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合科技2019年營收淨利雙降 應收賬款高企存隱憂

本報記者 王小康 見習記者 林娉瑩

上市以來保持業績連年增長的贏合科技,在2019年遭遇滑鐵盧,其營收淨利現首次雙降。此外,公司截至2019年的應收賬款餘額高達14.24億元,並存在計提壞賬損失準備的隱憂。

對於上述問題,4月29日,贏合科技方面在回覆《證券日報》記者採訪函時表示,業績下滑是因為公司在去年主動放棄了經營風險較高的部分鋰電客戶訂單。關於應收賬款,公司則表示:“優化客戶結構和提升運營質量是公司近兩年最重要的經營策略,目前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去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明顯改善,應收賬款的回款風險也在降低。”

上市五年業績首度下滑

贏合科技成立於2006年,2015年登陸創業板上市,目前主營業務為鋰電池自動化生產設備的研發、設計、製造、銷售與服務,產品應用於鋰電池生產的各個主要工序,屬於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游的一部分。

4月24日,贏合科技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稱,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6.7億元,同比下降2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65億元,同比減少49.25%;在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淨利潤為1.45億元,同減52.08%。

對於業績下滑原因,贏合科技在年報中表示,為應對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洗牌加劇的變化,公司採取了主動放棄部分風險訂單、調整整線交付模式以及加大了研發投入等措施。

實際上,年報數據顯示,贏合科技主營的鋰電池專用生產設備板塊業績也在去年明顯承壓。報告期內,公司該板塊營收現同比下滑1.91%,鋰電池專用生產設備的銷售量與生產量分別同比減少27.94%、41.87%。此外,該板塊業務的毛利率也在去年同比減少了3.78個百分點至33.17%。

此外,從具體數據看,公司的“其他業務”板塊收入縮水更多,在去年同比減少了3.91億元,降幅達55.11%,這也許同樣是公司總營收減少的原因之一。

公司的“其他業務”具體是什麼業務?公司去年主動放棄的風險訂單是否來自這一板塊?對於這些疑問,贏合科技方面回覆記者稱,其他業務營收的下滑主要是因為去年外購設備量的減少:“公司鋰電設備業務按照商業模式分為自制與外購兩部分,自制設備的收入對應財報中的鋰電池專用生產設備收入,外購設備的收入計入財報中的其他業務收入科目。”

應收賬款較高

實際上,主營下滑並非贏合科技去年業績減少的唯一原因,還有另一潛在緣由——應收賬款。

記者瞭解到,自2015年首推鋰電設備整線解決方案起,公司業績因此實現多年快速增長,但一同激增的還有應收賬款。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公司的應收賬款餘額尚為1.43億元,到2019年末時已增至14.24億元。此外,過去三年裡,公司的應收賬款週轉率分別為2.72、2.03、1.24,不僅呈逐年下滑趨勢,整體水平也低於其他同行企業。

贏合科技就該問題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應收賬款的增長與公司所在行業有關,鋰電設備行業目前的結算方式為“預收款+發貨款+驗收款+質保金”,從簽訂合同開始、到產品發貨、交付至驗收通過,加上質保期滿後支付的質保金,公司才能收齊全部的合同金額:“隨著公司銷售規模的擴大,且近兩年受行業洗牌影響,部分客戶的付款壓力增加,回款速度略慢,從而導致公司應收賬款增加。公司的壞賬準備計提嚴格按照會計政策標準執行,去年對部分風險客戶還進行了專項計提,並不代表收不回來。”

“整體來看,預計公司應收賬款還會增長,但當前的客戶結構已得到較大優化,應收賬款的回款風險較小。公司將持續加強風險管控措施,保障經營質量的持續提升”,贏合科技方面進一步說道。

不過,即便公司認為目前應收賬款狀況的風險不高,但在近些年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贏合科技在去年計提壞賬準備的數額也相應變大,給公司業績帶來了一定壓力。

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去年共產生了1.24億元的信用/資產減值損失,同比上年增長151.98%,主要系公司對部分回款慢的鋰電客戶充計提了充足的壞賬準備所致。其中,信用減值損失部分包含了1.12億元的應收賬款壞賬損失、402.86萬元的應收票據壞賬損失和95.26萬元的其他應收款壞賬損失;而在資產減值部分,則含有706.95萬元的存貨跌價損失。

深圳潤盈達投資有限公司研究總監餘韜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贏合科技屬於toB行業,同時前五大客戶佔比近6成、大客戶集中,因此出現存貨應收雙高很正常;但公司近3年的週轉也不斷放慢,這方面還是需要加強管理,包括繼續優化客戶結構、加快回款速度等。”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