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時間的奮戰,我國的防疫工作終於取得了階段勝利。
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我們不僅要歌頌那些奮戰在一線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們,還要肯定那些值守在一線的為民服務的人民公僕們。
部分省市的公務員大年初三就開始復工堅守一線,非常的辛苦(所以提醒各位報考公務員的棟樑之材們,一定要認清公務員的工作性質——服務人民、無私奉獻)。
但是在這期間也出現了一些負面的新聞事件,就拿最近兩天比較熱門的“上海洋女婿”這個新聞來說,我們作為準公務員面對這樣的話題應該秉承著怎麼樣的態度?
3月20日《新民晚報》報道,上海某居委會對一個曾有國外多處高危地區旅行史的英國來華男子進行隔離,遭到男子拒絕後,經過四個小時的多方調停之下,最後街道管理辦主任出謀劃策,得出解決良方:讓該男子的家人到親戚家暫住,其本人留在家中單獨隔離。
當然,最終的結果是好的。
但是在《新民晚報》報道期間不僅僅肯定了該街道的做法,字裡行間的“諂媚”之詞也是溢於言表。
事後得到廣大網友和各類媒體的攻擊。
如今該篇報道已經被刪除,但是網上的輿論還在繼續,有人想到之前中國市民在隔離期間的各種遭遇,尤其是湖北藉人士。
如:
“湖北一家五口持綠碼佛山務工仍要求自費隔離,哭訴:沒錢住酒店封門行嗎”。甚至湖北省委書記出來呼籲“善待”湖北人民的情況;
有的人聯想到之前我們處理的一些華人的做法。如澳大利亞跑步女,數年的努力獲得了澳大利亞國籍,因為“跑步”被公司開除,百萬年薪沒有了還被遣送回國。哦對了,還有“北京黎女士“;
甚至還有人想到了“武漢日本遊客找回丟失自行車”;
還有人挖出了這位英國女婿的周遊是在其老婆剛剛生孩子後,現在孩子才僅僅兩個月。
這其中談到了”特權問題“,”崇洋媚外的問題“,”種族、膚色問題“等等。
同時對於媒體區別對待式的報道也是大家批判的焦點。
現在很多主流媒體也在抨擊這件事,但作為準公務員的我們應該冷靜下來看待問題。
上海隔離規定
上海居家隔離規定
從上海官方發佈的各類規定之中我們並沒有真的看到這件事處理的違規之處,規定要求需隔離14天,規定說明有條件的可以居家隔離,而事件中的處理結果都符合規定,創造了條件,解決了問題,所以“完美”。
問題肯定有,但不在這件事本身。
而是事件背後所暴露出來的積蓄已久的本質問題,如地方政府在執行各類規定時的執行標準和力度問題、個別公職人員對待本國人和外國人態度問題、各類媒體對於新聞時間報道的客觀性問題。
也包括市民群眾對於網絡事件的判別問題。
所以這件的錯不在於政府,在於基層,在於媒體。
如果我們一味的,盲目的去批評政府的做法就有些武斷,而僅僅批判《新民晚報》也有點不公。
雖然新聞報道已經刪除,但是官方最好還是要給個說法出來,不要再讓大眾自己冷卻,冷處理不是好辦法。同時,事件背後的幾個本質問題我們也要處理,可能需要時間,但我們等得起,怕就怕有時間也不去理會,這才是最糟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