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和瑪格麗特》:夢幻與現實交替,永不變的是不可捉摸的人性

文/黛帕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代表詩人羅·勃朗寧說:愛情、希望、恐懼和信仰構成了人性,它們是人性的標誌和特徵。

如果說這句話給“人性”下了定義,那麼《大師與瑪格麗特》則以更豐富的角度給“人性”做了闡述。

01

命運多舛的文學大師

我第一次看《大師與瑪格麗特》的時候,很難相信這是俄羅斯作家的作品,因為它完全脫離了俄羅斯文學的囉嗦。並且自成一格,開創了幾十年後才氾濫於美洲大陸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怪不得我國作家餘華都曾讚歎到:“我原以為蘇聯文學到這兩位已經見底了,想不到還有一位真正偉大的作家——布爾加科夫,他是索爾仁尼琴和帕斯捷爾納克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

白銀時代著名作家扎米亞京曾稱讚說:布爾加科夫的名字可以當之無愧地躋身布寧、羅曼·羅蘭、法朗、加西亞·馬爾克斯等現實主義創新大師之列。

《大師和瑪格麗特》:夢幻與現實交替,永不變的是不可捉摸的人性

年輕時的布爾加科夫

這位讓世界文壇都拍手稱讚的作家,卻是個命運多舛的可憐人。上世紀二十年代,蘇聯文壇“拉普”當道,以致一批作家受到排斥和批判,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的作品禁刊禁演,甚至連手稿也被當局抄沒。

布爾加科夫就是其中之一,他生前作品被轟擊、批判,舞臺作品也被禁演;人生不自由,在抑鬱難當的時候,想去國外旅遊散心,都被當局駁回;這並不是最困難的,最困難的是生存。當時他住行無依,衣食無著。小說裡有一段大師在地下室的描寫,完全可以說是布爾加科夫的真實生活。

“在5月雷雨季,雨水嘩嘩流過模糊的小窗,衝進門檻下的空隙裡,簡直就要淹沒這最後的棲所,戀人們便生起火爐,烤土豆為食,土豆冒著熱氣,皮烤焦了,弄的手指烏黑。”

據他自己統計,他曾受到過近三百篇報刊文章的攻擊和漫罵。在這攻擊和謾罵中,他將費時兩年寫到第十五章的《大師和瑪格麗特》的手稿付之一炬。

《大師和瑪格麗特》被稱為布爾加科夫藝術創作的巔峰之作。因為他是用血與淚寫就的,

他用經過時代洗禮的切膚之痛,受過時人謾罵的刺心之感,帶著被無知者踐踏的枯手,拿著飽含辛酸的筆,蘸著苦痛之至的墨,寫就了這一宏偉壯闊的作品。

他用遊走於現實、魔幻、歷史三重空間的沃蘭德之眼,投射這世間的一切荒謬,用奇幻詭麗的景觀來伸張正義,鞭撻腐惡,歌頌真愛。

初讀你會覺得,這是一本情節銜接流暢,節奏張弛有度,描寫精準老辣,故事感很強,能夠酣暢淋漓讀完的小說。

讀第二遍的時候,你會思考作者的隱喻,讀第三遍時,你才能理解書中的智慧。這是一本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發現的書籍。

上次,我看到了瑪格麗特這個人物的多重屬性,這一次,我看到了書中關於人性的深刻刻畫。不論是莫斯科的現實世界還是耶路撒冷的魔幻世界,永不變遷的是不可琢磨的人性。

《大師和瑪格麗特》:夢幻與現實交替,永不變的是不可捉摸的人性

《大師和瑪格麗特》打印稿

02

“人類最大的弱點就是怯懦。”

1000前的耶路撒冷,猶太第五仁總督本丟·彼拉多,他孤獨,高傲,無所依。但他從不相信任何人,唯一陪伴他左右的是一條狗。

一場審訊讓他和耶穌相遇,智慧的耶穌深知他的孤獨,瞭解他的內心。 並且直接言明:“不幸的是,你這個人過於閉塞,對別人徹底失去了信任,人總不能完完全全只戀著一條狗,你說是吧,你的生活太貧乏了,總督大人。”

總督是不討喜的,與總督比起來,猶大是可惡的。他為了三十兩黃金和美色,出賣了耶穌,將耶穌送上了死路。

人性是複雜的,善惡相間,彼此博弈。本丟·彼拉多是最好的證明。

當耶穌跟本丟

·彼拉多說,願意跟他交談,願意去親近他,本丟·彼拉冰冷高傲的心慢慢的回暖。他佩服耶穌的才華和智慧,彼拉多並沒有想判耶穌的死刑,只是想將他驅逐出城。

但是耶穌的罪名太過重大,因為議論了皇帝陛下,還有叛徒猶大的作證,位高權重的總督大人,都無法赦免其罪,何況,地方宗教當局已不準備釋放耶穌。

總督殘酷、不信任人、孤獨。但卻信任了耶穌,耶穌可以說是他心靈上的朋友。耶穌死後,他一直在月圓之夜被夢境折磨,後半夜,他都在孤獨的望著月亮。後來,不堪折磨的他,在月圓之夜僱人殺死了出賣耶穌的猶大。他藉以報復,得到心靈上的解脫。

殺死猶大其實是殺死不為耶穌抗爭的自己,總督在後來的日子悔恨,悔恨的是自己的怯懦。

《大師和瑪格麗特》:夢幻與現實交替,永不變的是不可捉摸的人性

03

“舌頭會掩蓋真相,但眼睛卻不會”

我們回到1000年後的莫斯科,當時的人是冷漠、自私、麻木、虛偽的。當作協的人知道主席柏遼茲死後,“噩耗掀起了一陣悲哀的浪潮”,“但是不一會兒,就各做各的了。”

“悲哀的浪潮湧起來,湧起來,然後就開始回落,有人已經回到自己的餐桌邊——起先是偷偷的,後來便大模大樣——飲酒吃菜。這倒也是,總不能把雞肉餅子都白白扔掉吧!......餓一頓肚子就能幫上他忙嗎?我們還是活人!”

熱爾德賓從停屍房回來後,就坐進了已故主席柏遼茲的二樓辦公室,以接班人的身份,召開緊急會議,料理遼柏茲的一切後事。

遼柏茲辭世後,他的房子由住房協會管理。 他去世後的第二天上午7:00起,住房協會主任家裡電話就響個不停,接著有人登門遞交申請報告,覬覦死者的住房。這種報告,住房主任在兩小時內就將接到了30份。

“報告的內容有哀求,威脅,誹謗,告密,許諾自費修繕,抱怨現在住房擁擠不堪,以及與匪徒共居一宅無法忍受。還有兩份報道聲稱要自殺,一份報告承認說秘密懷孕。”

還有人跟住房主任保證不愛忘恩負義,爭房大戰從住房主任的家中蔓延到辦公室。而這時,房子的前主人正在醫院冰冷的停屍間中,都還沒有入土為安。

不久,柏遼茲的叔叔也知道了侄子去世的消息,他千里迢迢從基輔趕到莫斯科,並不是因為叔侄情深,而是想要柏遼茲在莫斯科的房子。

最後,不勝其煩的房管主任來到死者的房子中,為了錢,和魔鬼達成了交易,將住房租給了沃蘭德。

魔鬼的存在,就是為了引出人心最黑暗的一面,將它赤裸裸的扯出來,血淋林的擺在人們的面前,讓人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住房主任原本也是小心翼翼的,當他看到住在房間裡面的魔鬼僕從時,義正言辭的教訓了他。當魔鬼僕從叫他說出租金時,他僅僅說出說一週3500盧布。他向魔鬼要演出票的時候,也說要兩張就夠了。

但是,魔鬼一步步的誘導他,最後將房租定在了5000,一下子給了十多張票,還給他額外的賄賂。

就這樣,他衝破了他的防線,一步一步的淪陷,一步一步的邁向深淵。

《大師和瑪格麗特》:夢幻與現實交替,永不變的是不可捉摸的人性

04

殘酷貪婪的莫斯科

如果說前面說的都是個體,那麼,在魔法表演的時候,沃蘭德引誘的就是整體。

當僕從用魔法變錢的時候,觀眾們爭先恐後的搶著,觀眾們推推搡搡,爭吵不休,甚至發生了踩踏事故。

這時報幕人站起來說,鈔票都是假的,魔術師會當面揭穿。

魔術師則說這些鈔票都是真的,並表示報幕人討厭極了,他問觀眾如何處置報幕人?

這時候,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至惡。“把他的腦袋擰下來”觀眾席中有個人厲聲道。

莫斯科的男人們暴力、嗜殺、愛錢如命。而女人們則喜歡美,喜歡五顏六色的大衣,千奇百怪的帽子和氣味不一的巴黎香水。當魔鬼隨從在臺上開百貨商品店的時候,女人們都爭先恐後地換了免費的新衣服。

《大師和瑪格麗特》:夢幻與現實交替,永不變的是不可捉摸的人性

當僕從宣佈“鑑於時間已晚,商店一分鐘後關門”時:

“舞臺上頓時亂成一團,試鞋子的女人顧不得試了,急忙去拿鞋子;一個女人旋風似的衝進帷幔,甩掉身上的衣服,隨手抓到一件繡有大花朵的絲袍子,順手還帶了兩瓶香水。”

表演的最後,輕易得到鈔票的男人們越加貪婪,想要魔術師揭秘魔術,尤其是變鈔票的那一招。

魔術師揭底了,但卻是揭開提出揭秘要求的阿爾卡基·阿姆波莫維奇的出軌桃色事件。他跟太太說要去開會,但卻是跟女演員情人去約會。

貪婪充斥在莫斯科居民的骨子裡。這些從小處更加容易的看出,當安努卡什撿到瑪格麗特的金蹄掌時,第一反應是看周圍有沒有人看見,然後就飛快的將它藏起來。而大師之所以被人謾罵攻擊,僅僅是因為有人覬覦他住在地下室,如果大師被迫離開——不論是何種方式,被驅逐還是死亡,他就可以搬大師的地下室了。

魔鬼沃蘭德說:“一個人信仰什麼,他就會得到什麼。”

由此可見,莫斯科的民眾的信仰是利己、自私、冷漠、不忠貞。所以,得到是與之對應的報應。

一切皆有因果的,如果上天不能實施,那麼將由魔鬼代為懲罰。貪婪的人們搶到的鈔票,都變成了毫無用處的東西,或者憑空消失了。貪心的女人們搶到的衣服,則在她們穿著上街的時候,憑空消失,無隱無蹤,原本穿著時尚衣服的女人們,變成了一絲不掛樣子。

《大師和瑪格麗特》:夢幻與現實交替,永不變的是不可捉摸的人性

失去衣物的女人《大師和瑪格麗特》電影截圖

而大師與瑪格麗特,這兩個被魔鬼喜愛的人,一個忠於靈魂,一個忠於愛情,所以,他們也得到了他們信仰的東西——被焚燬的手稿回到了大師手中,瑪格麗特忠於與愛人比翼雙飛。

魔鬼對大師和瑪格麗特的喜愛,正因為她們世間僅有,因此才彌足珍貴。作者用魔鬼對莫斯科民眾的懲罰和對瑪格麗特和大師的幫助做對比,希冀喚醒麻木的人們,棄惡從善,擁抱光明。

黛帕:多品臺簽約作者。處在凡塵裡,滿身星河夢,喜讀書、觀影、走路、看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