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時醫療圈是如何形成的-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通過何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能夠加速推進分級診療工作的落實,讓醫療資源更好地配置,實現“技術多跑,群眾少跑”的目標?這是很多醫改實施者思考的問題。

近年來,作為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國家級試點城市,湖南省湘潭市進行了有力探索,通過醫聯體建設和智慧醫療助力分級診療,不斷完善“三醫聯動”,構建佈局合理、上下聯動的醫療衛生服務新體系,打造半小時醫療圈,方便群眾看病。

區域醫療中心內資源共享

近日,住在湘潭市書院路社區附近的患者黃利芝因為腰椎疼痛在社區醫院做了檢查,社區醫生將她的檢查資料發給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影像遠程診斷中心的醫生楊廣洋,楊醫生及時給出了診斷結果和下一步治療建議。

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劉群友介紹,2017年以來,醫院和10家基層醫院建立了醫聯體合作關係,基層醫院隨時能夠申請遠程會診,每天要為100多名基層患者進行遠程問診。醫院還開通了急診通道,對於基層的急診患者,半小時即可拿到醫院提供的遠程診斷結果。醫院已經完成了7萬多例遠程會診,為患者看病帶來了便利。

“醫院通過搭建影像遠程診斷、病理遠程診斷平臺、心電遠程會診平臺,在區域醫聯體內,基層患者不需要再重複進行檢查,基層的檢查結果能夠通過信息化平臺及時上傳到上級醫院,也避免了患者多跑路。”劉群友說。

這是湘潭市智慧醫療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湘潭市通過建設遠程心電、影像中心實現診斷同質化,通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實現就醫信息化。規範高血壓、糖尿病、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病、終末期腎病、重性精神病等六種慢性疾病分級診療標準和流程,醫聯體成員單位間實現“專家、技術、檢查、服務、信息”雙向流動。

“通過建設資源高度共享的區域醫療中心,探索多形式的醫聯體建設,湘潭逐漸形成了城市半小時醫療圈,群眾在半小時之內能夠到達社區醫院接受診療,社區醫院的檢查結果可以及時上傳到上級醫院,通過社區醫院轉診到上級醫院,患者可以享受到綠色通道。”湘潭市衛健委副主任楊孜告訴記者。

湘潭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傅軍告訴記者,湘潭是全省唯一一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國家級試點城市,通過進一步明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整合區域醫療衛生和公共衛生資源,推動更高質量“三醫聯動”,構建區域範圍內的不同級別、類別醫療衛生機構間定位明確、功能互補的防、治、康、管一體的網格化醫療衛生與健康服務管理網絡,加快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新體系。

楊孜說,通過推進“智慧醫院”建設,湘潭市二級以上醫院全面推行預約診療,減少患者重複排隊、繳費、檢查等情況和往返醫院次數。“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疑難病不出市”的就醫新格局基本形成,市域內就診率達到90%以上。

長城鄉衛生院院長袁友明告訴記者,2018年,鄉衛生院和湘潭市第二人民醫院建立了醫聯體合作關係,湘潭市第二人民醫院指導鄉衛生院設置了綜合內科、綜合外科、中醫科、婦科、高血壓專科門診、手術室、檢驗科、放射科等科室,還選派10多名專家下沉長駐鄉衛生院開展醫療服務,並全部參與到家庭醫生服務團隊。

湘潭市第二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譚新忠已經駐守長城鄉衛生院兩年,他幫助長城鄉衛生院建立了綜合內科,譚新忠說:“鄉鎮裡慢性病患者多,我們指導幫助衛生院建了綜合內科,很多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看病都願意來這裡,我們還為衛生院配備了齊全的藥品,慢性病患者求醫問藥基本可以在基層解決了。”

近年來,湘潭市探索構建緊密型醫療集團,對公立醫院規劃定位進行重新明確,加強醫聯體一體化、網格化佈局管理,推動醫聯體資源整合共享,完善醫聯體內分工協作機制,使醫聯體成為服務、責任、利益、管理、發展共同體,實現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分級診療就醫秩序明顯好轉的目標。

楊孜說,2018年,湘潭市在全省率先推進以組建縣域緊密型醫共體為主要內容的縣鄉村一體化改革,湘潭縣、湘鄉市、韶山市政府正在組建緊密型醫共體,出臺醫保總額預付實施細則,實現醫共體內人員有序流動、資源統一調配、信息互聯互通,最大限度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基層運行活力。

深化改革還需多方支持

近年來,湘潭市建立了長效工作機制,從頂層入手破解“三醫聯動”難題。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全面整合,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實向基層醫療機構傾斜的醫保支付政策,取消基層醫療機構基金使用總額限制,制定分級診療疾病目錄,引導患者首診在基層。

記者採訪瞭解到,湘潭市探索構建緊密型醫療集團,推動醫聯體資源整合共享,通過智慧醫療和醫聯體建設“雙輪驅動”,半小時醫療圈已經形成,群眾就醫獲得感逐步增強。

譚新忠在長城鄉衛生院已經工作了兩年,他對基層有了感情,他告訴記者:“我們醫院派駐了業務骨幹下沉鄉鎮衛生院,我在鄉鎮衛生院已經工作了兩年多,除了開設科室,還要帶教這裡的醫生,給慢性病患者進行診療,對有需要的患者進行轉診。以後回到湘潭市第二人民醫院後,也會帶著科室的人經常來坐診。”

一些長期“下沉”基層醫院的醫生建議,要激發醫改的活力,保證改革的持續性,就要保證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特別是基層醫務人員的積極性。要保障支援基層的醫務人員的合理待遇,落實相關補助,同時給予職稱晉升等政策方面的傾斜。

“要確保醫聯體建設工作落實,分級診療工作推進,就必須完善頂層設計,繼續深化‘三醫聯動’,爭取財政、人社、醫保等多方支持,保證醫聯體內牽頭上級醫院的積極性,同時要保障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湖南省衛健委基層衛生處處長陳鴻君說。

作者:□記者 帥才 阮周圍 長沙報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