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農村,養兒還能防老嗎?

豫南小平


一向把“養兒防老”被定格為農村人的傳統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這麼說。因為農村老人沒有退休,年紀越大越沒有任何的經濟來源。還要活下去,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不“養兒防老”就是天方夜譚。如今,農村經濟得到了積極而長足的發展,農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就是讓農村老人夢寐以求的“養老金”也得以實現,但是,受農村條件的制約,今天的農村養兒還吳能防老的。

行孝道,報恩情,這是人之常情。生活在農村,真的不容易。特別是經歷過困難和磨難的人深有體會。那個時候,生兒育女多,個個都有張吃飯的嘴。有體力,能出工,掙來工分的也就是父母。他們參加築路修橋、建壩築堤、改土造田等國家建設的和種地收糧的活,靠得就是肩扛人擔,一整天下來像散了架一樣。年底按工分得的口糧,也根本無法滿足家人們的生活。一家老少,只要有雜糧,就著野菜,一日三餐不餓著肚子,能夠活下來也就不錯了。就是到了八十年代,農民的日子也不好過,廣種薄收,還要交公(購)糧,辛苦一年有存糧的也不多。為了供養孩子上學,也常常用糧換錢。到了九十年代,“農民工”在農村才真正出現,辛苦勞累不用說,好在家裡種著地,外面掙著錢,一心一意為了兒女成長和學習,再苦再累也值得。

歷數代代農民的辛苦史,年輕的一代一定不會相信,但是讓看過他們小時候的照片:衣服有補丁,男孩穿著紅鞋花衣,吃著玉米饃饃,手裡捏著一毛錢還在笑……那可是真實再現。“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除極少數外,農家的子弟還是忘不了父母的養育之恩。接到城裡住的、在農村修了好房子還給常常給零花錢,“您倆吃好喝好,健康的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也成為兒女對父母常說話,越來越多的兒女每年總要為父母每年體檢身體。“你養我小,我養你老”也是農村青年人的共識。

也許是我身處農村,所從事的“小生計”常與農民打交道,也常常有農民老大哥大姐嘮嗑。一70多歲的老哥,每次也就買兩三元的饅頭,可他口袋裡掏出的總是一疊百元鈔票。故意問他,他總是說,大兒子給了,小兒子又給,每月像發工資一樣,還有領的養老金也都給了我;80多歲,也曾是民辦教師的他,更是來一次,總要嘮一會。他說,兒子開磨坊的,很忙,兒媳帶孫子去了。我老兩口一日三餐、洗衣服、燒炕都是兒子給我們做,就是倒尿壺這事,本不想讓孩子做,也是我兒子提出提進。一老婦人,她不習慣被四個兒子,這家接來那家接去,一個人生活著。可是兒子們給此的零花錢花不完,一生病住院,兒子(或兒媳)們都來了,輪流伺候。

這些例子,或許也太“特別”。下面要說的這事,就發生在我村,還是在最近。一老婦人生了三兒兩女,女的都外嫁,大兒子精神不太正常,40多歲的人多年前還走失了。小兒子在外地做了上門女婿。80多歲的老母親只能和50多歲還打著光棍的兒子相依為命。老母親生病期間,大女兒又來伺候,小兒子每月給2000元、小女兒給1000元,給母親買藥,買吃的,老人去世了,兒女們也算操辦了喪事,在食堂裡招待鄉鄰親友,這可是養老又送終。

農村“養兒防老”只是被極少數做兒(女)的“換味”了,以至是有些人有了一種誤判,認為養兒不能防老。其實,老年人最艱難的是老年生活和看病。如果老了,每月只能領一百元不到的養老金,沒油沒面,鄰人、親友會長期“救濟”你?生病住院了,為你交費、接你回家的只有自己的兒(女),即使老人去世了,也唯有兒(女)讓你入土為安。農村就是農村,“養兒防老”永遠不會過時。


農人提神


在農村養兒解防老是千年不變的主題。當然也有不養的。祖祖輩輩農民沒有養老金。就是這樣過來的。不敬孝的有。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還是好的。您養我的小。我養您的老。



手機用戶5492999511常青樹


現在在農村,養兒還能防老嗎?

請看養兒歌詞吧~

一週兩歲娘懷抱,

三週四歲離娘身;

五週六歲知人世,

七週八歲讀書文;

九周十歲兒長大。

又把孩兒說婚姻,

東家不就西家就,

請個媒人說婚姻。

孩兒婚姻已說定,

笑在眉頭喜在心。

借方孩兒家外出,

母親家中不安寧,

早晨望到中午後,

中午望到夜時晨。

若是孩兒回程轉,

急忙燒火辦飯吞。

借方孩兒未迴轉,

悶悶沉沉不作聲。

羊跪乳,鳥敬母,

還報父母養育恩。

誰人不把父母敬,

想作上人作不成。

且看屋簷滴滴水,

點點落地不差分。

奉勸天下孝為本,

行善積德照樣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