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社会里,也许大人都是“异类”

也许在大多数大人的观念里,小孩就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但是可能在小孩的社会里,他们也可能觉得大人是他们小社会里的“异类”。总有那么多大道理,却不能解决我的“为什么”。

小孩的社会里,也许大人都是“异类”

01

昨晚围观了一场《读库》创始人张立宪在“得到”的直播,分享他有了小女儿后做童书的心得。

他说在女儿还不到两岁的时候就送她上幼儿园,挺不人道的。但是他发现小孩在幼儿园过得挺好的。早上送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她还没来得及悲伤,因为去晚了,其他小伙伴都到了,已经扑出来拥抱迎接她了。小孩子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只有他们小孩子可以融入的社会。

他看到这一幕之后,有了一种被排挤在外的感觉,觉得也许对小孩来说,大人都是“异类”。虽然女儿在他们的世界里,对她有求必应、温柔体贴、百依百顺。但是她很孤独,她没有同类,她到了幼儿园,那些跟她差不多大、差不多高矮的人,才是她的“同类”。

这也是他觉得。把不到两岁的女儿送到幼儿园挺安慰的一点,女儿找到了自己的“同类”。而不是笼络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翅膀下面。她在同类的世界里过得比笼络在大人的翅膀下开心。

在“同类”的世界里更容易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感,才会更开心,大人小孩都不例外;大人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其实小孩也有。

小孩的社会里,也许大人都是“异类”

02

年初的时候和好友一起去朋友店里玩,认真和孩子玩游戏,才体会到孩子和大人之间的不同。

那天刚好是周末孩子也不上幼儿园,朋友就带着孩子到店里一起看店了。我和她是第一次见面,刚开始我们不熟悉,好友和她比较熟悉。

她想玩游戏时,会先去问妈妈有没有时间陪她玩,妈妈忙不过来让她找我们陪,她就会找好友和她玩。她们试图让她带我一起玩,她是不愿意的。没有提前了解,哪怕你表现得友善,她也不买账。

傍晚的时候,她妈妈店里比白天更忙了,好友要做指甲没时间陪她玩游戏,她没有更好的选择,经过白天几小时的相处也熟悉了一点,只好找上我,让我陪她一起玩。

小孩的社会里,也许大人都是“异类”

既然是游戏就少不了游戏规则,她会霸道的定出对自己有利的规则,所有规则是否合理都是她说了算,因此大多数时候都是她胜出。她会只管自己开心。

她定的规则在我们看来都是利己、自私的,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如果大人社会里的规则肯定不是这样,会考虑很多,会有比较多的条条框框限制自己。

因此大人在这样的游戏面前也容易没有耐心,觉得很没意思,玩不下去。但是她却玩不腻,直到奶奶来接她回家才肯罢休。回家前还不忘记问什么时候再找她一起玩。

这样耐心的陪玩,看似很完美,孩子开心,我还在孩子心里赢得了一定的“地位”。但其实这中间缺少了利益的冲撞,这个利益的冲撞大多只有同龄人可以带给她,成年人是很难给到她的。

小孩的社会里,也许大人都是“异类”

03

财新传媒总编辑王烁就在他的课程《30天认知训练营·2019》,谈到春节期间带小孩去旅行时,从孩子身上学习到的学习“技能”。

其中谈到小孩世界里的反复练习和纯粹让我印象很深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看过的东西总会去模仿。表面上是随机学习的进程,其实隐含着孩子并不随机的努力,和不断的反复练习。

在孩子长大之前,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不是父母也不是老师,而是哥哥姐姐。虽然所有哥哥姐姐都会想逃离,但是他们也总是逃不掉。

而孩子在一定的熟练程度之上,会在练习中加入新意。因为孩子的世界里不像大人那样有很多的条条框框,所以一些无价值的他们就会推倒重来。

对他们来说学习就是过程,过程就是学习。不会怀揣着功利不停死磕。

小孩的社会里,也许大人都是“异类”

孩子的世界很纯粹,他们刚开始并不懂自私是何物,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利益,他只会在自己的感受和利益,与别人的感受和利益冲撞当中学习。

因此家里有哥哥姐姐就很重要,只有和哥哥姐姐在一起才会存在碰撞的机会,这是他们成长的关键。如果家里没有哥哥姐姐他们就不存在碰撞的机会了,这个机会就只能从幼儿园/学校中得到。

孩子也是绝对的实用主义的。他们对任何事物的关注,都集中于“对我有什么用?”孩子会在环境中选定一个人,然后用自己的方法搞定他,黏着他,使他成为自己的保护人和照料者。

家庭中很多小孩都会选定妈妈来保护、照料他们,因为大多数妈妈对他们更有耐心,更愿意为他们花时间。

小孩的社会里,也许大人都是“异类”

最后

我一个成年人和朋友的小孩玩游戏的时候,无法给她带来利益的碰撞,让她在碰撞中去学习,去掌握属于自己的一套原则。看似完美的陪伴却做不到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让她在快乐中也可以成长。

很多独生子女,不懂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利益。家里没有孩子和他发生感受和利益的碰撞也是原因之一。从小笼络在大人的翅膀下,他们接收到的反馈太少,没有办法掌握和同龄人的相处规则、模式。

等真正离开家庭大人的翅膀和同龄人相处时,才开始学习,他们起步晚了。

让孩子去他们的小社会里和“同类”一起学习、冲撞,学习属于他们社会的规则,也许比让他笼络在一堆成年人的翅膀下成长得更快。

成长需要共同的语言。

小孩的社会里,也许大人都是“异类”

作者:壹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