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乳源:2萬多志願者,3年辦好事4萬餘次

近日,筆者走訪韶關乳源境內的瑤族村寨和高寒石灰岩山區的村莊,所見處處呈現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繁榮昌盛、歡聲笑語的新氣象、新風尚、新面貌。

韶關乳源:2萬多志願者,3年辦好事4萬餘次

志願者為農民耙田。

據瞭解,乳源瑤族自治縣自2018年8月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以來,在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中,著力壯大志願者隊伍,截至目前,全縣誌願者2萬多人,成立志願者服務隊364支。這些志願者服務隊分佈在瑤鄉村村寨寨,長期奉獻瑤鄉,儘自己的力量,為瑤鄉百姓排憂解難,為脫貧攻堅、為鄉村振興等工作,不辭辛勞,共同奏唱文明實踐凱歌。數據顯示,三年來,志願者服務隊開展服務項目400多項,開展活動1000多場次,做好事辦實事4萬餘次。

該縣在推動志願服務工作中,著重實踐“瑤漢互助、城鄉互助、鄰里互助、地區互助”等四互助,使瑤鄉村寨舊貌換新顏,開啟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征程。

瑤漢互助,關係更密

難事有人幫、憂事有人解、愁事有人化。4月中旬,正值春耕生產繁忙季節,東坪鎮新村茶園裡的雜草長得飛快,由於人手不足,除都除不完。當地瑤漢互助志願者知道此事後,立即組織58名志願者幫助瑤族茶農除草,僅一天功夫,把近100畝茶園裡的雜草清除得乾乾淨淨,茶農喜出望外;茶葉製作期間,乳源天瑤紅茶葉基地的林少春等技術人員,把多年的經驗傳授給新村的瑤族同胞茶農。

韶關乳源:2萬多志願者,3年辦好事4萬餘次

志願者為茶農除草。

“瑤漢互助的作用十分大!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開展以來,各種各樣的志願者活動經常有,既有生產的,又有生活的,互幫互助不僅解決了許多問題,還加深了瑤漢之間的感情,使瑤漢之間的關係更加牢固、更加密切!”東坪鎮新村村委會主任趙雲華感嘆道。

在乳源的東坪、遊溪、必背等瑤族鄉鎮,不論是在茶園裡、菜園裡或者果園裡,瑤族同胞與漢族群眾共同勞作的情景隨處可見。

這裡還有不少人是技術互助的典型,瑤族“繡娘”鄧菊花,把累積了七十多年的瑤族反面刺繡的“繡法”技藝傳給漢族女學生,在鄧菊花的帶領下,現在有300多名漢族女學生懂瑤繡、會瑤繡,使得瑤繡這一“非遺”得以擴面增量;位於一六鎮的金穗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招聘務工人員時,優先照顧周邊村莊的瑤族同胞,總經理傅連紅笑著說:“把種菜的技術和經驗傳給他們,掌握技術後,自己可找出路創業,既帶他們學,又帶他們富。經過近兩三年的時間,六十多名瑤族同胞不僅掌握了技術,還脫貧致富!”

城鄉互助,發展更快

今年4月初,在得知遊溪鎮江背村復工復產及春耕生產速度緩慢,延誤農時不利生產的消息後,乳源縣明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齊天倫決定,會同乳源農機服務中心、遊溪鎮政府,共同舉行了文明實踐“為民機耕服務 助力春耕生產”活動,調用了兩臺904拖拉機耕田、一臺T20植保無人機噴射水肥,50名文明實踐志願者與農民一起春耕。此次活動為60戶農戶耙田200畝,既加快了春耕生產的速度,又減輕了農民的體力勞動強度,村民許洪春稱讚:“鐵牛聲聲響,水田起泥漿,馬上可插秧。機械耕田真不一樣,比人快15倍左右!”

在城鄉互助方面,該縣著力做好城鄉資源聯動,發揮上下級志願力量,搭建社會實踐活動平臺和企業認領服務項目等工作,創新服務農業、服務農村、服務農民方式,拓寬服務渠道,既讓惠民利民的政策開花結果,又讓瑤鄉群眾得到實惠,農業農村發展更快更好。

據瞭解,近三年來,該縣開展了城鄉互助活動300多次,幫助群眾解決1500個困難,及時化解了群眾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方面遇到的難題。

此外,為推動城鄉文化的發展和打造文化品牌,乳源縣委宣傳部與韶關學院組建了“金鴣鴣”瑤鄉文藝幫扶共建項目,從2019年4月實施以來,培育了25支文藝兵志願者服務隊,開展了150多次幫扶排練活動,培訓文藝骨幹近350人,並創作提升25個品牌。如今的乳源,鎮有鎮文藝骨幹、村有村文藝隊伍!有力推動了城鄉文化的發展。

鄰里互助,友情更深

“新時代文明實踐鄰里互助活動開展兩年多時間以來,確實帶來好的變化,整個村莊起了根本變化,村風更正了、民風更純了,鄰里之間的友情更深了,村莊好人好事、新氣象新風貌盡出不窮,從前的歪風邪氣、歪門邪道一去不復返!”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大橋村村委主任許天華感慨道。

據介紹,大橋村地處高寒石灰岩山區,較為偏僻邊遠,全村2003人,村域面積4平方公里。由於村民思想觀念陳舊、生活習慣不良等原因,全村環境衛生出現“髒、亂、差”的不良現象,鄰里之間矛盾糾紛時有發生……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村委會在文明實踐活動中,以“三崇文化、孝道文化、道德文化”為載體,採取宣講、觀摩、溫暖進百家等方式,組織志願服務隊開展關愛老人、培育少年、調解糾紛等活動,從愛清潔、講衛生、鄰幫鄰、親扶親、人助人等方面入手轉變村風,改變民風。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如今舊貌換新顏,原來垃圾滿地的村莊,如今變得乾乾淨淨;以往汙水橫流的村巷,現在變得清新亮麗;曾經惡語相對的鄰居,今朝歡聲笑語……

韶關乳源:2萬多志願者,3年辦好事4萬餘次

志願者慰問留守兒童。

像大橋村這樣變化的村莊,乳源全縣有1000多個。村村呈現和睦相處,戶戶呈現和氣相居,人人呈現相順相融新氣象。 據瞭解,該縣村莊結合實際,成立鄰里互助志願服務隊,凝聚鄰里力量,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障人士等人群提供必要的服務以及排憂解難。截至目前,全縣各類鄰里互助志願服務隊100多支,開展互助活動近5萬餘次。實踐鄰里互助,鄰里關係密切,讓有需要的人得到關愛。如在疫情防控中,文明實踐志願者為居家隔離人員,代購代買日常生活用品1.2萬次;如縣文明實踐中心志願者,愛心代購商品800多件,重量約1噸;在今年4月10日,25名志願者到貧困戶家裡進行清潔衛生,把貧困戶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既為疫情防控起到積極作用,又為社會穩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更為群眾服務群眾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地區互助,變化更大

該縣注重請進來傳授經驗,先後邀請茶葉、蔬菜、水產等行業10多名專家,以專家力量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改變農村較為落後的面貌。長年邀請珠江水產研究所教授黃樟翰,指導全縣“禾花魚”生產,經過努力,乳源中衝村成為全省首個稻魚種養綜合示範區,使“窮山溝”變為“聚寶盆”,約1200戶農民養殖“禾花魚”擺脫貧困,迎來富裕。

韶關乳源:2萬多志願者,3年辦好事4萬餘次

志願者在貧困戶家中打掃衛生。

注重獻愛心救助,在今年年初疫情防控中,乳源部分企業和個人,向疫情最嚴重的湖北武漢捐贈消毒水、大米、蔬菜等大批物資,化解燃眉之急......

地區互助是乳源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的“重頭戲”,既成為試點推進鋪開的橋樑,又為試點創造了亮點,更成為推動瑤鄉大變化的“助力器”。試點工作三年來,經過地區互助,全縣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如轉變更新了思想觀念,通過大力宣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觀念,全縣森林防火意識加強,改變幾千年來掃墓點燭燒紙的習慣;又如通過到先進地區交流學習,全縣村民改變了隨手扔垃圾的不良習慣,都能自覺收集垃圾,推動了鄉風文明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進程……

在地區互助具體措施上,該注重試點地區相互學習借鑑。截至目前,與100多個省內外的試點縣區進行了交流,學長處、補不足,不斷優化試點工作的方式方法。

【全媒體記者】唐音

【通訊員】賴南坡 饒雯婷 歐輝 鍾華

【作者】 唐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