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 個人信息保護不能成為“糊塗賬”

在疫情防控期間,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小區出入口填寫姓名、身份證號碼和手機號碼等相關信息來獲得出入許可證;去一些超市、藥店等公共場所可能會將個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和手機號碼等信息登記在一個誰都可以接觸的冊子上。可能大多數人對於在特殊時期的這種防控手段能夠理解,但是當我們將諸如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這樣的重要信息登記出來時,個人數據能夠得到保護嗎?

近日,一則青島警方通報的膠州中心醫院個人信息洩露案引發廣泛關注,案件涉及6000多人的個人信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一些個人信息洩露案件再次敲響了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的警鐘。

播放

暫停

進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試試

4月19日,青島公安發佈通報稱,因造成膠州中心醫院出入人員名單在社會上被轉發傳播,名單涉及6000餘人的姓名、住址、聯繫方式、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侵犯了公民個人隱私權,目前涉案的3名嫌疑人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疫情防控期間 個人信息保護不能成為“糊塗賬”

網絡騙取個人信息的案件也在疫情期間頻發。近日,江蘇淮安市公安民警在“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發現,一個網站鏈接正在漣水當地的微信朋友圈中瘋狂傳播,網站上宣稱可以向市民免費贈送口罩,而預約只需提供個人基本信息即可。警方調查後發現,這個叫“漣水縣防護口罩預約服務”的網站並非政府部門發佈,民警隨即循線追蹤,抓獲了虛假網站的製作人薛某某。

疫情防控期間 個人信息保護不能成為“糊塗賬”

犯罪嫌疑人 薛某某:(政府)公眾號也有預約口罩的服務。他們預約口罩的服務是讓填一些個人信息,我就製作了這麼一個表單(鏈接),我是沒有口罩的。

薛某某交代說,設置虛假網站的目的是為了獲取用戶個人信息,併為以後推廣其培訓中心所用。從薛某某上傳虛假網站鏈接到被警方抓獲,短短的數天時間內,他就通過該虛假網站非法獲取公民姓名、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以及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4700餘條。目前,警方已經以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對嫌疑人薛某某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疫情防控期間 個人信息保護不能成為“糊塗賬”

記者瞭解到,在疫情期間涉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頻發,據公安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公安機關共治安處罰網上傳播涉疫情公民個人信息違法人員1522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