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菜中的趣聞小記

民以食為天,我們每天怎麼可能不和“吃”打交道呢?菜市場其實就是一個微縮版的社會,從這個微縮的大千世界裡,你可以看出人間的百態;從百姓的日常普通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裡,你看出到人間的喜怒哀樂。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利益、價值的交換交易,通過互相補充、各取所需來滿足各自每天吃、喝、拉、撒、睡這些人生必不可少的重要課題需要,有交易就必然有聯繫,有聯繫就必然有關係,這些看似的不值一提的雞毛蒜皮卻每天都在上演,作為其中的參與者或者被參與者,你總是會在嫣然一笑中得到某些安慰和回味。


買菜中的趣聞小記

禽肉蛋奶

這幾天在出去買菜環節過程中,發現與其說是買賣行為關係是消費者和商販之間的關係,不如說是一種內在無形的消費心理博弈的一種過程,和人心道德評價的一面鏡子反映,在這裡,你可以窺探人心和人性,甚至可以得到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推之百世而不悖”的道理,從這些不起眼的人間煙火氣息中得到寶貴的人生真諦。

買菜中的趣聞小記


買菜中的趣聞小記

充滿人間溫情的煙火氣息

首先,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人性是貪婪的,與生俱來的就是喜歡佔便宜,這種便宜並不一定是完全地反映金錢的多少,有時僅僅就是為了得到佔了便宜的滿足快樂之感,而如果商鋪店家為了得到這種看似精明、一直不吃虧的心理優勢,而和顧客爭執了赤面耳紅,往往十之八九不會做到顧客臨門,福喜盈門。

買菜中的趣聞小記

蔬菜必不可少

買菜小記見聞一:

一個大媽想買水果,到了一個水果攤,問商販,“老闆,蘋果多少錢一斤?能否便宜一點賣?”

老闆微帶緊張、很實在地說,“怎麼可能便宜呢?我們進貨都那麼貴,這已經是最低價了。”大媽不聲不響離開了,不再光顧這家了。

再到了另外一家,問商販,“老闆,蘋果多少錢一斤?能否便宜一點賣?”老闆聽後,拿了一個塑料袋扔給大媽說,“阿姨,你好!你先挑蘋果,挑個大的、挑好的,能便宜我儘量給你便宜啊。”大媽聽了樂呵呵地開始挑選,拿好了放在稱盤上,一共是8.8元,大媽剛要掏錢,商販說,“阿姨,你好,一共8.8元,你就給8.5吧,下回還請你多多照顧我們生意啊,謝謝啦。”

“好嘞!”大媽拎著一袋蘋果高興地答應著走了,她下回再買水果,肯定就指定買這家了。

看吧,商家僅僅就用3毛錢就把人心給收買了,而且讓大媽心甘情願地成為這家店鋪的忠實客戶了。

買菜中的趣聞小記

據說,吃水果會讓人變了越來越美。

其次,人是喜歡擁有自主選擇權的,任何人都喜歡自己擁有對眼下一切事物的實在掌控感,“我的地盤,我做主!”這種感覺是多麼的美妙和重要啊,上至九十九的老人,下至剛會走的嬰幼兒,都是需要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只有我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想法、行為、人生和命運,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包括領導、父母,除非我願意聽你們的安排,否則就是不可以。這其實也是超市為何那麼受到大家歡迎的原因,因為它給了你一種充分享受自由購物快樂的滿足感,與其說是購買物品,不如說是購買一種舒暢愉悅的自由心情。

買菜中的趣聞小記


買菜中的趣聞小記

超市裡面的繁華

買菜小記見聞二:

一個小姐姐和阿姨到了賣冷凍海魚的商鋪,問老闆,“黃魚多少錢一斤?” 商販回答,“9元一斤!”

“好的,我要拿兩條。”商販直接就拿了兩條黃魚放在袋子裡快速地上稱稱了,並說“9元”,結果小姐姐不滿意,把魚從袋子裡全部倒出來,因為是冰凍魚又冷又滑,拿了好幾次才好不容易把另外挑選的兩條魚放進袋子裡,花費了點時間。可想而知,在這買賣過程中雙方並不愉快,為何呢?

是不是這個這個小姐姐太挑剔了呢?

其實不然,因為這個商販沒有準確地揣摩出對方的心理,小姐姐說“我要拿兩條魚”,並不是說“我要請你幫我拿兩條魚”,真正的目的是她自己要拿兩條魚。你只需要把塑料袋扔給對方就行了,而你卻好心辦壞事,迅速幫對方選擇,其實是剝奪了別人的購物挑選自由權,當然別人不高興了,因為失去了自己對事情的掌控感。在顧客臨走前,還看過小姐姐後對阿姨說,“這是你家的?”言下之意,“你的小孩怎麼連魚都拿不好?”,這最後一句問話其實是表現商販較低的情商,因為已經超出了賣商品關係的本來範疇。

買菜中的趣聞小記

人間煙火在菜場

第三、人都是喜歡和和氣面善的人打交道的,人和人之間交往其實就是一種氣場的交流,如果這個人為人比較忠厚,那面相自然比較和善,言語表達比較和氣,容易和氣生財,自然大家也一定會過來捧場,讓店家財源滾滾來。與其說是你在賣有形的商品,不如說是你在賣和他人無形有效溝通的情商技巧和妥當的語言表達溝通能力。

買菜中的趣聞小記

杯酒見真情

菜場小記見聞三:

顧客到了一個賣蓮藕的商鋪,問道商販,“老闆,你好,請問蓮藕怎麼賣?”商販回答,你想要大的?還是小的?大的5元一斤,小的3元一斤,你可以自己過來挑選,想買什麼,就自己挑選拿什麼。

就這簡單的一句話,就可以判斷出這家店鋪生意肯定非常興隆,為何呢?

首先,商販把客戶分類了,分為購買有經濟實力的,和購買能力較弱的,買大的和買小的。

其次,商販採用二選一的方法來回答顧客問題,這就促使客戶不是在“買”和“不買”中糾結,而是在“究竟是買大的呢,還是買小的呢?”中作比較和選擇。不管怎麼選擇,店鋪肯定能做成一筆生意。

再者,放開讓客戶享受購買的自主選擇權,可以盡情的挑選商品,也說明商家為人比較厚道,對人比較信任,不怕弄壞商品。

顧客挑好了物品,商販在稱之前把中間藕節的不能吃的兩頭削掉,乾乾淨淨的再算重量算錢,然後說“5.7元,這樣吧,我再送你一小節嫰藕,算6元可以嗎?。”再稱給顧客看,其實是計價盤屏幕顯示6.4元,“好嘞,就收你6元。”

客戶買完後高高興興的拎著東西走了,我們可以推斷出結論:下回這個顧客肯定還是到他來買東西。

買菜中的趣聞小記

簡單、愉悅或許就是最好的答案

這又是一個極佳的銷售案例,細節出真知,細節決定成敗,這些平凡的販夫走卒未必讀過什麼高深營銷案例書籍,但是卻那麼的接地氣接近生活地懂得人心,抓住人性的弱點,確實讓我們刮目相看,其實做人何嘗也不是如此呢?有時多吃點虧,未必就真的吃虧,吃虧是福不會過時。

從這些現實生活的買菜趣聞小記中,我們得到的一些寶貴啟示,何嘗也不可以運用在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呢?因為生活出真知,生活的道理是不會過時,人性的可愛是不會永遠過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