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讓樓市按下暫停鍵,你認為疫後會不會市場會不會出現報復性買房?

燒音箱


疫情讓樓市按下暫停鍵,我認為疫情過後市場出現報復性買房的可能性不大!

為什麼呢?主要有內外兩個方面的原因。

內在原因

內在原因即樓市的基本面。坦白地說,國內樓市整體上來說,疫情之前就處在橫盤整理階段了,高位震盪。疫情之前,大約2018年下半年,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就開始了調整,如果不是疫情的緣故,一線城市本來有望復甦,而這次疫情讓這次復甦延後了。何時復甦,現在難以預測,畢竟海外疫情愈演愈烈,對國內經濟到底產生多大的影響,現在還說不準。

而二線,尤其三四線城市,疫情之前並沒有怎麼調整過,這輪因為棚改貨幣化安置而發動的樓市上漲行情,不少三四線城市漲幅巨大,有的甚至短短兩三年房價就翻倍了。如今這些城市房價在高位,上漲動力本來就不足,有擠泡沫的客觀需要,這次疫情,強化了這種需要。只有擠掉了泡沫,樓市才能健康發展。

外在原因

外在原因主要指的是消費者購買力。這次疫情,讓很多行業受到了影響,比如娛樂業、餐飲業、教育培訓業、交通運輸業等等,也影響了很多人的收入,比如中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計件薪酬制員工、農民工等等,不能出門工作就沒有收入,只能吃老本,很多人相應地推遲了買房計劃,包括一些剛需購房者。

此外,疫情讓大家知曉了手中留有備用金的重要,在花錢方面會傾向於節儉。面對貸款購房的高杆槓,會採取謹慎策略。畢竟疫情這樣的特殊情況,即使沒有收入,房貸仍然是要還的,並不會因為特殊時期沒有收入而免除。

此外,當前的房貸利率雖然較前段時間的高點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在高位,這也是影響購房心理的一個因素。

總結:

疫情對樓市的衝擊,不容忽視。疫情過後,短時間內,出現報復性買房的可能性很小!畢竟樓市也是經濟的一個晴雨表,經濟復甦了,樓市才是真正的復甦。但是,在國家“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目標下,指望樓市暴漲暴跌都是不現實的,樓市會平穩著陸,健康發展。


李中東


2020年疫情讓樓市按下暫停鍵,疫情後會不會出現報復性買房?不會出現報復性買房,只會出現報復性賣房了,為何?

一、疫情對各行各業都有衝擊,不少人已經被裁員和降薪了,想報復性買房為買不起。除非房子跌成白菜價格或者國家發錢和給沒有房子的,一人發幾百萬、幾十萬購房券差不多,就像現在一些地區發消費券一樣,比如100萬房子發80萬購房券,200萬房子發160萬購房券,300萬房子發240萬購房券,400萬房子發360萬購房券,500萬房子發400萬購房券,600萬房子發480萬購房券,以此類推。然後買房的再0首付去銀行貸款付剩餘的20%房款,房地產開發商和賣房拿購房券去銀行分20年-30年取款和還債。就像很多人說解封了要報復性消費一樣,錢都沒有,失業和降薪了拿什麼買房。

二、報復性買房是來不了了,但是報復性賣房會出現。企業不好做了,工作沒有了,但是企業債務還在,家庭債務也還在。很多企業債務高的很離譜的,只要訂單下滑,利潤下降,就馬上資不抵債。家庭槓桿100%大有所在,不止是買房負債,還有經營負債、娶媳婦負債、供應孩子上學負債、生病負債,買其他東西負債,螞蟻花唄、借唄、各種網貸。2019年,海馬汽車拋售房產大家是看到了,也是罵過了。今年不知道有多少家海馬要奔騰呢。不管上市企業還是非上市企業,屯房幾十套、幾百套、幾千套、幾萬套大有所在呢。今年預計有的城市二手房掛牌量會全面超過常住家庭戶數,有的可能超過城市人口,這不是誇張的。看看現在那個一二線和省會城市二手房掛牌量低於5萬套的,大多數都是10萬-50萬套之間,理論上一二線城市房子足夠全國人居住了。大家不相信話看看上個月汽車銷量,可以用慘目忍睹來形容了。汽車消費是代表人們對未來預期和消費能力,因為汽車是正宗大額消費產品。2019年就有很多城市二手房掛牌量翻了5-7倍呢。


劉貴剛mark


有人說未來我國最缺的是房子,但最不缺的也是房子,這話看似前矛盾,但從當下樓市現狀來看,卻合情合理。簡單來說,我國房子到底夠用嗎?僅從數據來看,在過去20多年裡僅商品房面積就高達百億,核算下來約1.7億一套房,此時再加小產權房、公租房等特殊房源,網上流傳的一句話“我國房子夠30億人居住”,這絕非不是一句空話。而從最近幾年市場動向來看,房子依然是最搶手的東西,開盤即售罄、299套幾分鐘秒光已經成為市場標籤,所以從供需關係來看,我國似乎呈現顛倒趨勢,即使國家努力撥正方向,但仍需要時間來緩衝。

客觀來講,自從2018年開始,樓市逐漸出現本質變化。從政策角度來看,央行、銀保監會、住建部3大部門不再青睞樓市,降息降準隔離樓市、禁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等動作接踵而至,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調控次數的變化,2018年僅450次,而2019年卻高達620次;從市場走向來看,隨著去庫存、棚改正式宣告結束,對於開發商來說失去了一個賺錢的機會,而對於城市經濟來說,此時的房價卻成了枷鎖,想繼續上漲卻沒有基本的經濟支撐,想要下跌持房者也不會答應,保持不動更是絕對允許,對此可以概括為一句話,樓市很難。

針對以上背景來看,樓市“貶值潮”降臨了?事實上這個概念早在去年就開始冒出,原因很簡單,當房價走平甚至不上漲時,持房者一刻也等不及,快速止損也許也算投資的一種境界。但這對市場的衝擊是無限的,一旦市場房源持續上漲時,即使是最普通的購房者也知道一場好戲將至。其次中間時不時得穿插橫崗6萬一套房、華為75折內部價等這一類的消息,由此說明房價下跌是有空間的,只是時間的關係。表面上來看只有13個城市房價回到一年前,實則背後70城市超一半都呈現下行趨勢。

至於今年樓市到底怎麼樣?其實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在1-2月凍結期內,90%城市直接零交易,超10家開發商申請破產。進3月份後各地陸續出臺救市政策,例如降低貸款門檻、土地債務延期交付,對此幾乎所有人都一致認為下跌潮將至,原因很簡單,開發商缺錢,持房者著急賣房。但令人滑稽的是,4月份不少地區市場極度過熱,甚至出現秒光盤,部分開發商表示將收回優惠、提高房價。當我看到這類新聞時,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套路,而且還是用了十幾年的老套路,至少我的所見所聞以及朋友經歷並非如此。

作為經歷樓市多次大調整的業內人來說,市場走向往往是不利於購房者的,或者說多方勢力極力營造利好買房的現象。事實上對於這一點,最近高層發出2份報告揭露真相,直接確定未來5年內的市場輪廓,那就是高層發佈《構建更加完美的要素市場配置》,其次發改委下發《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這2份報告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涉及到了土地和戶籍制度的改革,特別是永久農用地下發審核、宅基地重新登記、集體土地的入市,這將意味著土地新時代來襲,這對於農村經濟還是一二線城市基礎建設都會帶來極大推力。

從以上2點來看,我只能說這一次終於抓住了樓市的本質問題,高房價基於地價,而地價取決於供地的多少,依靠經濟的統一化來說解決我國空置率高無疑是最安全的。對於空置房這個敏感詞話題,被譽為國家智囊的仇保興曾緊急呼籲,一方面針對性政策面向特殊群體,例如降低貸款利息和門檻,先讓有需要人的人滿足,另一方面依靠稅收制度增加持房成本,例如空置稅、房產稅,只有讓那些持多套房的人虧錢才是硬道理,不賺錢還遠遠不夠,當買房存在風險時,也許也就是市場最真實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