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文化】從《董西廂》看歷史愛情文學的進步

【黃河文化】從《董西廂》看歷史愛情文學的進步

《西廂記諸宮調》又名《絃索西廂》,作者是董解元,金章宗(公元1190——1208)時期所作,是現存宋、金時期唯一完整的諸宮調作品。取材於唐代元稹《鶯鶯傳》,但改變了其始亂終棄的根本情節,而以崔鶯鶯大膽衝破封建禮教,攜張生出走,獲得團圓為結局,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還成功塑造了富有智慧、敢於為正義而鬥爭的紅娘的形象。《董西廂》以吟唱的韻文為主,間以說白交代或複述情節,使故事脈絡清楚,發揮了說唱文學的特長,所用語言融詩詞和方言、俗曲為一體,豐富多彩,文字清新流暢、生動活潑,具有民間文學特有的質樸風格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諸宮調的形成、發展和衰落


諸宮調是流行於宋、金、元時期的一種大型說唱文學樣式,其體制之宏偉,可謂空前。它的出現是中國文學史和藝術史上的一個奇蹟。它產生於曲子詞興盛之後,與南北曲有著密切的關係。其自身也有一個明顯的演藝過程,經歷了由詞體諸宮調向曲體諸宮調轉化的歷程。

從現在的研究和資料來看,諸宮調產生於北宋中葉,在南宋王灼的《碧雞漫遊》中明顯指出:“諸宮調古傳”為孔三傳所“首創”。孔三傳,澤州(今山西晉城人)人,其名不詳細,“三傳”為其綽號或藝名。諸宮調一問世,就以其繁複多變、新穎動聽的音樂美感和曲折生動、細膩完整的故事情節征服了聽眾,很快成為一種雅俗共賞、士庶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不僅“士大夫皆能誦之”,而且流行於瓦肆勾欄之中,深受市民階層的歡迎和喜愛。到了北宋後期,諸宮調已與小唱、小說、講史、般雜劇等市井伎人分庭而立,對臺而演出。在南宋時期,諸宮調曾有很大的發展和變化。由於南宋與金的對峙,兩國的文藝同源而異流,雖稍有交流,但多被隔離。因此,南宋諸宮調逐漸形成與金代諸宮調大不相同的藝術特徵。南宋是諸宮調的發展時期,與北宋相比,諸宮調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一是專業藝人不斷增多,尤其是女藝人的加入,優化了這門伎藝的演員隊伍。二是“說唱亦精”,就是說諸宮調已經走出了北宋時期的萌芽狀態,逐漸走向精美成熟。三是伴奏的樂器基本固定。南宋諸宮調在體制上的變化,是隨著整個民間音樂和戲曲藝術的發展而發生的,它的體制對南方戲曲的發展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由於“靖康之恥”,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宋和金對峙的時期,諸宮調也分為南北兩個系統。諸宮調在金代市井伎藝中的發展尤為迅速,它與金雜劇(院本)比肩而立,成為金代伎藝中的“雙壁”。元代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說:“唐有傳奇,宋有戲曲、唱諢、詞說,金有院本、雜劇、諸宮調。”諸宮調與院本同為金代伎藝代表,其新生程度可見一斑。元代的諸宮調直接從金代諸宮調繼承而來,不僅十分流行,而且形成了興盛的局面,遺憾的是這個興盛的局面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就走向衰落。這與元雜劇的發展和形成有著直接的關係,也與聲樂的發展和變遷有密切的聯繫。元代中後期,元雜劇盛行南北,幾乎佔據大都市所有的市場,使包括南戲在內的許多伎藝無容身之處,只得在民間流傳。明清以後,隨著多路藝術形式的興起、發展和成熟,諸宮調徹底消亡,再無人問津。

【黃河文化】從《董西廂》看歷史愛情文學的進步

《西廂記諸宮調》脫穎而出的原因


《西廂記諸宮調》的故事源於唐傳奇《鶯鶯傳》。至宋代有趙德麟的《商調蝶戀花》,將《西廂》故事改變成說唱形式,但在情節上並無改動,只是《鶯鶯傳》結尾肯定張生拋棄鶯鶯的行為,在《商調蝶戀花》中則把二人的乖離作為悲劇處理,故其結尾雲:“鏡破人離何處問,路隔銀河,歲會知尤近。只道新來消瘦損,玉容不見空傳言。棄擲前歡俱未忍,豈料盟言,陡頓無憑準。地久天長終有盡,綿綿不似無窮恨。”這比起元稹的《鶯鶯傳》來是一種進步。至於在描寫上,雖也略有發展,表達了對崔氏遭遇的同情,但最終未能脫離原來的框架。與之相比較,《西廂記諸宮調》則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它不但改變了張生拋棄崔鶯鶯的結局,而且將張生改成了一個忠於愛情、得不到崔鶯鶯寧可自殺的青年,崔鶯鶯也改變了原作中的純粹被動的性格,被賦予了一個由被動演變為主動的一個過程,最終也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殉於愛情。

紅娘在原作中是一個次要角色,在《西廂記諸宮調》裡卻成了很活躍的人物。鶯鶯的母親在原作中只起了介紹鶯鶯與張生相見的作用,對他們的愛情從未加以干涉,在《西廂記諸宮調》中,卻成為阻礙崔張結合的封建禮教代表,從而使整個作品貫穿了禮教和私情的衝突,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原作的面貌。

從藝術形式和技巧來看,《鶯鶯傳》只有3000餘字,而《西廂記諸宮調》則增加到5000餘字,大大豐富了原作的故事情節,並且增加了其中張生鬧道場、月下吟詩、鶯鶯探病、長亭送別、夢中相會等新的故事情節。隨著這些新的故事情節的加入,人物的感情也更加複雜、細膩、性格也更為豐滿。在文字的運用上,作者既善於寫景,也善於寫情,並善於以口語入曲,使作品更為生動和富於生活氣息。

【黃河文化】從《董西廂》看歷史愛情文學的進步

具體來說,《西廂記諸宮調》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的成就,對中國文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作品對愛情和禮教衝突作了著力敘述,並以愛情戰勝告終。

在中國文學史上,以男女私情作為禮教對立面而著力加以敘述的實以《西廂記諸宮調》為最早。在這以前,例如《孔雀東南飛》裡的焦仲卿、劉蘭芝也受封建禮教的迫害而離異、死亡,但是他們是夫妻,而並非私情。至於元稹《鶯鶯傳》中說描寫的崔、張私情,儘管在性質上是違反禮教的,但是在作品中封建禮教始終未對他們的行為加以干涉。而《西廂記諸宮調》在敘述私情與禮教衝突這一點時,從側面充分顯示了禮教的不合理性,當崔張兩人衝破封建禮教束縛,結成私情時,都感到了莫大的快樂。所以,《西廂記諸宮調》這部作品的基本傾向是讚美私情,而背離禮教。

【黃河文化】從《董西廂》看歷史愛情文學的進步

(二)作品努力刻畫人物的思想感情

中國在這以前的敘事文學,無論是寫實的或虛構的,都注重在事實的描繪;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是在描繪事實的過程中作為次要的部分來加以交代。抒情文學如詩詞等雖注重人物思想感情的刻畫,但因重視凝練,又與生活中的本來形態有較大差距。而在《西廂記諸宮調》中,不僅處處以大量篇幅描寫人物的思想情感,而且有不少場合是相當接近生活本來面目的。如:張生赴京考取功名,與鶯鶯別後在旅舍投宿的情節。還有張生的兩次夢境:一次是張生遭到鶯鶯嚴詞拒絕後,夢見她與自己來私會;另一次是張生赴京途中,夢見鶯鶯與紅娘趕來與他相會。這兩個夢對故事情節的發展毫無作用,只不過是進一步顯示了張生的內心世界。這也說明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刻畫在作品中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位置,而不是在敘述事件過程中處於附屬地位。這種注重人物思想感情的刻畫,對以後元雜劇的發展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三)注重人物性格發展的完整性

在唐傳奇《鶯鶯傳》中,張生要紅娘傳詩給鶯鶯,鶯鶯很快就回了他一首,約她進去,見面後卻把他數落了一番,但過了幾天,鶯鶯卻自動到張生的房間與其約會去了。對鶯鶯的這種前後相異的行為原因,《鶯鶯傳》毫無交代,因此雖不能說鶯鶯前後性格矛盾,但至少可以說作者並未注意到鶯鶯性格的完整性。而在《西廂記諸宮調》中,不僅對這一情節處理的合情合理,而且把這作為鶯鶯在克服禮教對自己束縛的過程中的幾個密切聯繫的階段,進一步顯示出其性格發展的可行性,而且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不斷完善。這樣細膩地揭示人物性格的整個發展過程,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第一次。

【黃河文化】從《董西廂》看歷史愛情文學的進步

《西廂記諸宮調》巨大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離不開遼金文學任性率真的傳統。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長期的從漢文學中汲取營養,善於提煉民間活潑生動的口語的結果。無論是氣氛烘托還是情節發展,作者都揮灑自如。儘管《董西廂》在我國愛情文化作品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認它存在一些缺點,主要是情節不夠集中,有的人物性格不夠完整。如兵圍普救寺一場,兵馬廝殺佔了六分之一的篇幅,處理不當。再如張生有時軟弱,有時又顯得太世故。此外,還有部分庸俗色情的描寫。但是,這些也不能掩蓋全書的卓越成就。《西廂記諸宮調》不只是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更從側面印證了我國曆史的發展,體現了《元西廂》到《董西廂》這400多年間人們思想的進步和社會的巨大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