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遊》:從宋徽宗青樓私會李師師,窺探宋朝的人間風物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汴京的初秋,晚風微寒,走馬街上已經是人聲鼎沸,在街尾的春風巷,脂粉香氣飄飄,一頂素幔小轎抬進了杏花樓的角門!

早有相熟的“知客”迎了上來,半盞茶的功夫之後,宋徽宗趙佶坐在了李師師的身邊。美人如玉,燈下更添嬌豔,二人低聲軟語、溫柔無限!

《少年遊》:從宋徽宗青樓私會李師師,窺探宋朝的人間風物

自古才子偏多情。那宋徽宗肯定不是封建王朝歷史上的英明君主,卻是所有帝王中藝術成就最高、最為多才多藝、最有藝術天賦的皇帝。

“歷代帝王能畫者,至徽宗可謂盡意。”元湯垕《畫鑑》;“徽宗皇帝,天縱將聖,藝極於神。”南宋鄧椿《畫繼》

書法上,宋徽宗獨創“瘦金體”,鐵畫銀鉤、遒勁舒展,為當世書法大家所稱頌。在繪畫上,他開創了花鳥畫創作的時代,是“宣和院體”宮廷畫派的創始人,傳世的二十餘件作品,都是國寶級的畫作。

此外,宋徽宗對於音樂、詩詞、金石、建築等都有著極深的造詣,不然,他也不會在全國各地徵發“花石綱”最終導致百姓怨聲載道了!

除了藝術上的成就之外,宋徽宗也有“藝術家”的通病:好色……

《少年遊》:從宋徽宗青樓私會李師師,窺探宋朝的人間風物

《少年遊》是怎麼寫出來的,過程比較狗血

作為皇帝,皇宮三千、佳麗無數,卻免不了審美疲勞。恰在此時,一代名妓李師師養成“出閣”,因其色藝雙絕,甫一出即名動京城!引來無數才子趨之若鶩,只求能與師師一夕歡好。

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嫋。 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 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晏幾道《生查子》

如果僅僅是容貌出色,很難撩動宋徽宗的“春心”。李師師家道中落,委身風塵,卻因為有著很高的藝術天賦,被李姥姥從小培養,詩詞書畫琴棋無所不精,歌喉更是冠絕京城。

鉛華淡佇新妝束。好風韻、天然異俗。彼此知名,雖然初見,情分先熟。 爐煙淡淡雲屏曲。睡半醒、生香透肉。賴得相逢,若還虛過,生世不足。《玉團兒》周邦彥

大宋才子多風流,慕李師師之名者,就包括了周邦彥、張先、晏幾道、秦觀等名重一時的文壇大家。尤其是以婉約清麗著稱的周邦彥,他的詞曲麗精緻,每有新詞問世,立刻風靡汴京。

《少年遊》:從宋徽宗青樓私會李師師,窺探宋朝的人間風物

周邦彥第一次見到李師師時,驚為天人,回家後就寫了一首詞,經過歌伎傳唱,讓李師師的美貌和才氣名滿京城,這才引來了宋徽宗,他化名趙乙,自稱是殿試秀才,在閒暇之時出沒禁宮,常與師師相會。

時間長了,宗徽宗的身份也無法隱瞞,但在表面上,大家誰也不會說破,終究皇帝逛青樓這事,說出去不太好聽。而那李師師長袖善舞,除了跟趙佶相好外,也時常接待晏幾道、秦觀、張先和周邦彥。

君臣同時喜歡一個女子,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作為臣子,周邦彥當然要“避”著點宗徽宗了!可是這天晚上,周邦彥得到消息:皇上今天不舒服,應該不會來了!於是他來到李師師處,沒想到皇帝突然“來訪”,驚慌之下,周邦彥躲到了床底下,目睹了宗徽宗和李師師相會的情景,妙筆生花,寫下了這道“膾炙人口”的《少年遊》。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彥《少年遊》

《少年遊》是詞牌名,曲調始見於晏殊《珠玉詞》 “長似少年時“之句。周邦彥不愧是一代大家,填的這首詞溫婉旖旎,把徽宗與李師師相會的情景描寫得入骨三分,一經坊間傳唱,就紅遍了秦樓楚館,也把宗徽宗私會李師師的“秘密“大白於天下!

這首詞寫的是青樓閨房狎樂,但是如果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其實可以擷取到許多北宋年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片斷,它所反映的細節,往往比歷史還要精彩。

《少年遊》:從宋徽宗青樓私會李師師,窺探宋朝的人間風物

《少年遊》:大宋的清平之樂

宋朝的軍事實力,肯定不是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強的,但是宋朝的經濟實力,堪稱冠絕諸朝,無論是手工業、農業、製造業、飲食業,都達到了封建王朝現有生產力條件下的頂峰,當我們細讀這首《少年遊》時,能夠在作者的遣詞造句中感受到大宋的強盛繁華。

開頭一句“並刀如水“,道明瞭宋朝的冶煉業盛況。

雙鈕黑銀鏤,來從大土酋。絛絨結蠻女,鐵色照幷州。不惜金千鎰,能縣水一溝。床頭好珍重,兼許茂先收。明徐渭《寶刀詩》

這是明朝徐渭的《寶刀詩》。在中國封建王朝中,“寶刀“幾乎成為了幷州刀的代稱,一句”鐵色照幷州“,殺氣充盈、鐵血鏗鏘。

幷州即太原,古稱晉陽,自古就是山河表裡的兵家必爭之地,除了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之外,還因為太原擁有著悠久的冶煉歷史。

在環太原區域,鐵山、煤炭資源豐富,早在春秋時期,晉國趙簡子的家臣董安予築晉陽城,夯土成牆、冶煉青銅鑄成宮殿大柱,足見其冶煉工藝之高超。

“焉得幷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唐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春秋時,幷州的冶煉業就已經形成規模了,依託於豐富的資源和戰爭的催化,幷州的冶煉工藝獨步天下,早在西漢時,幷州寶刀就以鋼火堅韌、鋒刃犀利、吹毛斷髮而著稱。幷州寶刀不僅是戰場爭霸殺伐的利器,更是當時貴族相互饋贈的重禮,許多達官貴人都置幷州寶刀於房內,用於辟邪鎮宅。

《少年遊》:從宋徽宗青樓私會李師師,窺探宋朝的人間風物

《水滸傳》中,“五侯楊令公“之後的”青面獸“楊志,落魄時所賣的寶刀,就是幷州寶刀。

到了宋朝,冶煉技術得到了顯著提升,產量、質量為歷代之冠,當時的禁軍軍官裝備的,基本上幷州寶刀。更重要的是,由於經濟、商貿的發展,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和生活需求,讓宋朝的“軍轉民” 相當成功,幷州、相州等地,不僅僅生產軍器,也“大規模”進軍民用市場。幷州的剪刀、水果刀、菜刀等聞名天下。

李師師房間中的並刀,刀面“如水“,說明研磨處理得非常精細,燈光映在上面如同水波一樣。大凡軍器,以堅固耐用為主,民用品卻要講究得多,造型、外觀、工藝都要激起人們的消費慾望。

很顯然,正是因為宋朝的安定繁榮,才讓人們在日常器具上開始講究。如果是亂世,能吃飽飯就不錯了!

《少年遊》:從宋徽宗青樓私會李師師,窺探宋朝的人間風物

“吳鹽勝雪“四個字,說明宋朝在烹飪上的盛況達到了封建王朝的一個高峰

天下之鹽,以江淮為最。吳鹽即江淮之鹽。封建王朝的統治中,鹽歷來是政府專賣,對於百姓來講,能吃到鹹味就謝天謝地了,所以淮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是很“粗陋“的。

到了宋朝之後,市面上開始出現精製鹽,這種鹽經過沉澱、提純,達到了如雪末一般的白淨,多用於漱口、淨齒和烹飪之用。

李師師房中之所以有一盤“吳鹽”,是為了吃橙子的時候用,在微酸的橙子上灑一點鹽,用鹹味來襯托甜味,橙子入口之後,酸味全無、清甜可口。

“要想甜,加點鹽“,這樣的調味常識在今天是人盡皆知的生活小訣竅,但是在古代能夠為人們所發現,卻是廚師們在鑽研烹飪廚藝的過程中,經過無數次觀察和實驗總結出來的。

酸甜苦辣鹹,百味調和,火候、分量、先後都有講究。而能夠讓廚師潛心烹飪之技的,必定是需求旺盛、百姓富足的盛世,很難想象兵荒馬亂的年代會有發達的飲食業。

宋朝除了商貿流通發達之外,農業、畜牧業、種植業同樣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餐飲業的發達奠定了深厚的基礎。許多傳世的名菜,都是在宋朝被髮明的,而包括了煎、炸、煮、蒸、炒等完備的烹飪技法,在宋朝已經全部出現並在民間普及,僅以美食而論,宋朝堪稱是當世第一。

《少年遊》:從宋徽宗青樓私會李師師,窺探宋朝的人間風物

“纖指破新橙”一句,能夠看出宋朝的運輸行業之發達。

新橙,說明是剛剛上市的橙子。在宋朝時,橙子多產於南方的福建、廣東及四川一帶,與開封的距離最近也超過了1000公里,千山萬水,道路難行。

並且,那個時候的運輸工具,主要是車、馬、船。而送來的“橙子“能夠被稱為”新橙“,當然是水分不失、表皮鮮嫩,那麼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才能確保橙子千里如”新“。

首先,道路條件要好,即便不是今天的混凝土路面、柏油路面,至少也得是堅實的三合土路面,不然是無法滿足快速通行、大量裝載的運輸要求的!

修路是個燒錢的行為,卻不得不修。道路不僅僅是為了方便民眾通行,更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確保兵力的迅速調動與投放,所以秦國才會花數百萬金,動用數萬民夫、士兵,修建了一條七百多公里的秦直道。

歷朝歷代無不把修路作為一項基本國策,而到了宋朝,因為國家富足,在修路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這其中包括棧道、驛道、閣道等。儘管投入巨大,對於市場流通的作用卻是巨大的,有效降低了商品成本。

《少年遊》:從宋徽宗青樓私會李師師,窺探宋朝的人間風物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陸路交通之外,宋朝的水路運輸、沿海貿易、對外貿易也相當繁榮,在當時的泉州港,“帆立如林、船壘如山“,以瓷器、絲綢、茶葉為主的大宗商品,在港口被運送到世界各地,賺回了豐厚的利潤。

而要讓橙子保持新鮮,就得有較為規範的儲存條件,將八九成熟的橙子,以“青葉覆蓋、下墊軟枝,每日通風,可保數十日新鮮“,國都開封才能夠吃到新橙。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當然,也不能排除南方的官員拍皇帝的馬屁,用快馬郵路,把橙子一路送到開封。想當年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唐明皇不就是用軍用通道把荔枝從嶺南送到長安的嗎?

但很顯然的是,在汴京的街市上,南北百貨、魚羊牛豚、諸般齊備,充分說明了宋朝在搞活商貿流通上的成就。一方面,得益於百姓富庶,具有強大的消費能力,另一方面,得益於宋王朝的重農而不抵商的政策,以及在基礎設施上的投入。

當然,“如水”的並不僅僅是“並刀”,“如雪”的也未必專指“吳鹽”,更有可能周邦彥的一語雙關,我們也可以理解為“眼波溫柔如春水,肌膚雪白勝吳鹽”。

《少年遊》:從宋徽宗青樓私會李師師,窺探宋朝的人間風物

“錦幃初溫”:宋代人是如何暖被窩的呢?

“新橙”上市,也就是農曆九月底、十月初的樣子,這天氣又能有多冷?可這個時候李師師的被窩已經暖好了!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古代的服務業確實是“無微不至”“賓至如歸”,而另一方面,也說明宋朝在取暖上的智慧。

人類最早的取暖方式是火盆,一般是用瓦盆盛木炭用於取暖,但是這樣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一般多於白日間。

“命僕安排新暖閣,呼童熨帖舊寒衣”,劉克莊《冬景》

真正用於夜間取暖的“暖閣”,即在臥室外,有一間連通的小房子,小房子裡設炭爐,外面連著通風裝置,可以一夜不熄,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臥室裡也是溫暖如春,甚至鮮花都能夠開放。

而在北方的大型建築中,則採用了“火牆”來“集中供暖”,其原理就是牆壁內有一空心夾層,作為“火道”,在牆下砌炭口用於燒炭,火牆燒起來之後,屋內、榻上都是熱氣騰騰。

《少年遊》:從宋徽宗青樓私會李師師,窺探宋朝的人間風物

當然,“火牆”建造成本高、構造複雜,北方民間有一種簡化版的叫“火炕”,原理是一樣的,把灶的煙道設置到了炕下面,燒起來火炕滾燙,冬天就好過多了,至今在北方還有地方使用。

屋子裡的溫度上來了,但是對於窮奢極欲的貴族來說,被窩也不能太涼啊!於是就有了“暖被窩”這一說。在貴族之家,通常是沐浴後的女子,只著貼身小衣,用體溫將被窩暖好之後就離開,等主人來就寢。當然,不離開也行……

不過,這種方式也有所不便,畢竟如果男女之間聊點事,房中多了個人多不方便?聰明的古代人發明了“足爐”“湯婆子”,就是用導熱性好的黃銅做成“熱水袋”,放在被窩裡用於取暖,這樣,再冷的冬天被窩裡都暖乎乎的了!

而在李師師的房間裡,從“錦幃初溫”的描寫來看,使用的是成本最高的“暖閣“的供熱方式。一個青樓竟然投入這麼大的成本,有幾大原因:

首先,李師師是樓裡的頭牌紅人,所以享用的是最好的,不然配不上她的“身份“。”身份“高了,客人才更捨得花錢;其次,李師師接待的都是達官貴人,甚至是皇帝,位高權重,青樓捨得花成本了;

青樓歸根到底是開門做生意,投入一分,就要賺回百分。高檔青樓能夠盛行,從根本上來講,還是因為宋朝承平日久、經濟發達,民眾耽於享受,社會崇尚消費,兵荒馬亂的年代,民間一片蕭條,誰來消費?

《少年遊》:從宋徽宗青樓私會李師師,窺探宋朝的人間風物

“獸香不斷”這句,更反映了宋朝的繁華奢靡。

“獸香”即“獸煙”,是指獸形的香爐中冒出的香菸。人類在房中焚香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人類會在屋裡點燃一些能夠發煙、帶有芳香氣味的植物用於驅逐蚊蟲。

到了春秋時期,焚香成為祭祀的一部分,在重大典禮中被廣泛使用。而且,香能夠去除異味、抵制腐潮、驅除蟲蟄、清香衣物,改善居住和生活環境。

“端午四民踏百草,採艾以為人,懸之戶上,禳毒氣” 南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

到了宋朝,焚香成為了一項“高成本”的行為,為了提升香的檔次規格,人們在製造香時,加入了沉香、乳香、藿香、檀香等名貴中藥材,即便香的價格上去了,也沒能阻擋老百姓的消費熱情。

“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宋吳自牧《夢粱錄》

《少年遊》:從宋徽宗青樓私會李師師,窺探宋朝的人間風物

在宋朝的時候,焚香不僅僅是一種禮儀,也是一種衛生習慣,朝中議事、聚會,都會焚香屋,甚至還設置了專門負責這項工作的“香官”。

當然了,那些用名貴香料製成的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承擔得起的了,例如加入了麝香、龍涎香的香枝,這種香燒起來,香菸凝而不散、嫋嫋不散、形態高雅,既有清新空氣,還可增進情趣。李師師招待皇帝的,能差了嗎?

宋洪芻《香譜·水浮香》:"香獸,以塗金為狻猊、麒麟、鳧鴨之狀,空中以然香,使煙自口出,以為玩好。復有雕木埏土為之者。"《宋史·禮志十六》:"殿上陳錦繡帷帟,垂香球,設銀香獸前檻內。"

除了香之外,用於置香的香爐,從最初的鼎形,發展成形態複雜、造型精美的專用器具,材質也有石、陶、瓷、青銅、玉,甚至金、銀。而宋代的香爐,多以龜、鶴、羊等造型居多,形態美觀,寓意吉祥,很多傳世的香爐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少年遊》:從宋徽宗青樓私會李師師,窺探宋朝的人間風物

“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一句,可以看出北宋夜間經濟的繁華

李師師和宋徽宗吃橙子、聊天、唱歌,一直玩到三更,宋徽宗因為小病初愈,準備回宮裡,李師師勸他留宿,因為三更天,外面“馬滑霜濃”,容易傷風感冒。

如果我們深入分析,就會發現一個問題:皇帝半夜三更出入青樓,難道就不怕被人看見嗎?實際上,宋徽宗還真不怕,因為三更天,汴京城裡面依舊是異常熱鬧,街上全是人,誰會注意到他?

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市井經紀之家……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

早在宋太祖趙匡胤登基之後,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下令廢除了夜間的“宵禁”,一下子引爆了京城的夜生活。從孟元老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宋朝的夜市要一直開到三更,到了五更又開張,中間只隔了短短的一會兒。

由於宋朝有著強悍的經濟實力,商貿發達、經濟繁榮、坊市擁攘、民眾富庶,所以有了更多的夜間娛樂消費需求!熙熙攘攘的人群,給宋徽宗提供了最好的掩護。

《少年遊》:從宋徽宗青樓私會李師師,窺探宋朝的人間風物

蔡條《鐵圍山叢談》:“天下苦蚊蚋,都城獨馬行街無蚊蚋。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樓極繁盛處也。蚊蚋惡油,而馬行街人物嘈雜,燈火照天,每至四鼓罷,故永絕蚊蚋。”

在汴京最繁華的馬行街上,由於酒樓多、烹飪的煙火不絕,而且來往的人熙熙攘攘、聲音嘈雜、燈火明亮,讓蚊子都無法容身,由此可見宋朝夜市的繁華程度。

在宋徽宗時期,汴京的總人口達到了百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街、坊、市合一之後,沿街的各類店鋪超過了六千餘家!茶樓酒肆、勾欄瓦舍,老百姓可以聽曲、用餐、飲酒、品茶、看雜耍、約會,就如同今天的寬窄巷子、夫子廟一般。

那麼,在繁華的街道上,誰會注意宋徽宗呢?宋朝繁華的夜生活,不僅讓京城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也讓宋徽宗得以私會李師師,留下了千古“美談”!

《少年遊》:從宋徽宗青樓私會李師師,窺探宋朝的人間風物

從大稅監到大晟樂正:周邦彥靠“裙帶關係”逃過一劫

宋徽宗私會李師師,情濃意動,卻根本沒有想到,床底下還躲著個周邦彥。

從雙方的身份地位來講,一個是皇帝,一個是臣子,從文壇的地位來講,兩個人都是文壇大家、是混藝術圈的!這要是見了面多尷尬?要是宋徽宗留宿,這可如何是好?

幸虧周老夫子身體好,沒有窒息而亡,算是逃過一劫,可他偏偏自己作死,寫下了這首《少年遊》。以周邦彥的名聲和才情,這首詞一出世,就被坊間傳唱,當然也傳到了宋徽宗耳中!

宋徽宗估計鼻子都氣歪了!他並不是不知道周邦彥、秦觀、晏幾道與李師師交往,但是周邦彥的行為卻犯了忌諱,一怒之下,把周邦彥貶出京城!

到了晚上,宋徽宗又去找李師師,等了很久李師師才回來!卻發現師師兩眼紅腫,心中憐愛頓生,細問之下,李師師說:周老師曾經為我寫了許多歌詞,他年事已高,此去關山千里、路途迢迢,只怕今生再也無法相見了!我去城門口送他了!

看李師師哭得梨花帶雨的樣子,宋徽宗的心又軟了,周老師這麼大年紀了,把人家趕出去確實有點殘忍,於是又召回了周邦彥,並任命他為大晟樂正!從稅監變成了管音樂的,也算是專業對口了!

事實上,要真正瞭解宋朝,可以去看看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劇中的飲食、服飾、禮儀、藝術、語言,還原度相當高!

《少年遊》:從宋徽宗青樓私會李師師,窺探宋朝的人間風物

兩千年的封建王朝中,宋徽宗是個相當有趣的皇帝,他奢侈無道、不理政事,弄得民不聊生,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他卻是個有著喜怒哀樂,充滿紅塵煙火氣的男人!帝王青史留名,可誰又在乎過李師師的晚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