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
提起西漢名將李廣,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人說李廣的功業配不上他的名譽,有人說李廣總是打敗仗,對比衛青、霍去病,李廣的戰功的確差得不少。但李廣十四歲參軍,經歷大小七十餘戰,飛將軍之名不是自吹,是由匈奴的畏懼得以聞名,所以他也是名副其實的抗匈悍將,
縱觀李廣一生,最令人嘆息的就是沒有封侯,在我們現代人看來或許沒有什麼,而對於當時的李廣是無比遺憾。在宋徽宗時,李廣被封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名將之一,那麼李廣的一世英名從何來而?
一、戲耍匈奴,膽大心細
在平定七國之亂時,李廣就已經官任驍騎都尉,在昌邑城下奪了敵人軍旗,從此名揚天下。事實上,在漢文帝十四年,李廣就加入了軍隊,他身材魁梧,手臂長若猿猴,臂力超群,射箭幾乎百發百中,他在軍中屢立戰功,官職升得也很快。
一次偶然間,李廣只帶了百餘騎兵,遭遇數千匈奴兵,匈奴部隊離著不太遠,但雙方都能看到彼此。一百多人對敵數千人,如若開戰,這一百多人幾乎必死無疑。在冷兵器時代,以一敵十姑且還有,要說能以一敵百的勇士那就是鳳毛麟角了,很明顯,這一百多漢軍騎兵和李廣都並非超人。
名將最重要的標準之一,就是戰場的決斷力,是生是死只在李廣一念之間。當時,漢軍見到數千匈奴兵也有些驚慌失措,大家都想馬上逃走。李廣及時攔住了軍兵,對他們道:“我們離著漢軍大營已經有幾十裡,我們一旦逃跑,匈奴必定追殺,會將我們屠戮殆盡,如果我們按兵不動,匈奴人必定以為我們是誘敵之兵,不敢上前開戰!”
軍兵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事到如今也只能聽將軍的。李廣下令繼續前進。漢軍在距離匈奴營地兩裡的地方停了下來,匈奴人也很詫異,一方面他們的確十分忌憚李廣的射術,另一方面,他們不知道這隻漢軍小隊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不敢輕易出擊。
李廣繼續下令:“全體下馬解鞍!”天空通透明亮,百餘名漢軍三五成群在平地上休息,看似愜意,但他們的內心可謂膽戰心驚,這可是真的把腦袋栓到了腰帶上,隨時都可能丟了性命。
匈奴部隊中突然衝出一名騎白馬的將領,這應該就是匈奴的試探,李廣二話不說,抄起傢伙,帶著十幾個人就衝了上去,張弓搭箭一氣呵成,白馬匈奴將領被射殺倒地。做完這些,李廣回到隊列中,下馬解鞍,躺下休息。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匈奴部隊一直沒有動作,直到半夜,匈奴兵仍不敢貿然進攻,就這麼撤走了。李廣終於鬆了一口氣,馬上率兵回了大營。危機時刻,李廣以其機敏和勇氣,挽救了百餘名兄弟的性命,如此這般,在如此危局,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二、瞞天過海,假死奪馬
公元前130年,漢武帝命衛青、公孫敖、公孫賀、李廣分四路出兵匈奴,這是衛青首次出戰,也是其成名之戰,這路漢軍在衛青的統領下,直擊龍城,斬殺數千級,獲得大勝。反觀李廣,就太悲催了,李廣從雁門關出兵,遭遇大量匈奴騎兵,不僅部隊被擊潰,連他本人都被俘。
對於一名老將來講,俘虜那可是奇恥大辱。匈奴單于下令要活捉李廣,所以李廣才被留了一條性命。李廣被兩匹馬裝在網兜裡,可以說要多難受有多難受,自古至今,戰俘一般不會有什麼優待,除了死亡就是強迫勞動,當時的李廣會作何感想?
懊悔、惶恐、悲觀、希望,這些情緒交織在一起,強大的心理素質最後佔據上峰,李廣決定裝死。裝死的確有悖名將的風範,但也比真死強,畢竟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燒。
裝死讓匈奴看守放鬆了警惕,大家都以為李廣真死了,等走了十餘里路,李廣偷偷睜開眼睛,這絕對不是他第一次睜開眼睛,李廣一直在尋找機會。天助不如自助,李廣發現旁邊有一年輕匈奴小兵,最重要的是馬上弓弩齊全,正是他最需要的。
當機立斷,李廣從網兜中彈起,縱身撲向那名匈奴騎兵,奪下了馬,這一些列動作應該比電影還精彩,李廣奪下馬,轉身就跑,生死存亡就在此一舉。
賭徒李廣還是賭贏了,這次他賭的不是匈奴兵不會追趕,而是他們不敢射箭。事實真的如此,追來的匈奴兵只敢大聲謾罵,但就算沒有人拿起弓箭,李廣則沒有絲毫顧慮,他從容張弓搭箭,每箭必中,慢慢地追兵變得越來越少,李廣終究還是逃過一劫。
姑且不論這次戰役的得失,李廣能從敵營中逃脫,已經是萬幸,這得益於李廣紮實的功底,和罕有的魄力。在匈奴人看來,李廣好似長了翅膀,可以來去自如,讓人既畏懼又佩服。
三、以死搏殺,功過相抵
公元前121年,李廣率四千軍兵出兵匈奴,博望侯張騫和其一同出征,李廣天生就是先鋒,這次他急於立功,衝得太快,被匈奴左賢王的四萬部隊包圍。
有人說“傘兵天生就是被包圍的”,而此時的李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總是以少敵對,總是被大軍包圍,這次也不例外,久經戰陣的李廣並不怕死,也不怕被圍,他只是擔心失敗。
四千對四萬,又是十倍的差距,漢軍中的惶恐情緒不脛而走,為了穩住軍心,李廣把兒子豁了出去。老子英雄兒好漢,李廣的兒子李敢,同樣是一員猛將,他奉命只帶數十人衝入敵軍陣營,很快又從側翼衝了回來。
於是乎軍心得以穩定,匈奴兵見敵人雖少,但戰力不弱,先用弓箭猛攻,這一波進攻,漢軍死傷一半,也就是說李廣的部隊只剩兩千。
關鍵時刻,李廣親自上陣,拉開了大黃弩,這種弩箭也叫做黃肩弩,專為剋制騎兵所制,仿照秦朝弩箭,此弩威力巨大,只有臂力超強的人才能拉動。李廣就是拉開了大黃弩,射殺對方數名將領,才讓戰局稍微緩和了一點。
好不容易張騫的援兵終於到了,這才解了燃眉之急,這次戰役李廣打得很艱苦,戰果則是功過相抵,因為漢軍損傷慘重,仍不能算是戰功。
李廣為人寡言少語,卻待士兵極好,每次戰役必定衝鋒陷陣,將士們對他都十分尊敬,只不過不論他如何努力,都缺少那麼一絲運氣,差之毫釐便謬以千里。就算李廣犯過不少錯誤,就算李廣生不逢時,但那顆矢志不渝的報國之心卻未曾改變,於是我們說飛將軍之名當之無愧!(文/九魚亭)
參考資料:《史記·列傳第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