以後就在你我身邊。

向擁堵和溢出現象“動刀”

長江中路地處合肥市中心,將四牌樓、飛鳳街、三孝口等合肥地標串連起來,深深烙印在合肥人的血脈和靈魂裡。

因優越的地理位置,長江中路附近不乏大型商業中心、學校、醫院、地鐵站林立,光環有增無減。

正由於貫穿東西,她也是合肥人愛走的一條主幹道。隨著城市變遷,私家車保有量的增加,長江中路常年交通流量巨大。加上路口距離較近,早晚高峰交通擁堵、溢出現象嚴重。

根據合肥公安交警部門的統計顯示,長江中路與宿州路南出口經常溢出;早/晚高峰長江中路與徽州大道東向西和東向南車流量較大,東進口車流經常溢出到長江中路與宿州路。

除了路口車流溢出頻發外,路段停車次數多,紅綠燈信號配時也存在不合理之處。

“長江中路與徽州大道早高峰東向西、東向南綠燈時間不足,晚高峰南北直行和左轉綠燈時間不足;長江中路與花園街路西直行和左轉車流較大,排隊較長,北方向左轉車流較少。”合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科研所民警尹成勝說,各路口未協調控制,車流經過每個路口均需要停車等待,通行效率相對較低。

歷經多次改造提升的長江中路“顏值”越來越美,亟待通過改變讓它越來越暢。

科學紅綠燈配時,減小車流排隊長度

哪裡堵,治哪裡。

合肥公安交警部門決定優化長江中路,優化路段由長江中路與北含山路、長江中路與宿州路、長江中路與徽州大道、長江中路與花園街路4個路口組成。其中長江中路與徽州大道、長江中路與北含山路是2020年合肥公安交警部門100個重點樣板路口改造的路口之二。

尹成勝告訴記者,交警部門聯合科大訊飛信號優化服務團隊,決定對示範路段幹線信控方案進行協調控制優化。

比如,根據交通流量的分佈,合理設置信控相位和綠燈時間,提高路口綠燈利用率,減小車流排隊長度。

及時調整各路口信控方案週期,保持協調控制,減少路段停車次數和車流溢出頻率。

重要的是分析各時段交通流量,劃分早晚高峰時段,提高高峰期通行效率,減少平峰期綠燈空放時間。

遇上“綠波帶”車主可連過4個路口

採用優化方案後,長江中路的“擁堵”是否得到了改善?

交警部門公佈了一組數據:

“每2個信控週期可以形成一次東向西和西向東的雙向綠波,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長江中路與花園街路西方向直行和左轉排隊長度降低20%,長江中路與徽州大道東方向直行和左轉排隊長度降低12%,高峰期車流消散速度更快。”尹成勝解釋說,別覺得路口排隊降低度只有10%左右,幅度雖然不顯眼,但對於早晚高峰來說,路口通行的車輛會多增加幾千輛,已經很可觀了。

尤其當4個路口處於協調週期時,車輛可連續通過4個路口。這意味著,綠波帶出現了。

“也就是說,車主經過這4個路口時,全部都是綠燈,一般情況下車速維持在40公里/小時上下。”尹成勝解釋道。

不過,綠波帶並不是想有就能實現,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

如果路口的東西與南北雙向均處於擁堵狀態,綠波帶的意義並不大,相反可能還會影響路口的通行效率。“假如路口東西向暢通,南北走向擁堵,那麼就可以通過信控,增加南北方向綠燈時長,為車輛通行提速。”尹成勝說。

據介紹,綠波帶最早在合肥外圍道路有過嘗試,這次在長江中路和徽州大道老城區域內進行了先行先試。

合肥已有405個路口

制定了優化方案

長江中路有這樣的智慧改變,不得不提到一個“藏在”合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交通指揮中心的“硬核科技”,即交通超腦。

數字化的城市交通管理,與遍佈大街小巷的監控探頭密不可分。相比之下,“交通超腦”的監控探頭看得更廣、瞧得更遠,觀察起來也更清晰。

“交通超腦一期建設已經有1年多時間了,它通過收集數據、感應數據、分析數據等方面,為優化出行‘下達’指令,我們根據指令,生成最優的通行方案,長江中路成了首批試點的路段之一。”尹成勝說,合肥“交通超腦”還可以針對堵點挖掘、堵因分析、擁堵治理等智能生成交通擁堵報告。

根據這些擁堵報告,目前合肥已經完成了781個路口建檔、405個路口“量身”優化方案的制定以及108個路口的區域協調優化。

除了地面路口通行秩序整治,高架道路的安全暢行也是我市城區交通管理工作的重點。交通超腦通過實景建模的方式,同步模擬全市高架交通運行狀態,也就是說,交警不出門就可以掌握整個高架路網的運行情況。

目前,合肥“交通超腦”日均接入交警及天網數據2500萬條,互聯網路況數據1.5億條,運管、公交等數據1500萬條。在高德地圖編制的2019年全國主要城市“交通健康指數”排行榜中,合肥在全國排名第18位,較2018年提升了23名,高峰擁堵指數也在穩步下降,交通狀況逐步向好。今年,合肥正在加速推進“合肥交通超腦”平臺的二期建設,進一步提升合肥城區的交通管理服務水平。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陳家靜/文 卓旻/攝

新聞鏈接

什麼是綠波帶?

綠波帶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線路上,要求信號控制機根據路段距離,把該車流所經過的各路口綠燈起始時間,做相應的調整,這樣一來,以確保該車流到達每個路口時,正好遇到綠燈。

通俗地說,這一段路上信號燈變換是有關聯的,因為變化時間都做了調整,車從第一個路口出發,以相對固定的車速行駛,到達每個路口都會是綠燈,也就實現了“一路綠燈”的駕駛體驗。

有的城市會在信號燈旁添置一塊指示牌,上面寫著綠波速度,那這個路段就是綠波帶,按照牌子上寫的速度行駛,就能實現一路都會是綠燈。

新聞背景

長江路的前世今生

新中國成立以來,省會合肥的發展日新月異,其中貫穿省城的長江路是這座城市變化的見證者。百年前的長江路名叫“前大街”,只是一條青石小路,連接四牌樓和三孝口。

1954年,長江路路面從五六米擴展到25米寬,真正成為合肥市首條貫穿城區的主幹道。1992年,為了緩解城市交通壓力,長江路拓寬為33米,全改成三塊板式水泥路面,所有管網入地,隔離帶花團錦簇。2008年,長江路再次改造加寬。長江路與時俱進,成為省城的地標,也沉澱著合肥的歷史和文化,這條全長32.2公里的城區主幹道也被譽為“安徽第一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