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一號火箭-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1965年初,我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就趕上651工程上馬。651的字面意思即1965年1月。該工程就是研製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我與一批同學有幸參與了這項工程。

  我當時所在的七機部一院十二所六室一組負責長征一號(CZ-1)火箭上自動控制系統的綜合設計。從方案論證、設計實驗到發射成功全過程,我都參與了。對於一個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這是無比幸運的。

  長征一號火箭發動機的強大推力能使衛星達到7.9公里每秒的入軌速度,低於此速度,衛星是不能入軌的。通過火箭上的自動控制系統的精準控制,又能使衛星具有正確的入軌方向,因為若方向不正確,即使速度達到了,仍不能入軌。運載火箭的神奇之處,就是能讓衛星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成為環繞地球飛行的人工天體。

  更具體點講,控制系統的作用,一是在火箭發射起飛後,保證火箭沿設定軌跡穩定飛行,即使受到某些影響而稍有偏離也會及時感知並糾正;二是在火箭飛行途中,適時發出各種指令,讓火箭上相關儀器及部件去執行,直至衛星已達到入軌條件時發出“星箭分離”這最後一道指令,讓衛星離開火箭獨自去飛行。

  長征一號是一枚三級火箭,第一級、第二級在完成任務後,都先後脫離而掉到地面。送衛星最後一程的是第三級,它把衛星送“到”了,其實它自己也“到”了。

  火箭第三級與衛星之間通過爆炸螺栓相連,接到分離指令後,爆燃螺栓內的火藥起爆,使螺栓斷裂,星箭分離。衛星連接處結構強度、火藥爆炸力都是精心設計的,不會讓衛星有毫髮損傷。第三級由於分離時受爆炸力影響,與衛星分開了一段距離,衛星在前飛,第三級在後飛。對第三級而言,爆炸力是向後作用的,使它的飛行速度稍小於衛星,所以第三級會落後越來越多。這時天上的衛星廣受人們關注,而第三級則無人問津,還得到一個“不光彩”的名字——太空垃圾。

  現在天上衛星多,還有飛船甚至空間站,最後把它們送到場的末級火箭都成了垃圾。垃圾太多了,人們又開始關注這些垃圾,想把它們弄走,免得礙事。不過這談何容易。

  運載火箭頭部若不搭載衛星而裝上炸彈,就成了導彈。裝常規炸彈就叫常規導彈,若裝上核彈,就是核導彈。研製CZ-1火箭同期,我還參與了當時最遠射程核導彈DF-4的設計。(詹 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