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孩兒,你懂事兒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孩兒,你懂事兒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我出生在一個海邊的小鎮上,父親重男輕女,我出生的時候他在外地打工,知道是女孩兒,他都沒回來看一眼。

從小,我的媽媽就教育我,“你是女孩子,你要聽話”。

我也想著,只要我乖巧聽話,大人們就會喜歡我了吧。

我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樣調皮,放了學第一件事兒就是回家做作業。看見喜歡的東西的時候我也表現的比較剋制,除非媽媽主動問我,我是不會跟她要東西的。

後來,媽媽二胎生下弟弟。媽媽跟我說,“你是姐姐,你要聽話,有什麼事兒讓著弟弟”。

我心裡想,“我也才8歲,我也想你護著我”,嘴上卻說,“媽媽放心”。

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孩兒,你懂事兒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我極度沒有自信,即使我憑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讀研讀博,但我仍然覺得我需要成為一個乖巧的、有用的人,我才配得到別人的認可。

原生家庭塑造了我的討好型人格,這深深地影響著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自信;沒有安全感;在別人面前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不敢接受別人的好意;有人稍微對我好一點我恨不能把心捧出來......這讓我內心積攢了很多壓抑和委屈。

l 比如,不敢拒絕別人。

剛上大學的時候,為了和舍友搞好關係,我常常主動幫她們打水帶飯。有的時候,天氣不好,或者身體不舒服,我也不願意出門,但舍友讓我“順便”幫個忙的時候,我不知道怎麼拒絕才好。

l 比如,不敢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我大學期間一直喜歡班裡一個男生,他長的很白淨,喜歡穿白T恤,笑起來像七八點鐘的陽光一樣溫暖。有一段時間我們兩個因為學生工作走的很近,我能感覺到他對我是有好感的,但我覺得我配不上這麼優秀的男孩子,就遠遠地喜歡就好了。

l 比如,在感情生活中處於照顧者的角色。

好不容易鼓足勇氣進入一段關係,卻發現自己根本不懂得如何表達愛。我就是那種把男朋友當兒子養的人,但其實,我是期待別人也能像我對待他一樣來對待我。當期待得不到滿足,攢夠了失望之後,我就會決絕地離開。

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孩兒,你懂事兒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是不是看起來我的人生糟透了?

我一度懷疑我自己得了抑鬱症,但和醫生聊過之後,我突然間釋然了。

其實也沒那麼差勁啦。

俗語說“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他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原生家庭的不幸使我痛苦,但也恰恰是這不幸促使我努力讀書,改寫命運。北大曾經有一個寒門女孩兒在演講中感謝貧窮,我非常能理解她的話,但我不感謝我經歷過的苦難,只想感謝走出苦難的自己,感謝你沒有放棄。現在,在城市裡生活的人觀念會更開放一些,生男生女區別不大。但在農村,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傳宗接代的理念還是很流行的,在這樣的家庭裡,女孩兒擁有的資源要遠遠少於男孩兒。

出生在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孩子們,怎麼做才能掌控命運呢?

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孩兒,你懂事兒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在該讀書的年紀,抓住一切機會上學,學歷越高,你翻盤的機會就越大。別相信什麼讀書無用的論調,說讀書沒用的人,不是傻就是壞。

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孩兒,你懂事兒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2017年北京市的高考狀元曾發表過“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我不想否認優秀的家庭環境更容易教養出優秀的孩子,但我想告訴你的是,這並不是放棄的理由。相信我,高考會是你前半生遭遇的最為公平的一次選拔,不吃讀書的苦,生活的苦也是逃不掉的。

別為讀書的費用發愁,大學都是有獎學金的,越好的學校獎學金越高,實在不行也可以勤工儉學,當然這都是後話,船到橋頭自然直。

我讀書的動力就是我一定要走出小縣城,到大城市生活,而且,我真的做到了。從縣城到北京,我考大學、讀研究生、讀博士,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我可以,你也可以。

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孩兒,你懂事兒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這次暑假,我回老家,我發現我爺爺的手機上都裝了抖音APP,這讓我非常吃驚。

智能手機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從前,茶餘飯後,左鄰右舍常見的消遣是聊天曬太陽;現在,每個人都沉浸在手機帶來的快感中不能自拔。

放下手機,我知道這不容易,尤其是別人都這麼做的時候,但是我還是勸你把寶貴的時間用在有意義的地方,做些能提升自己的事情。

現在網絡資源這麼豐富,這其實降低了我們學習的門檻,是互聯網時代帶給我們普通人的福利。

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孩兒,你懂事兒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如果你時間不多的話,不妨多放些精力在英語水平、演講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提升上,我保證你會從中獲益。

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孩兒,你懂事兒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愛情公寓》裡樊勝美人長得漂亮,工作能力也強,本來日子可以過得很舒適的,但她偏偏就攤上一對兒不省心的父母,不斷地從她這吸血來滿足兒子的需求。

而樊勝美的應對也恰巧是當斷不斷的典型。她面對父母的無理要求不知道拒絕,寧願守著病態的家庭關係也不敢與原生家庭決裂,這是她人生悲劇最大的根源。

學會對生活中的負面干擾做切割,這不是不孝,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哪怕對方是我們的親人。

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孩兒,你懂事兒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其實我在前幾年談論到原生家庭的問題的時候還做不到心平氣和,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慢慢地也釋懷了許多。

現在,我也有了我自己的生活,對父母,我能做的就是在我能力範圍之內給他們提供養老費,定期照顧,之外,互不打擾,各自安好。

寫在最後

亦舒曾經說過,女生要自重自愛然後愛人,“越是沒有人愛,越要愛自己”。

“風景這麼好,我們的生命還有很長一截,路的確是彎曲一點,但有什麼關係?我們最終會到達羅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