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要活在當下,當下指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圍的人

認識自己的當下心就是要求你抓住那活潑潑的自在,守住了它就守住了真如。

人生最值得珍視的是什麼?是不可追回的過去嗎?是遙不可及的未來嗎?其實都不是。禪師們說,人生最值得珍視的就是當下的實在。人們最應當把握的,就是當下,往者已矣,來者未知,只有當下,才是我們可以認識,可以改變的。

南懷瑾老師說,高明的法師們、大師們,接引眾生往往用三心切斷的方法,使你瞭解初步的空性,把不可得的過去心去掉,把沒有來的未來心擋住,就在現在心,當下即是。你要認清楚才行,要先認清自己的心,才好修道。

自性本身,也就是說真如本身是活潑潑的,只能形容是如如不動。認識自己的當下心就是要求你抓住那活潑潑的自在,守住了它就守住了真如。

佛說人要活在當下,當下指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圍的人


一則禪宗故事這麼說:

雪停之後,文益前來告辭,桂琛禪師把他送到了寺門口,說道:“你平時常說‘三界由心生,萬物因識起’。” 然後指著院中的一塊石頭說:“你且說說,這塊石頭是在心內,還是在心外?”

文益:“在心內。” 桂琛:“一個四處行腳的出家人,為什麼要在心裡頭安放一塊大石頭呢?”

文益被窘,一時語塞,無法回答,便放下包裹,留在地藏院,向羅漢桂琛禪師請教難題。一個多月來,文益每次呈上心得,羅漢桂琛都對他的見解予以否定。直到文益理盡詞窮,羅漢桂琛才告訴他:“若論佛法,一切現成。”這一句話,使文益恍然大悟。

有一天老禪師帶著兩個徒弟,提著燈籠在黑夜行走。一陣風吹過,燈滅了。

佛說人要活在當下,當下指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圍的人


“怎麼辦?”徒弟問。

“看腳下!”師父答。

當一切變成黑暗,後面的來路,與前面的去路,都看不見,如同前世與來生,都摸不著。我們要做的是什麼?

當然是“看腳下,看今生”!

許多人都相信來生與前世。因為那讓我們能對今生的不幸,用前世做藉口,說那是前世欠下的。又對今生的不滿,用來生做憧憬,說可以等待來生去實現。

問題是,哪個“今生”不是“前世”的“來生”?

哪個“來生”不是“來生”的“今生”?  

來生的緣,可以是今生結下的;來生的果,可以是今生種下的。前世的債,今生正在還。還不清,來生還得繼續。前世的緣,今生正在實現,好不容易盼到了,還不好好把握?

有個小和尚負責清掃寺院裡的落葉。這是件苦差事,秋冬之際,每次起風,樹葉總是隨風飛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這讓小和尚頭痛不已。他一直想找個好辦法讓自己輕鬆些。後來有個和尚跟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都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掃落葉了。”小和尚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於是隔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地搖樹,以為這樣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乾淨了,他一整天都很開心。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裡一看,不禁傻眼了,院子裡如往日一樣滿地落葉。老和尚走了過來,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的。”小和尚終於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唯有認真地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佛說人要活在當下,當下指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圍的人


靈佑住持溈山後,收了兩位高足,即仰山與香嚴。在禪堂內,溈山對他倆說:“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佛理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解脫之道。”仰山就問:“什麼是人人解脫之道?”溈山靈佑回頭看看香嚴說:“寂子提問,你為什麼不回答他?”香嚴說:“如果說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倒是有個說法。”溈山問:“你有個什麼說法?”香嚴打了一聲招呼就走出去了。靈佑又問仰山:“他這樣回答,合你的意嗎?”仰山回答:“不合。”靈佑又問:“那你的意思是什麼?”仰山也告別一聲就出去了。溈山靈佑呵呵大笑,嘆道:“真是水乳交融啊!”

佛家常勸世人要“活在當下”。所謂“當下”就是指: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圍的人;“活在當下”就是要你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認真去接納、品嚐、投入和體驗這一切。活在當下是一種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當你活在當下,而沒有過去拖在你後面,也沒有未來拉著你往前時,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這一時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種強烈的張力。然而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專注於“現在”,他們總是想著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輩子的事,時時刻刻都將力氣耗費在未知的未來,卻對眼前的一切視若無睹,便永遠也不會得到快樂。當你存心去找快樂的時候,往往找不到,唯有讓自己活在“現在”,全神貫注於周圍的事物,快樂便會不請自來。

人生無常,很多事情都不是我們能預料的。朋友們,請把握當下,珍惜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