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評 | 航司保級規則悄悄變了,你應該注意

疫情期間大家的飛行生活,基本都靠隨心飛、快樂飛、無限飛

特價機票搞定了,畢竟基本上沒有保級的壓力。只需要看航班時刻和價格是否划算、是否能用無限飛購買。而航司的金銀卡,只有在過安檢通道、使用休息室的時候才用得上。

不過疫情早晚會過去,儘管各家都延長了保級的時間,但是在疫情之下出行極度減少,出門基本上也是刷各種隨心飛的情況下,常旅客明年的保級壓力其實還是很大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從去年開始,各家航空公司陸續都更新了自己的會員計劃,比如好多人吐槽的東航的「向錢看」,比如國航

終白裡面又加了一個超級 VIP 級別等等,那麼藍翼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各家航司的忠誠度計劃的變化,以及明年保級怎麼選。


調整後的航司忠誠度計劃

從去年開始,各家航空公司的會員計劃或大或小,都基本做了調整,調整後的計劃藍翼彙總對比了下,可以參見下表:

橫評 | 航司保級規則悄悄變了,你應該注意

可以看出兩個主要的變化,首先一個是針對高端常旅客,推出了更高的等級(其實還是等級貶值)。早在2018 年,廈航就率先推出黑鑽卡,屬國內民航首家,黑鑽會員可以免費升級頭等艙也在當時常旅客圈備受討論;此後,國航在終身白金卡上設立了一個更高的等級,「年度卓越終身白金卡」,需要通過年度 30 萬公里終白里程獲得;而今年南航也推出了鉑金卡(相當於白金卡)。


另一個變化則是在航段、里程這些傳統的會員升級/保級指標之外,引入了消費金額這個更加直觀的維度。


要說起會員等級與消費金額掛鉤,航空業最早嘗試會員體系與消費金額掛鉤要追溯至 1987 年的 America West(美西航空,現屬於美國航空集團)。然而直到 2014 年,達美航空和美國聯合航空,這兩個全球知名的航企先後宣佈將會員消費金額納入會員等級核定,且一改以往按艙位和距離計算里程調整為按購票金額計算,消息一出引起市場熱議。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時任聯盟成員的啟發,東航南航也率先在國內增加了消費額度這一要求,未來是否也會調整為按消費金額計算里程,不得而知。


對於航司而言,如何吸引並留住高淨值商務人群是關鍵。通常這類消費者購票時不會太在意價格,而是會對值機速度,候機體驗,登機流程,機上服務

等環節有更高等要求。如此一來,航司把消費金額列為高級別會員考核也就沒那麼難理解了。


保級怎麼選?

具體到影響保級的因素,除了基地因素和上面所說的忠誠度計劃外,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大家的選擇,藍翼建議大家在選擇的時候綜合來考量:

最首先的就是航空基地主場優勢不僅僅體現在體育比賽上,航空上的更明顯。比如在北京,CA 就是比 MU、CZ 硬氣,航班多、休息室大,航班出了問題也更容易解決。加上現在的無限飛也能明顯看出來,比如在上海的人買奶航的暢飛卡,對於上海人民就是蜜糖,對於北京人民就是呵呵。

再次是會籍的匹配,比如航司和信用卡的合作。比如首創頂級卡級別與信用卡匹配的國航

:金卡開始可匹配中信國航世界卡,金卡有效期內免年費。還有曾經的無限帶人龍騰卡,讓很多人的國航金卡在金融領域發揮出來更大的優勢。

而這種跨界也不僅僅限於航司和銀行信用卡,比如東航曾經和喜達屋(今萬豪)酒店集團推出備受好評的「悅享東方」,達標用戶送東航銀卡。去年南航 IHG 也搞了一場會員等級匹配,不過由於技術故障遭到不少詬病,但是這並不影響大家對這類會籍匹配活動的熱衷。

其次的考量則是合作伙伴的多少,以及活動。合作伙伴無外乎看兩點:我在不乘機的時候也能累計航空里程和我用里程兌換酒店、租車等非航空類商品和服務。不得不說,大陸這幾家航司在這一點上做的都差不多。比如入住洲際等連鎖酒店累計航空里程、銀行信用卡積分兌換航空里程,用里程來兌換影音網站會員或旅行服務等。而香港的國泰航空,它的合作伙伴更多,玩法也會更豐富一些。


至於說到航司的活動,不得不提每月的會員日。以每月 28 日的南航會員日為例,都會放出免費抽獎(里程和免票)和優惠券,指定線路還會打折,吸引用戶關注和購票。這種口碑和營收雙豐收的活動,航司自然不會放過。不過最近的會員日活動,明顯有點誠意不足。除了會員日,還有一些口碑極佳的短期活動,例如國航淡季半價里程兌換、東航 X 繽客B ooking 預訂酒店 6 倍積分等。


最後還有不是那麼客觀的航司軟硬件、服務,比如天津的朋友如果有一張 HU 金卡飛天航的航班,那麼升艙的概率會非常大,還有東航的白金卡也比較容易升艙。新飛機多不多,機上餐食好不好,休息室那碗麵的澆頭是不是豐富,都可能會影響到對常客計劃的選擇 —— 當然這些都非常主觀,沒有客觀統一的標準了。

最後,在今年常客幾乎人手兩個隨心飛產品的情況下,隨心飛是否能夠積攢里程和航段,估計也會影響明年大家對保級的選擇。


結語

航司的忠誠度計劃,和銀行的信用卡產品非常類似,藍翼覺得都是企業對於會員價值判斷後的一個體現。

從信用卡領域,我們已經可以發現幾個趨勢,一個是「向錢看」,也就是所謂的攻略和技巧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根據你的消費額度頻次,銀行會給予相應的權益和優惠;另一個是「普惠」,銀行越來越著眼於大多數的用戶群體,與早年側重於 28 法則中的 20% 不同,現在更希望活動和權益能夠側重於最廣泛的持卡人。

而這兩個趨勢,在航司的忠誠度計劃裡面,也同樣在發生著,比如我們開篇提到的東航、南航先後將消費額直接引入到了會員等級的評定當中。

當然,航司的產品與信用卡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卡可以隨便換,但是航司的基地屬性和航線覆蓋,才是決定旅客選擇的基礎因素。但在此之外,會員計劃的門檻、評定標準、乃至餐食等附加服務,則是對於旅客尤其是常旅客來說決定忠誠度的重要一環。

藍翼不反對航司按照旅客的貢獻度來進行分級,但同時也覺得不能單純地將貢獻度等同於消費額。航司經常暢想如何從賣位移服務運營旅客時間價值轉型,那麼對於高頻出行的常旅客來說,如果他願意貢獻出飛行的時間或者其它價值,是否也應該是航司的高淨值客戶呢?這不僅考驗的是航司在服務流程中的價值挖掘能力,同時也考驗航司、銀行、酒店乃至其他相關垂直行業間的跨平臺能力。

那麼,你在選擇航司的時候,主要考慮哪些方面呢?會員計劃、餐食等服務、積分兌換價值,還是什麼呢?留言裡和藍翼說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