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盡頭不是玄學

在頭條看到不少有關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的討論,也來談談個人的看法。

科學的盡頭不是玄學

科學或玄學

如果看過我的老子新解系列,可能會對這個題目有所疑惑,因為在系列中,我是以現代科學的視角在探討老子,從自然科學到生命科學,最後是社會科學,尤其是自然科學範疇內容最多,宏觀方面講述了為什麼老子的道就是星系中心,微觀方面探討了世界是如何一步一步構成的,並且推測了部分前沿科學的發展方向和可能性,怎麼看都覺得是科學的盡頭是玄學才對。怎麼可能會是科學的盡頭不是玄學呢?實際上在我的文章或者評論中已經說明過這個問題,或許不夠明顯,未能引起足夠的注意,那下面就明確的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現代科學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都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相信會越來越強,包括基因工程(基因屬於物質世界,所以仍然是載體)等,世界的未來似乎不可想象,現代科學到底能發展到什麼程度呢?
佛祖在描述眾多世界時,最殊勝的莫過於西方極樂世界,就像哪吒一樣從七寶蓮池的蓮花(或許就是基因工程的改造成果)中出世,解決了身為母親的痛苦,估計斷離了情慾,不分男女,生活上是要什麼有什麼,絕對的吃喝不愁,最要命的是還能長生不死,直到成佛。這樣的世界誰不向往呢?不少物理學家等都對佛學有研究,並且受到不同程度的啟發,所以現代科學更像是朝著西方極樂世界進發。極樂世界大概有兩種場景,一是在星系中心構建而成,這可能需要引導“靈體”的妄作,難度比較大。另一種仍然是構建了物質世界,這個世界肯定很奇特,就像我們的科幻片一樣,所有人可能都是生活在一個虛擬世界中,但又很真實,不知道是否是一個星球,是否存在太陽,這些星體是否會有壽命,如果說人的壽命是無限的,似乎這個星體也不能被毀滅。


說到妄作,不得不提物質世界的構成。老子講述的內容中,大概含有這樣的兩種意思,一是物質世界是自發的,他只是星系中心的自然運行結果,“靈體”只不過選擇了載體去體驗,每次都換個舞臺而已。另一種就像是生命由妄作產生一樣,物質世界也是由“靈體”的妄動構成,可以理解為好奇心或者自強不息。佛學講相由心生,常有人理解為狹義的唯心主義,萬物是由心造出來的,心不動則相不生,從老子描述中可以看出,物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至少是所有人的心共同產生的,所以不會因為個人的心不動,這個世界就不存在。
除此之外,可能還有一個事實,那就是星系的運行,星系內可能保持了不斷循環運行的平衡,但星系是否會移動?根據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我們有了這個認識,兩個星系相靠近確實存在,說明星系在移動。“我們”創造了世界的生命,是否“我們”也會推動星系的移動?如果我們的星系距離極樂世界(前提是極樂世界確實存在)越來越近的話,這個猜測或許就是真的,執念的“阿彌陀佛”可能就是作用之一。這麼看來星系的運行似乎和“我們”的妄作有著某種聯繫。
現代科學能否發展出比極樂世界更高級?難度肯定很大,三體中描述了四維空間,還有小宇宙(類似佛教中的淨土)等概念,科技絕對夠發達,和極樂世界相比如何呢?永生恐怕都很難做到吧。也有人會說熵定理是否比極樂世界更高級,或許吧,但他只是描述了宇宙的生滅,卻沒有明確原因,根據妄作的論述,肯定是其中之一。就像我們知道春夏秋冬和晝夜規律,實際上是地球的公轉和自轉所致。如果把極樂世界看作是終極的話,既然都能永生了,那不就斷掉輪迴了嗎?這不就是和玄學的最高境界一致了嗎?可是您會發現佛祖描述極樂世界時,最後說的是直到成佛,很明顯極樂世界並非“佛國”,與涅槃有著本質的區別,那就是老子說的妄動之本,成佛是自己沒有了妄動,而極樂世界中的人還有。

綜上所述,科學發展到終極,仍然只是改變了生活環境,是外求,沒有把自己送進靜處,也就無法進入到玄學中的世界。用物質世界的東西去解決非物質世界的問題,大概就是緣木求魚吧。因此我雖然在老子新解系列中用現代科學闡述老子的自然科學,但不代表現代科學的終極就是玄學,只是讓人準備進入玄境,是否準備好,仍然給了足夠的時間,也就是直到你開悟。那麼科學的發展意義又何在呢?極樂世界給了我們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