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需要文字?

為什麼人類需要文字?在那洪荒年代,是哪個需求觸發了人類發明文字的動力?

從目前發現的原生文字埃及聖書體,蘇美爾楔形文字,中國甲骨文來看,文字的起源都是為了滿足祭祀的需要而產生的。但原始宗教並非必須靠文字來保持記載的,比如印度掌握婆羅門教的婆羅門階層曾經長期排斥文字記錄。因為有了文字記錄,死記硬背各種詩史和祭祀規範,就相形見絀了,裝大神就裝不下去了。另外所有宗教在早期傳播時,也不需要文字記錄。比如佛教最早的典籍四阿含經就是佛祖圓寂後百多年才編輯完成的;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創始人也沒直接留下文字作品,而是其門徒們整理集結後再出版。其他薩滿等原始宗教更是從沒文字傳承過,全靠口口相傳。

既然原始宗教的傳承也不需要文字,那文字能用來幹嘛呢?換個角度來看,文字的產生可能並不是為了保留記錄,而是為了擴張文化影響力而發明的。原始宗教必須通過師徒之間手把手式的傳幫帶才能延續傳播,而有了文字後,書籍可以替代師傅來傳承文化。這對一個處於擴張期,並且已能跨地域的遠距離傳播文化的組織來說很重要。因為書籍的物流成本和儲存成本遠低於人體,就像現代網絡傳輸成本又遠低於書籍物流成本那樣。文字的產生是個信息傳輸革命,是為了擴張而非保存。

理解了這點後,就不難理解為啥文字後來又大量運用於商業。比如中後期出土的楔形文字超過60%是商業文書,中國戰國時的文化爆炸也是伴隨貨幣爆炸同時產生的。商貿的活躍使得記賬成為記錄商品流通成了必須手段,文字也就成了商人的必備技能。總而言之,文字作為人類歷史上在語言之後的第二次信息傳輸革命,其產生是人類生產力擴張的結果,其意義就好比無線電革命書本、互聯網革命無線電那樣,是文明的一次飛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