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白天下沉社區為居民跑腿服務,利用專業知識當起“心理諮詢師”,晚上上網為學生答疑……

記者從武漢商學院獲悉,2月9日起,該校370名教職工就衝到了武漢的210個社區的防疫第一線,誓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門崗值守、分發物資、送貨上門、代購買藥……他們在社區裡扮演著多種角色,心願只有一個:讓我們的武漢儘快好起來。

01

哪裡有需要 哪裡有他們

武漢商學院下沉社區的教職工化身“守門員”、“環衛工人”、“心理諮詢師”、“快遞小哥”、“物資採購團團長”等多個角色,他們大都一身兼多職,服務社區居民。

學校財務處工作人員許建平今年56歲,從1月23日開始,他就既是抗“疫”志願者、下沉工作人員,又是扶貧幹部,每天十幾個小時連軸轉:他為小區居民聯繫運回分發了2000餘斤愛心菜;為所下沉的漢陽區五里墩街道五玉里社區勸回想要外出的老年人;為學校對口扶貧的武漢市蔡甸區侏儒山街新幫村協調送去了口罩、防護服、方便麵、礦泉水;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許建平為社區居民分發蔬菜

學校藝術學院教師周宇當起了小區停車場值守員、生活日用品代購員。在社區,周宇從早上8:30幹到晚上8:30,她值守小區停車場,還忙著解決居民日常需要、幫非新冠患者買藥;白天忙完,晚上她還要給學生們答疑;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周宇夜裡值守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童勁松,自己年逾九十的老父親住在醫院ICU病房,還主動報名成為首批下沉社區人員。“面對疫情總要有人站出來,我是黨員,武漢是我的家。”童勁松說。在青山區紅衛路街社區,她接聽社區服務熱線,做排查員、宣傳員、臨時採購員;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童勁松整理居民團購菜

學校機電工程學院副書記張奔,常常早上5點就在藥房門口排隊,代居民買藥,各項工作中,他和團隊成員總會拍攝視頻或利用手機小程序等分解步驟,向居民們做宣傳,以提高工作效率。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張奔教居民使用小程序

下沉至洪山區虎泉社區的食品科技學院教師張韻,在發現居民家中起火後率先衝入樓棟,第一時間安撫業主和其他居民情緒;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張韻搬居民團購菜

工商管理學院下沉教師易兵一邊在社區做環境消殺工作,一邊利用自己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證書的優勢,做起了小區志願者的心理醫生;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易兵

下沉至江岸區二七街道上滑社區的工商管理學院教師趙楊,看到社區裡一名初二女生因手機損壞無法上課,就主動帶著筆記本去給孩子做家教,不少同事也加入進來。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趙楊和女孩兒一起解題

02

一人未足夠 一家齊上陣

一個人的壯舉往往帶動一家人。在武漢商學院,全家抗疫的例子真不少。

2月15日,該校藝術學院教師孫品一腿傷剛痊癒便下沉到江漢區常青街道常遠里社區。得知社區工作人員不夠,孫品一的媽媽、在該校體育學院·國際馬術學院任職的姜明坐不住了。2月17日,57歲的姜明也去了社區。孫品一把母親當做自己的榜樣,而姜明則在一點一滴中看到了女兒的成長。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母女倆搬物資

1月中旬,武漢商學院旅遊管理學院教師賈翔作為援疆教師返回武漢,疫情暴發後,他又最早下沉到社區,每天工作12小時。為此,他早上5點多就起床出門,一週後,他在學校通識教育學院工作的妻子李靜也下沉到了社區,承擔起了15個單元樓棟的居民體溫統計和相關值守工作。家中留下的是兩位80多歲的多病老人和上大學的女兒。”爸爸媽媽你們放心去吧,家裡有我在。”他們的女兒,也挑起了這副重擔。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賈翔(左)為居民搬運蔬菜物資

回老家江夏區安山街八一村過年的李平,與他同為黨員、年近70歲的父親就地下沉。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李平開著自己的車,一趟一趟地給居民拉回了2000多斤的米麵、蔬菜、水果等,並點對點地分發給村民。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李平(左)與父親整理道路

下沉到東西湖區走馬嶺街道惠民社區的工商管理學院教師胡春華每天忙碌不停,對很多居民的口味如數家珍:“這家的老人牙口不好,紅薯買得多。6樓的奶奶喜歡喝麥片,要提前買。”而她的丈夫、武警湖北總隊咸寧支隊黨員突擊隊隊長也承擔著為咸寧市老百姓運送生活物資保障的重任。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胡春華為居民購藥

03

年輕新一代 做國家脊樑

在武漢商學院的下沉教師裡,80後、90後教師佔比接近50%。疫情之中,他們的表現,體現了年輕一代的擔當。

28歲的吳昊是武漢商學院藝術學院教師,2月15日起,他下沉到洪山區卓刀泉街道名都花園社區,被任命為下沉社區黨員、志願者的“小隊長”。吳昊也不負眾望,他將電話號公佈給居民,承諾全天候服務,有時一天要接200多個電話。社區45個樓棟、70個單元、3020戶、15個樓棟的處理封控狀態,他摸得清清楚楚。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吳昊與其他成員討論工作細節

1月31日,在泰國旅遊的青年教師王希和家人在中國駐泰國大使館組織下乘坐包機返回武漢。回國後,王希就報名下沉到漢陽區五里墩街道五琴里社區,負責社區裡9000多居民的人員出入管理,還為社區居民購買部分日常用品和藥物、分發愛心蔬菜。他留意到一位96歲的患有乳腺癌的獨居阿婆,常自己掏錢為老人買藥。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王希值守出入口

信息工程學院教師萬慧則被她所下沉的漢陽區五里墩街道五紅里社區的老人們親暱地稱為“丫頭”,在多個崗位上輪流為居民服務的她特別關心特殊老人,為他們買藥買菜。“我們撤出後,社區由物業接手負責居民生活。但我仍然很牽掛社區,如果他們需要我,我還馬上回去。”她說。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萬慧為居民購買生活用品

繼續教育學院教師張利強每天克服困難往返近50公里,到洪山區白沙洲街道列電社區工作,且連續幹上13個小時。因防護物資緊缺,張利強少喝水少吃東西,輾轉了門崗值守、政策宣傳、居民勸導、菜品分發和代買藥品等多個崗位。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張利強為居民送菜上門

外國語學院教師魏豔已堅守社區七十餘天,做過巡邏員、採購員、信息統計員等,沒休息過一天。“現在主要是做出入人員管理和境外返漢人員的排查。為了能碰到人,我們都是晚上上門。現在天氣越來越熱,穿著防護服熱得出一身一身的汗。”魏豔說,但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這些都很值得。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魏豔(左)幫助車主儘快掃碼登記

這一群教師,曾經把奉獻寫在校園裡,如今把責任扛進社區。這些,都只是370個下沉教師的日常縮影。

社區裡,他們壓實責任、不言辛苦,讓防控措施深入社區“最後一公里”;工作中,他們衝鋒在前、認真仔細,讓不少居民都豎起大拇指。

守衛武漢,打贏疫情阻擊戰,武漢商學院一直站在第一線。

我和我的武漢在一起!武漢商學院教師邊上網課邊守護大武漢

END

楚天都市報記者郭會橋

通訊員朱辰千 汪瑞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