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我是這樣從一個庸人蛻變成一代聖人的

我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終於讀完了這兩本書——《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1、2)。


曾國藩:我是這樣從一個庸人蛻變成一代聖人的

單從內容上看,1比2要寫的好得多,好像是因為1賣的很好,於是又接著寫了2的感覺。


總之,有些鬆散,而且2裡面大多講的是曾國藩家人的事,正兒八經剖析曾國藩本人的還是1,寫的非常到位,至少我看後感覺對我自己頗有益處。


很多年輕人不喜歡讀曾國藩,覺得非常無趣而且呆板,似乎曾國藩是中年人的專屬一樣。


年輕人都喜歡天才型,激情磅礴,一飛沖天的人,像曾國藩這樣資質平庸,一板一眼的人,是非常不圈粉的。


但當我全部看完後,我才覺得,為什麼沒有早點看到這本書,為什麼沒有早點去了解這個人?


曾國藩:我是這樣從一個庸人蛻變成一代聖人的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樣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


在曾國藩小時候的某個晚上,他邁進書房,點燃油燈,背起一篇三百字小文。


其實在他進入書房前,家裡來了一賊,聽見有人進來,便躲在了房梁之上,想等曾國藩入睡之後再偷點東西走。


哪知曾國藩背到三更還背不下來。那個賊終於受不了了,飛身下樑,將此文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然後衝著曾國藩大叫道:


“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


曾國藩:我是這樣從一個庸人蛻變成一代聖人的


你看,曾國藩就是這樣一個資質平庸的人,但他卻可以稱為是庸人中的楷模和成功典範,因為他是真的靠著極強的自律,一步步走到官職的頂峰和成為一代聖人的。


很多人都以為曾國藩從小就是這樣一板一眼的無趣的人,其實不然,在他青少年時期,可以說是一枚憤青了。


他看不慣很多事情。看不慣貪官汙吏,看不慣欺軟怕硬......


看不慣了就上前與人理論,甚至於大打出手,憤世嫉俗,處事強硬不退讓,以為自己可以改變眼前的社會和世界,竟然可以直言上奏,批評皇帝,鋒芒直指咸豐皇帝的三個缺點,致使皇帝大發雷霆,最後還是幾位大學士苦苦求情,才免於獲罪。


在惹惱了眾多官員之後,他吃了平生幾大苦頭,終於在中年以後,變得圓融了,但這種圓滑並不是他骨子裡所有,而是在與人鬥時,一次一次的跌倒中悟出來的。


這正是他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他的圓融,是想由自己做起,浸潤周圍,培養出幾個好官,初心不變。


能讓他一生永遠保持如此,沒有被挫折打垮,過關斬將,其原因無非就是:自律。


曾國藩有極強的自律,從他無論何事都要記錄在本子上就能看出來。


曾國藩:我是這樣從一個庸人蛻變成一代聖人的


三十歲之前,他是一個“庸人”,但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


他每天都寫日記,但因為自己交友甚廣,本來今天要讀書,結果跟著朋友聚餐遊玩去了,回來就在日記裡寫上“太愛出門”,“應酬稍繁”;

見了別人家的美女,也要回來反省,“注視數次,大無禮”;

因為修養不夠,脾氣火爆,到北京做官的頭幾年與別人打過架,回來更是會反省。


但三十歲之後,在北京的官場,他發現很多人的氣質都與自己以前見過的大有不同,他被這些高尚的人所浸染,於是不再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定為榮華富貴光宗耀祖,而是“學作聖人”之志。


要想做“聖人”,必須以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曾國藩的做法,就是“日課”。


每天從起床到睡覺,任何小事都要自我監督,每天都認真書寫日記,細細回憶這一天的所作所為,發現其中哪一點不符合聖人言行,就要甄別出來,記載下來,深刻反省。

曾國藩:我是這樣從一個庸人蛻變成一代聖人的

但是他之前是那麼愛玩的人,要想一下子改變是不可能的。


於是他就從一點一滴,從每天一點點改變開始,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生活太痛苦了,太刻板了,可是做事就應該這樣,文火慢燉,可能一直都無法脫胎換骨,只有剛一開始,“猛火”猛燒一通,有股衝勁,要不然半途而廢的可能性極大。


曾國藩對朱熹鞭策弟子的一段話深為贊同:

須是策勵此心,

勇猛奮發,

拔出心肝與他去做!

如兩邊擂起戰鼓,

莫問前頭如何,

只認卷將去!

如此,

方做得工夫。

若半上落下,

半沉半浮,

濟得甚事!


翻看曾國藩一生的日記,可以看到他一生都在每天的掙扎與進步中度過。


他不聰明,也沒有什麼可以傳世的學習或打仗方法,正如他擊敗太平天國一樣,“結硬寨,打呆仗”就是他的進攻策略。


他終生堅守“恆”這個字,一本書不看完絕不打開第二本,每天按量練習書法,按量看書,即便今天已經很累很困了,也要定量完成,絕不偷懶。


還有一個體現極度自律的地方,就是他從不收受賄賂。


無論身邊的人有多腐敗,無論向他上貢的人有多麼多,他都一概不收,當面拒絕,而且他不僅嚴苛的要求自己,更是嚴苛的對待家人,雖然他的官位顯赫,家裡卻清貧的不得了,自己的夫人都要事事躬親,什麼髒活累活都得自己幹。


曾國藩說:“不當聖賢,便為禽獸。”


一個資質平常的人,要想偉大,做人上人,曾國藩告訴你,這並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但你必須忍得住,挺得下來,熬得過去才行。


正所謂大器晚成,他在攻打太平天國的時候,打過好幾次敗仗,幾次自殺未遂,最後都熬了過來,在立志成為聖人的過程中,無數次的堅持和捫心自問,又經過好幾次大的打擊和挫折,才成就了獨一無二的曾國藩。


曾國藩的一生如此豐富卻並沒有那麼多彩,多數時候是黯淡無光的。


一生中並沒有英雄美人、仗劍天涯的加持,沒有過人的頭腦,沒有顯赫的家世,作為一個普通人,你總能在他的身上找到一些相似之處。


正因為這樣,我才覺得這永遠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和我們沒什麼不同的人。


那麼,他告訴我的,就是忍著,熬著,挺著,而這些,才更接近於我們普通人的生活,更接近現實社會和人生。


看到這裡,我相信你也和我一樣有了頗多感觸,這些感觸正是我讀完曾國藩後想分享給你的,願你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