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責眾不該成為哄搶柚子的理由

近日有網友反映稱,在江西上饒市廣豐區舉辦的“萬人品柚”鄉村旅遊文化活動中,在舞臺上正在進行表演時,有臺下的市民直接哄搶柚子。雖然有工作人員維持秩序,但臺下一片混亂。


法不責眾不該成為哄搶柚子的理由

今天,上饒市廣豐區馬家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周經理回應稱是老百姓要進來看,這種情況之前沒有想到。

法不責眾不該成為哄搶柚子的理由

人都是很現實的,人性都有趨利避害的成分。貪便宜、吃大戶等習性,沒有城鄉區別,在城市中慈善物品、商家免費活動等,也常常會遭到大媽哄搶,不是窮的事兒,就是規則沒有落地,做不到有惡必懲,不搶白不搶,而老老實實的卻反而覺得吃虧。這些事雖然小,搶的東西也不值錢,但對文明的腐蝕性很大。雖然違法收益小,但違法成本更小啊,臉面又不值錢,幾個水果幾件破衣服,都能輕鬆擊潰文明底線。

人性的陰暗戰勝了人類社會長久建立起來的文明和素質;而從眾心理又讓一些立場不堅定的國人在那一瞬間喪失了自我道德約束。人的從眾心理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很多人做選擇時,都是看身邊的人如何選擇,自己就跟風跟隨別人。當身邊是正能量時,從眾會幫助我們找到正確方向;而一旦身邊是負能量環境,卻能讓我們的行為變得卑劣。


法不責眾不該成為哄搶柚子的理由

前幾天就有高速公路上哄搶貨車散落的桔子而刑拘了5人。在明知哄搶他人財物系違法行為的情況下,仍一意孤行,錯誤地認為只要是集體行為就是安全的,當道德退到了執法界線的邊緣,需要以執法底線來束縛舉動時,法律並不會因為人數眾多而放寬尺度。

雖然今天當地農業局的工作人員表示“大家都想吃一點,商家肯定有一點損失,沒什麼大損失,小插曲沒關係的。”也許用這種方法也能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但社會活動需要尊重和信任規則,重塑規則意識,各方都遵規守矩才是治本之策,畢竟人們關注的點各種各樣。讓正能量慢慢變成人們的一種行為習慣,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