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國文化”正在變成“東北文化”

警惕!“中國文化”正在變成“東北文化”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又孕育出了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

中國本應該是一個文化大融合的國度,但是最近幾年,“東北文化”這一支卻一枝獨秀,遙遙領先。佔據著中國文化的高地,並且愈演愈烈,有取而代之的傾向。

細細數來,演藝圈內東北籍的明星已過大半,可以說佔據文藝圈的“半壁江山”了。賈玲、沈騰、沙溢、馬麗、雷佳音、孫紅雷、賈乃亮、於和偉、宋小寶等都是東北人。老一輩的還有領軍者趙本山、潘長江等人。他們娛樂的方式正引領著整個社會審美。

警惕!“中國文化”正在變成“東北文化”


對於這種傾向,我是非常擔心的。雖然說就社會文化而言,也是各領風騷數十年,每一代都有主流的文化指引著社會進步,但是東北這一支,還不足以帶領中華文明。

客觀的說,東北文化有著天然的侷限性,長板很長,短板又太短,不夠均衡,難以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引領時代。

警惕!“中國文化”正在變成“東北文化”


1.淺。

東北文化是一種及時行樂的文化,崇尚自由,追求釋放天性。從好的方面講,這種自由灑脫,不喜約束的性格,讓東北人非常具有創造力,任何事情說幹就幹。但是對於細節的把控不足,導致很多事情虎頭蛇尾。這種憨直、直爽、粗心大意,讓他們很難窺見事物的本質,在生活中做事很多流於表面,比較淺顯。

中華民族是具有優良傳統的民族,如果看問題太淺,就不能夠承擔起大國的厚重,對於今後的發展也非常不利。

警惕!“中國文化”正在變成“東北文化”


2. 俗。

何為雅,何又為俗,自古以來爭論不休。現代文化也不認為喝咖啡就是雅,吃大蒜就是俗。但是有些行為,只要做出來了,雅俗立判。

東北人崇尚江湖,喜歡稱兄道弟。認為五湖四海的朋友多了有面子,也經常幫人出頭。他們講義氣,夠朋友。同時對於不是朋友人又具有侵犯性,喜歡沒事找事惹是非。這種對人不對事的態度多少顯得有些俗氣。

另外,東北人還發明瞭一種類似說唱的“喊麥”。這種喊麥毫無內涵,毫無旋律可言,就是一種本能的情緒發洩,也高雅不到哪去。

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離不開正確的審美,如果一個民族連什麼美什麼又是醜都分辨不清,那將會非常悲哀。

警惕!“中國文化”正在變成“東北文化”


3. 豔。

這種豔是帶有顏色的。看過傳統東北二人轉的就會知道,葷笑話、黃段子層出不窮。這種拿不到檯面上的東西,在現代農村都沒有生存的土壤了,在東北卻依然茁壯成長著。

東北人還會大開姐夫和小姨子的玩笑,並習以為常,這種陋習早就應該破除,黑土地上也應該文明起來。

也許是因為地理因素的影響,東北人在寂寥無趣中自娛自樂,產生了現在這種文化。

在炕上吃著瓜子逗樂,也大大的豐富了他們的語言,所以在一些娛樂節目中,我們常常會被逗得哈哈大笑。

警惕!“中國文化”正在變成“東北文化”


他們老是掛在嘴邊的就是快樂是最最難得的東西,只要高興怎麼都行。

但是中國還要發展,還要進步,總是沉浸在這種沒有營養的氣氛中,會影響觀眾的判斷。

“娛樂至死”肯定不行,我們還要往深處想一想,還要培養一下自己是審美,拒絕三俗,讓心可以有一個更安靜的歸處。

所以,東北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小小分支就可以了,千萬不能讓他主導中國文化。

你們說呢?

警惕!“中國文化”正在變成“東北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