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建議:應當取消中考,再改革高考!“請給寒門子弟留點機會”

相信,機會對於所有的家長和孩子而言,中考和高考就猶如兩根指揮棒,數年的寒窗苦讀,披荊斬棘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考入理想的學府。而關於這兩大考試的每一項政策的變化都牽動著所有人的神經。

委員建議:應當取消中考,再改革高考!“請給寒門子弟留點機會”

就在前幾天,政協北京市十三屆三次會議分小組討論會場,委員馬勇明發言時提出建議:取消中考,改革高考。

馬委員認為,教育體系應當遵循不同年齡段的不同規律,小學階段應是快樂教育,中學階段應是興趣教育,大學階段則是專業性學習。

“這是人才和教育的誤區。應當取消中考,中學階段學校就跟社會對接,開辦各種興趣班,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去體會去感受,自己喜歡幹什麼適合幹什麼。再改革高考,不要一錘定音,一張卷子定終身。”

他還提出,高考是不是可以採取申請制?比如學生可以申請10所高校,含高、中、低各類高校;高校錄取學生可以採用入學水平測試的方式,水平測試每個月都允許學生報考,高校則從中綜合考核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潛力,比如水平測試考了幾次?成績有哪些變化?還可以由中學老師向高校推薦學生。

沒想到此番言論一出,即可引起了社會大眾的熱議。

不少人認為,中考、高考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改變命運最為直接的方式,如果考試採取多元化的方式,那麼如何能保證這些孩子競爭得過那些從小參加各種興趣班、各種培優課程的“用金錢堆出來”的孩子呢?

“如果中考取消了,人為操作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普通家庭的孩子怎麼辦?”

“現行制度下最公平的途徑了,請留給寒門子弟最後一次相對公平的機會。”

不過,這個問題也要辯證地來看。長期以來,中高考改革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就在前不久,雲南中考改革發佈了新的政策,該省計劃將中考體育成績上調至100分,與“三大主科”---語文、數學、英語平起平坐。

這也說明了,傳統的“一刀切”式的應試教育模式,已經在慢慢發生一些改變。讓我們的孩子不再一味的本該全面發展自己多方面才能的時候,為了考卷上的高分,而不得不放棄掉自己本身所具有的潛能發展。

高考改革近些年也在不斷嘗試一些更具實踐性的舉措,比如各大高校的專項計劃,各種英才計劃、自主招生等等。

其實,這些創新性舉措的本質意義都是為了選拔到更適合社會和時代發展的各類人才。

只不過,回到我國當下的國情來看,中高考的“一考定終身”的模式,似乎是最為直接透明,“沒有水分”的。

回到這個話題本身來看,就像不少網友提到的,問題的本質也許不在於取消與否,取消的前提是要有合理且可行的替代考核方案,“否則普通家庭學子連這點僅有的公平都沒有了。”

“取消中考再改革高考”從字面上看,並無不妥,關鍵是如何保證公平,保證中國的年輕人無論家庭背景如何、現狀如何,都有公平的,“為國效力”的機會,這樣的國家,才生機勃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