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很高興選中你,不可思議十萬分之一

#最美中文#

中國文字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幹多年的歷史了。

而漢字的數量至今並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據說有將近十萬個之多。漢字是中華民族靈魂的紐帶,每一個字都有著深遠的歷史和美好的來歷。

我一直深深的慶幸,能在十萬分之一里遇到你,並且有幸的去了解你,讓你成為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漢字之一——洽。

三天取名落戶口,如此著急為哪般

二十年前,當兒子出生的第二天,老公就急急忙忙的拿出自己預想過的名字,站在床邊,對躺著的我說:“現在落戶有時間限制,最長時間一個月,你看我起的這個名字怎麼樣?沁,有水有心。你要是不同意,洽這個字也不錯,有水有合。我覺得洽好像是比沁還合適一點。你要是沒有意見,我就去報戶口了。”

那時的我剛剛產後還不到十小時,自顧還不暇,腦子裡哪有什麼沁,什麼洽是什麼意思啊?於是我拼命生下的孩子就這麼莫名其妙的被老公給搶訂了名字。

事情過去了這麼多年,咱也不敢問,為什麼這麼快的搶先速定孩子的名字,是有著哪些的遺憾還是難言之隱呢?

記得結婚後沒有多久,我曾經給他看過一篇文章,文章的大意就是:孩子的名字父親做主。說的是一個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覺得自己的名字不合自己的心意,於是就想改名。結果被自己的父親狠狠的揍了一頓,還被教育了一通,你的名字老子註定,這是天經地義的,還改名,反了你了。於是,作者就被迫的放棄了改名的願望,將自己給自己起的名字用作自己的筆名發表文章。

作者長大之後,結婚生子之時,也是搶先用自己的筆名給孩子辦理了落戶手續。當他的父親拿著自己為親孫子起的名字來和他商量的時候,他自豪的舉著戶口本說:“我兒子的名字我說了算,你看,我已經給孩子落戶了。”,他的父親看著那個名字,氣的是直翻白眼,卻又啞口無言。這個名字啊,在他的兒子那裡已經存在了十幾年了。

不知道老公是不是也怕有這個麻煩,也來了個近水樓臺先得月吧。

當十天之後,我父親來看外孫的時候,問起名字了嗎的時候,我老公興奮的說,早就起好了,戶口都落好了。我可以稍稍的感到父親有點低落的情緒。

可他帶來的那個名字實在是有點土吧,樂天,天樂,正值某個電視劇熱播之時,裡面有個主角叫樂天還是天樂了記不得了。不過唯一的好處是這個樂天還是天樂還是比較好記好叫的,不用我在以後的日子裡無數遍的解釋“洽”是哪個字。

洽——很高興選中你,不可思議十萬分之一


解釋名字成套路,未盡事宜留遺憾

名字是一個人一生的符號,伴隨著人的一生。

初生的嬰兒被人問起叫什麼名字是最常見的事情。可我的老公給自己孩子起的這個名字,卻成了我的困擾。每每有人問起孩子的名字時,我一說叫“*洽*”時,人家都會“啊”的一聲,然後再追問,“那個洽?”,於是我就不得不再解釋一句,“融洽的洽,是三點水加一個合”。再於是,那個人就“噢”一聲,沒有了下文,卻是一臉的茫然。

這樣的事情於我已是家常便飯了,時間久了,我一直就想問問,孩子的爹,為什麼給自己孩子起這麼個名字,這麼的拗口?

想了想還是算了,名字都起好了,戶口都落了,何況現在改個名字也是很麻煩的。再說了,親人嗎?都會記得的,不熟悉的人記得不記得也無所謂了。

因為媽媽就曾經說過,起這麼個名字,也就是我外甥,要是別人家的孩子,咱可記不住。我只好尷尬的笑笑,是啊,真是難為您老人家了。還待麻煩您別有用心的專門去記憶。

像媽媽這麼大年紀的人還好說,強化強化就記住了。畢竟他們還是有文化的識字者。可我還有個九十多歲的奶奶,“洽”卻是她難以逾越的關口,也成了我對她的遺憾之一。

我是奶奶最小的孫女,也是她最疼愛的隔輩。她一直期望在她的有生之年,是我與她共度的,可是天不隨人願,奶奶成了我們村比較長壽的老人之一,而我卻成了遠離家鄉的早期漂游者之一。

當我的孩子出生的時候,奶奶已是九十有三了,而據我離家工作已經相隔了十年。在我帶著孩子回家小住的那段時間裡,奶奶一個勁的問我孩子的名字,我就給她說一遍,再解釋一遍。可由於姓名的拗口,年齡頗大的奶奶怎麼也記不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那個時候的奶奶已經稍稍有些糊塗了,記不住也很正常了。於是時間久了,我就沒有了那麼好的耐心,當奶奶再問的時候,我就隨便的應付她一會兒,反正她一會兒又忘記了,再怎麼解釋都是沒有用的。

記得有一次,奶奶又問的時候,我就回她說,沒事的,你就隨便喊他什麼都可以的。

我還記得父親非常不滿的說我,連個孩子的名字都不告訴她。語氣裡帶著不屑,可我又沒有辦法,怎麼跟我的奶奶解釋“洽,融洽的洽,就是三點水加個合字,人一口的那個合。”奶奶又不認識字,只能憑音來識記,我有什麼辦法。

可是後來我明白了,奶奶是不需要識字的,她只要憑著那份執著的親情,就可以記住孩子的名字,而我因為沒有了充足的耐心,錯失了這個難得的機會,導致了難以彌補的缺憾。

三年後,當奶奶辭世的時候,這個遺憾就永遠的沒有機會彌補了。

後來我特意的在起名網上查閱了一下,“洽”字用來取名的人,在名字庫中共出現約2000次。還有的解釋為,是2000人次/每千萬人口。

看看吧,這麼少的幾率,就被我們選中了,是不是覺得中了大獎了呢?

不管怎麼說,在姓名查重率很容易的今天,輸入我孩子的名義,到目前為止,還是唯一的一個,沒有重名重姓的另一個人與你分享同一個名字,是不是也是很幸運的呢?

難怪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我曾無數次的調侃他,咱們改個名字吧?他每次都是非常肯定的回答我,不用,這個名字挺好的。原來是十四億裡的唯一,何其之幸啊!

五行之中真缺水,補水何必如此多

“洽”五行水部,形聲,從水,合聲。本義是:沾溼、浸潤的意思。

如:洽,沾也——《說文》。仁洽道豐——張衡《東京賦》。是澤南洽而威北暢也——《漢書.終軍傳》。內洽五藏——《淮南子.要略》。都是顯得水汪汪的詞彙,讀著都有點溼潤的感覺。

原來“洽”字不光是和諧,融洽,周便,廣博的意思。

隨意孩子年齡的增長,有一次他半開玩笑的對我說,你說我的五行該是多麼的缺水,三個字兩個三點水,怪不得我整天溼乎乎的,是不是水太多了的緣故。

我無知的笑一笑,關於這個問題,我是不敢知道的。名字嗎,就是一個記號,叫什麼無所謂了。

名字所派生的演繹,就沒有必要追究了,要不然,難道我們還待改名字,還是不要知道的太多為好。水汪汪的,也許就是最好的了。

來歷出處自詩經,三縣交界顯真身

“洽”有三個讀音,我們常用的字典只有一個讀音,qia,四聲。洽還有一讀音,he,一般用於地名,只在《詞源》,《辭海》中有,出自《詩經.大雅.大明》:“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謂之涘。”

陝西合陽縣名稱的來歷就出自詩經中的這一句,故名“洽陽”,後洽陽改名郃陽,解放後改為合陽。合陽縣的洽川風景區,洽水出自《詩經》“洽水之陽”,合陽縣境內曾經有三條小河匯聚後流入黃河,因為三水會合故稱為“洽”,詩經所云“洽水之陽”就是指這條河的北岸。這是唯二一個用洽字作地名的地方。

另一個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興園縣均村鄉北部。東鄰均村鄉中坊村,南鄰均村鄉黃柏村,西鄰萬安縣寶山鄉,北鄰興國縣茶園鄉。我數了一下,這是個三縣交界處的大村子,人口3561人,共有20個村民小組。假如有人細細考證的話,我覺得它應該是個包容性很強大的村莊,民風應該以和諧,融洽為主,此乃杜纂,不足為據。

第三個讀音xia(輩份),我沒有搞明白為什麼?它是說在皖南山區吳氏輩份排名,家道長敦洽,承禮宜先昌。

即使是輩份的排名,為什麼讀音也改了呢?還是在詞源,詞海中也不備註的讀音,只是屬於他們自己的宗族弟兄嗎?我無法去考證了。

洽——很高興選中你,不可思議十萬分之一

關於qia讀音的名字本就不多,好容易有這麼一個還是變了讀法,我有著小小的遺憾。

記得多年前在山東淄博原山的一塊石碑上,我見到了一個用“恰”字作人名的名字,雖然只是冷冰冰的碑刻文,確也激動了好久,似乎有找到知音的感覺。

中華民族文化悠遠,漢字更是難以計數,在十幾萬的方塊字型中遇見你,實屬於我們的幸運。

“洽”——真是很高興選中你,不可思議十萬分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