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業績成“試金石”百億級私募主打封閉產品

頭部私募正在加大對封閉投資策略的佈局力度。據上證報瞭解,滬上一知名私募已關閉一年期封閉產品的申購,目前產品的封閉期全部為三年及以上。私募排排網數據也顯示,截至4月23日,百億級私募封閉運行中的股票策略產品數量已經超過1000只,佔比達四成以上。

在業內人士看來,發行封閉型產品可以減少投資者短期化、情緒化的行為,從而避免其頻繁進出損耗掉真實的投資收益。從基金管理角度來看,基金經理能夠堅持長期投資,提高整體盈利概率,不過前提是在基金經理的長期投資能力得到市場驗證。

頭部私募偏愛封閉型產品

儘管當前開放式基金仍為私募行業的主流,但在百億級私募的產品佈局中,封閉期為一到三年甚至更長期限的權益類產品,存在感不斷提升。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4月23日,管理規模超過50億元(包含百億級)的私募機構,封閉運行的產品數量為2977只,其中百億級私募的數量高達2069只。

具體來看,百億級私募運行中的股票策略私募產品共計2784只,其中封閉運行的產品數量高達1214只,佔比為43.61%,可見百億級股票私募發行封閉型產品的積極性很高。

“我們從兩年前開始調整產品結構,關閉一年期封閉型產品的申購,全部重點放在三年以及以上封閉期的產品,資金來源以個人投資者為主,年化收益率基本在20%以上,產品體驗比開放型產品要好很多。”滬上一家百億級股票型私募的渠道副總監向上證報透露。

據他介紹,全力佈局中長封閉期產品的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如果選擇做價值投資,就需要尋找匹配投資理念的長期資金;第二,資本市場變化很快,每年的風格差異較大,客戶容易出現短期化、交易化的行為,常常享受不到基金的收益,因此擴大持有期限,個人投資者在退出時,賺錢概率將會提升。

長期業績成“試金石”

“我們也想做封閉型的產品,這樣產品收益率表現會更好,但想做和能做是兩回事,投資者不買賬、渠道沒優勢是最大的難題。”一小型私募機構人士感慨道,投資者越來越成熟,對中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的認可度不斷提升,但長期穩定的業績表現、品牌效應是頭部私募能夠大力佈局、獲得投資者信任的根本原因。

據統計,截至3月底,有10年以上業績記錄與淨值更新的百億級私募共6家,分別為景林資產、淡水泉、保銀投資、星石投資、重陽投資和盈峰資本,6傢俬募近10年的平均收益率為186.59%,其中最高收益率為333.4%,最低收益率為78.94%。如將統計週期縮至5年,21家滿足條件的百億級私募平均收益率為62.33%,最高收益率達288.24%。

此前,寧泉資產發行的“興業信託·寧泉興悅N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儘管封閉期為2年,但也迅速成為爆款基金。原因就在於,該私募的創始人為興全基金前任總經理楊東,具有很強的品牌效應。

一公募行業的研究人士表示,封閉式基金在公募產品中也較為常見,可是有部分封閉型產品的表現並未明顯強於開放型產品,因此,投資者不管選擇私募還是公募,在堅持長期投資理念的同時,還需要尋找長期業績被市場驗證過的基金經理或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