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主题宣传片」众人受到召唤·秋

获取视频信息失败

“敦煌文化”是一个宏大的时空概念。

拨开历史的尘埃,你来……

两千年前,当世界还被浩渺无际的海洋分割不通、各自闭塞,亚、非、欧大陆之间领先开出了一条互通文明的大陆桥,它就是古老的洲际文明大动脉——丝绸之路。

敦煌,曾经是陆上丝绸之路“制御西域,总护南北道”的军事政治中心和战略要地,是中国、古印度、希腊及伊斯兰四大文明、六大宗教和十余个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地,是中国和世界第一次握手的地方。

「敦煌主题宣传片」众人受到召唤·秋

世界文化遗产 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是两汉魏晋时“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驿站。悬泉出土的汉简记载,其接待过中央王朝的巡边御史、都尉,也接待过大月氏、乌孙、莎车等国的外交使节,单次接待规模有过多达百余人的记录。

这是1992年发现于悬泉置北组房屋倒塌堆积中的《四时月令诏条》。这份墨书是由王莽奏呈、以太皇太后名义颁布的诏书,书法平实稳重、宽博大方,其确立了以“四时”为基础的自然时序,要求一年的农事活动安排应遵循这一自然时序,同时还涉及到自然生态保护的禁令,所以《四时月令诏条》被看作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最系统关注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法律文书,是世界上第一部环保法令。

「敦煌主题宣传片」众人受到召唤·秋

两关遗址 玉门关遗址景区

「敦煌主题宣传片」众人受到召唤·秋

两关遗址 阳关遗址景区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设立敦煌郡,为了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西汉政府又将长城向西修筑到玉门关,沿途设置城堡与烽燧,派兵驻守,另设阳关都尉。这样,玉门关、阳关都尉分别镇守南北两条通往西域的丝路大道,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及过往商人、使者的安全。

政治、军事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兴盛。

《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政府大量向敦煌移民,到西汉汉平帝时,河西四郡共有常驻人口280211人,其中敦煌郡常住人口38335人。农业人口的大量增加,改变了敦煌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西汉几十年间敦煌就实现了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的历史性跨越。

「敦煌主题宣传片」众人受到召唤·秋

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

经济的兴盛促使文化更加繁荣,隋唐五代是敦煌文化的盛大辉煌期。如果我们把丝绸之路比作藤蔓的话,敦煌就是藤蔓上结出的一个色香味美的瓜,而莫高窟就是此瓜精华中聚的瓤心。

公元366年,乐尊和尚在这里开凿了第一座洞窟,此后,经过长达一千年的营造,莫高窟成为世界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完整、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艺术遗存。

1900年6月20日,莫高窟道士王圆箓意外打开了这里尘封千年的另一宝藏——藏经洞,内藏古代文献4万多卷,除了大量汉文文献外,还有为数可观的吐蕃文、回鹘文、突厥文、粟特文、叙利亚文。从其内容看,涉及宗教、传统四部古籍,有当地古代户籍、账册、契劵、函启、乐谱、舞谱、天文、历法、医书、药书、小说、诗赋、游记……种类繁多、价值珍贵,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传世文献所见不到的第一手资料。

敦煌学从此腾身全球。

「敦煌主题宣传片」众人受到召唤·秋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200多万年前,敦煌地区是一片森林,当时这里的气候温和湿润,水草丰美,后来由于湖底沉积、地壳运动、雨水冲刷、劲风侵蚀,形成了现在的雅丹地貌,其从形成到消失经历了孕育期、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和消亡期六个发育阶段。

在世界范围内,敦煌雅丹地貌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最具有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

「敦煌主题宣传片」众人受到召唤·秋

5A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月牙泉

12000年前,地处敦煌地区党河洪积扇和西水沟洪积扇两个扇间洼地中心地带的鸣沙山·月牙泉形成,其地质结构是松散的第四季沉积物。

东汉《辛氏•三秦记》中记载:“河西有沙角山,人登之即鸣, 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绵历今古”。莫高窟藏经洞遗书《敦煌录》记载:“此山神异,峰如削成,其间有井,沙不能蔽”。

自汉唐以来,鸣沙山月牙泉就是旅游胜地,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颇为奇观。

“敦煌文化”是一个宏大的时空概念,它是以西汉、东汉、三国、曹魏、西晋、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两千年为时间期限;以这两千年间敦煌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为历史背景;以当时敦煌地区的人类的精神活动,以及这种精神活动的外在物化表现为内容,为两千年后的我们所看到的关于敦煌的一切的总和。

两千年过去了。对茫茫大漠、满山神佛来说,千年光阴实在只是瞬息,此刻,两个世界的人们,隔着千年的光阴,沉默着凝神对望。

敦煌说:你来,众人受到了召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