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來旅遊業寒冬 途牛美股跌破1美元 抵不住最後一根稻草

很多人認識途牛,是從各種綜藝節目冠名開始。"要旅遊找途牛"從湖南衛視一路叫到浙江衛視,然而也終究抵不過疫情。曾經美股市值超兩百億元人民幣的途牛,如今總市值只剩下不到七億人民幣,旅遊業的寒冬實實在在打在途牛身上。

疫情帶來旅遊業寒冬 途牛美股跌破1美元 抵不住最後一根稻草

十四年前,國內旅遊業進入發展快車道,市場規模甚至高達一萬億元。彼時,國內分享蛋糕的線上企業,不過是攜程、藝龍等寥寥幾家。途牛就在這時誕生,並且和對手不同,走的是團隊遊的路線。

優質的發展前景,精準的市場定位吸引了投資者的青睞,一些投資巨頭紛紛向途牛伸出橄欖枝。可以說,在途牛上市後,一路過關斬將,將市值做到了超兩百億元人民幣,成為一匹黑馬。讓人沒想到的是,這樣的高光時刻並沒有維持多久,敲鐘之後的途牛一路下滑。不過,見過大世面的途牛並沒有被嚇到,相反更是以大手筆投入,意圖自救。2014年前後,途牛大手筆投入綜藝節目和流量明星,甚至以超億元的價格和浙江臺跑男節目合作。有人說,這樣的做法像極了不久前熱熱鬧鬧的瑞幸,同樣是用美元來培育中國市場,但不同的是途牛的黯淡其實早有預告。

從國內旅遊產業鏈來看,途牛並有佔據有利位置。上游產品供應商、中間渠道商、下游營銷平臺,其實途牛處於最下端。也就是說,途牛的盈利主要來源於從中間賺取差價。然而,作為服務行業,途牛的用戶體驗卻也並不如名氣那樣響亮。

眾所周知,跟團遊近年來頗被詬病,而定位於跟團遊的途牛,也屢屢被消費者不認可。同樣的價格,甚至更高的價格,享受的依然是跟團遊的服務,途牛很顯然抵不過越來越主流的定製旅行。

疫情帶來旅遊業寒冬 途牛美股跌破1美元 抵不住最後一根稻草

漸漸的,途牛的低價策略被市場拋棄了。而在途牛內部,比起服務體驗,高層們更看重數據。現金流、投資比、回報率等等專業名詞徹底的佔據了途牛主流空間。一位曾任途牛的高管表示,高層們甚至認為途牛產品銷售下滑,主要源於網站不夠漂亮,數據不夠美麗,而從來沒有從用戶的角度去考慮旅遊產品本身。

疫情帶來旅遊業寒冬 途牛美股跌破1美元 抵不住最後一根稻草

去年途牛的年報顯示,四季度的淨虧損已經達到超三億元。今年,途牛原想再賭一把首次五一小長假,結果在疫情的影響下,驚嚇比驚喜來的更突然,途牛股價持續下跌,甚至每股不到一美元。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途牛將面臨停盤的可能,而2020年的疫情也將成為壓垮途牛的最後一根稻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