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遇刺始末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召開四屆六中全會。早上七點,大會代表去中山陵謁陵,九點鐘在中央黨部禮堂舉行開幕式。座席前排是中央委員席,後面是新聞記者和工作人員席。大會安保非常嚴格,甚至記者的照相機都不能帶進會場。

開幕式主要由汪精衛報告六中全會召開的意義,汪講話完畢,按大會議程接下來是拍照。到會的100多名中央委員相繼走出禮堂,一齊來到禮堂門前照相。

汪精衛遇刺始末

總共分五排,第一排是汪精衛、張靜江、閻錫山、張學良和張繼等人,唯獨蔣介石沒有到場。記者和工作人員圍成一個半圓,中間按置照相機和電影攝影機。

幾分鐘後攝影結束,正當委員們轉身陸續走上臺階,打算繼續開會時,突然從記者群裡閃出一人,只見他從大衣口袋裡拔出手槍,高呼“打到賣國賊”,向汪精衛連開三槍。槍槍命中;一槍中左臂,一槍中右頰,一槍從背後射進第六、七胸脊柱骨旁。汪精衛應聲倒地。

現場一片混亂,跑得跑、躲得躲,站在汪精衛旁邊的張繼,迅速跑到刺客背後,一把攔腰抱住。這時刺客又開了兩槍,全部打偏,少帥張學良跑到刺客身邊,猛起一腳,把刺客手槍踢落。就在此時,會場的侍衛立刻還擊,刺客胸部中彈倒地。

經調查刺殺汪精衛是晨光通訊社的記者孫鳳鳴,他與華克之、張玉華的愛國青年一起策劃了這次行動。

1943年汪精衛槍傷復發,赴日本治療,後因病情惡化於1944年11月10日不治而亡,得到應有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