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其實可能是個南京人

孫悟空其實可能是個南京人


最近,在重讀《西遊記》

《西遊記》裡孫悟空和豬八戒

可以說是絕對的主角

沒有他們倆,就沒有西遊記

而且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大


比方說孫悟空

他做的兩件小事

就影響了後來很多很多的人

可能連孫悟空自己也想不到:

第一、在五行山景區寫了“齊天大聖,到此一遊”八個大字

第二、在那裡又撒了一泡猴尿

孫悟空其實可能是個南京人

孫悟空是個“大人物”

大鬧天宮,戰敗了10萬+天兵天將

挑戰過玉皇大帝的權威

保護著那有一串頭銜的

東土大唐駕下御弟三藏法師

往西域天竺國大雷音寺拜佛求真經

一路西行,伏魔降妖

求得正果


這麼有影響力的人

是何方人士呢?


我發現,齊天大聖孫悟空其實可能是個南京人

(很一本正經的樣子)


第一個鐵證就是

孫悟空會說南京話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孫悟空遊歷的地方再多

也是鄉音不改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趕回了花果山

結果唐僧又被妖精俘獲

豬八戒只得去花果山請孫悟空救師父

他跟著猴群們向孫大聖磕頭

被孫悟空發現,調笑道:

我這大聖部下的群猴

都是一般模樣

你這嘴臉生得各樣

相貌有些雷堆

最後這句話裡的“雷堆”二字

對南京人不用註解

對於非南京人

就要解釋一下了

只是也找不到很恰當的詞

大概就是“笨拙,窩囊”的意思

一般也說成:雷裡雷堆


而且,孫悟空的革命戰友

豬八戒在他的影響下

也學會了幾句南京話

八戒在一老者處化齋飯

抱怨道:

老兒滴答甚麼...有飯只管添將來就是

這裡的“滴答”,在南京話裡

就是“囉裡囉嗦,不爽快”的意思


這都是老南京說的話

所以孫悟空可能就是個南京人


其次,孫悟空的出生地

眾所周知,孫悟空是石頭裡蹦出來的

眾所周知,南京又叫石頭城


這石猴最有可能從哪裡蹦出來?

我想那一定是石頭城裡的石頭

因為那裡的石頭,形成歷時最長

又最有靈性

南京石頭城的由來

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


孫悟空是什麼時候出生的呢?

有人做過考究

孫悟空的“出生”時間和戰國時期的莊子差不多

唐僧公元639年西行取經

那時候孫悟空已經在五行山下壓了500年

大鬧天宮十幾年(天上一日,地下一年)

做過180年的齊天大聖

15年的弼馬溫

做弼馬溫時孫悟空300歲

差不多公元前360左右

這樣時間也對上了

說不定是因為有了石猴的淵源

才叫做石頭城的也不一定


第三,孫悟空的性格很像南京人

南京人物最為“敦重質厚,罕討巧浮偽”

俗稱“大蘿蔔”

既直、又是實心

哪怕是自己的師父

又有緊箍咒捏在別人手裡

但是有看不過眼,也是要罵的

孫悟空就這樣

唐三藏的白馬在鷹愁澗

被白龍一口吃了以後

哀嘆道:

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進?

可憐啊!

這千山萬水,怎生走得?

說完淚如雨下

哭了起來

孫悟空看了

暴躁的喊道:

師父莫要這等膿包形麼!

孫悟空要去找還馬匹

又被唐僧扯住,怕他一走自己又被妖怪害了

孫悟空無奈的喊道:

你忒不濟!不濟!

又要騎馬,又不放我去

似這般看著行李,坐到老罷


像這樣“辱罵貶低”領導的

估計只有那既直、又實心的南京大蘿蔔

才能做得出來吧

稍微多個心眼

估計就不會這麼毫無遮攔地罵出來了

否則,三藏領導要念咒了


最後,孫悟空很有文化底蘊

瞭解歷史,在烏雞國

點化烏雞國國王的王子

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

定是受了文化名城的薰染

在取經的路上

也和唐三藏

說禪論道

談論月亮的盈虧規律

信手拈來

沒有一定的積累

是做不到的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

孫悟空也許可能大概還真是南京人呢


也正是這些南京或者說地域元素

使得《西遊記》更加精彩

孫悟空的形象更加鮮活、有靈性

也更接地氣


說到接地氣

其實《西遊記》於現在的社會也有借鑑

它總是這樣或那樣的傳遞著某種信息

關鍵看你如何解讀

比如前面說孫悟空是個“大人物”

其實,他也是個“小人物”

在天宮做了弼馬溫的官

小到沒有品且“未入流”

之前和他拜把子兄弟的

都是一些“妖魔鬼怪”

什麼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之類的

用南京話說

就是些“活鬧鬼”


但是孫悟空的經歷告訴我們

要成為大人物

有兩個途徑


第一、做自己(Be Yourself)

在上了緊箍咒保唐僧取經之前

美猴王就是美猴王

大鬧天宮,戰無不勝

無論是10萬+天兵

還是這個天王,那個老君的

都奈何不了他

連玉皇大帝也很頭疼

以後只要聽說孫悟空來天庭

都說:

只得他無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

美猴王那時從不需要看人臉色行事

但是到了參加取經的隊伍體制之後

就完全不一樣了

取經路上

是個妖怪就可以拿捏一下孫悟空

即便是以前他手下敗將家裡養的寵物

也敵不過

估計是緊箍咒一套

就失去了自我了


第二、幫別人

這是另一種方法

只要你能把幫別人做到最好

孫悟空後來是真心想幫助唐僧求取真經

碰到一些厲害的妖怪

甚至感嘆:

既生老孫,怎麼又生此輩?

這不是和三國裡殫精竭慮的周瑜一樣嗎?

既生瑜,何生亮?

這一路跋山涉水,歷經坎坷

孫悟空才闖出了名聲

只要一提孫悟空的名字

就可以震懾一下妖怪

後來師徒四人,齊心協力

鬥智鬥勇,伏魔降妖

終得正果,孫悟空成為鬥戰勝佛


書中有一句話

最能表達這種義無反顧的狀態

師徒們出洞來,攀鞍上馬

找大路,篤志投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