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宅基地改革方向:免費時代終結,未來錢來說話!

一、農村宅基地免費模式難以為繼:效率低下

農村承包地的分配原則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所以土地調整不能太頻繁。農村宅基地則相反,公平優先,不顧效率。

農村宅基地是免費取得,免費使用,免費退出。這種制度設計本身就有個致命缺陷,由於取得、使用、退出都是免費的,所以在這樣不區分激勵和懲罰的制度下,不用、多佔、不退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但是農村的建設用地不是無限的,農村宅基地新人分配、老人不退的頑疾一直存在,上有耕地紅線和建設用地規模頂著,下面沒有人想主動退還不用的宅基地。

這種模式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了。

二、農村宅基地的市場化改革方向:保障也需要錢來說話!

按照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有關部門在“三塊地”改革框架下組織開展了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

2017年11月,經有關部門批准,宅基地制度改革拓展到全部33個試點縣(市、區)。宅基地制度改革主要圍繞宅基地權益保障和取得、有償使用、有償退出和改革宅基地審批制度四個方面展開。

1、無償取得變有償取得

從試點地區看,無論是佔用新增建設用地還是利用存量建設用地,宅基地無償取得的分配方式都難以為繼,試點都開始探索有償取得方式。

從試點實際情況來看,一些地區按成本有償取得農戶所繳納的費用,實際上是土地整理費、開墾費;而擇位競價費僅限於交通條件良好、地理位置優越的地段。而沒有試點地區開始收取宅基地資源使用費,但從未來的趨勢看,宅基地初次取得收費已經不可避免。

2、無償使用變有償使用

宅基地是對農民的生活用地保障,但是對農民的保障也是有標準的,對於超過標準的佔用,試點地區嘗試有償使用。有償使用目前試點地區主要針對三種情況開始徵收,多佔超佔的予以徵收,一戶多宅予以徵收,非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通過繼承等方式實際佔有和使用宅基地予以徵收。

3、無償退出變有償退出

針對退出缺乏激勵措施的情況,試點地區開始嘗試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通過貨幣激勵農民退出閒置宅基地,提升宅基地的有效使用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